近期,多地發生了兒童涉水事故險情。來看幾個案例↓↓
7月初,重慶一小區的公共場所攝像頭記錄下這樣一幕。下午1點多,一名女童獨自在景觀湖旁踩水玩耍。突然,孩子腳下一滑,整個人跌入湖中。落水女童驚慌失措,在水中拼命掙扎,身體卻不受控制地離岸邊越來越遠。同行的孩子發現危險,迅速向小區安保人員求救。小區保安迅速下水,將落水女童撈起,并對女孩進行心肺復蘇急救。由于搶救及時,女童沒有生命危險。
同樣驚險的一幕也發生在河南許昌。6月15日下午1點多,在鄢陵縣的鶴鳴湖,三名孩子結伴在湖邊玩耍。其中兩名孩子手拿網兜撈魚,離岸邊越來越遠,突然腳下一滑,兩名孩子同時出現溺水,不停掙扎。此時,在岸邊等待的白衣兒童見四下無人,情急之下下水救人。沒想到剛一靠近兩名落水玩伴,也迅速被水淹沒。拼命掙扎中,此前落水的黑衣兒童逐漸靠岸,從水中掙扎著站起身。而另外兩人卻離岸邊越來越遠。黑衣兒童迅速上岸報警求助,但此時水面上已經沒有了兩名落水孩子的身影,最終不幸溺亡。
不僅野外水域,游泳池里也可能遭遇風險。廣西南寧一游泳館里,一名男童套著游泳圈在泳池玩耍。身體向前一傾,整個游泳圈瞬間就翻了過去,孩子的身體也從游泳圈中滑落,整個沒入水中,不停掙扎,好在泳池邊的救生員發現及時,迅速下水將男童救起。
款式各異游泳圈
使用不當亦有風險
兒童在泳池玩耍時,即使穿戴了游泳圈等裝備,下水玩耍也并非萬事無憂。消防對比試驗發現,市面上一些造型可愛的游泳圈,對于孩子而言,使用不當也會帶來風險。
消防員找來市面上最常見的腋下游泳圈、分腿式泳圈和充氣式手臂圈,請水性較好的志愿者在安全員的保護下進行對比測試。
普通腋下圈是市面上最為常見的類型。甜甜圈式的造型,不僅由于兒童身體瘦小,極易出現滑落,還有兒童會坐躺在游泳圈上。測試中,當志愿者仰面坐在腋下游泳圈上時,稍一轉身,重心不穩,就會整個人滑入水中。即使正確將游泳圈套在腋下部位,當志愿者做出抬手、轉身等簡單動作時,腋下圈也很容易移位。一旦移動到腰部,志愿者的腹部被游泳圈的浮力托出水面,頭部就會沒入水中,極易嗆水,也很難掙脫。
天鵝、小汽車等可愛造型的分腿式游泳圈深受兒童喜愛。將雙腿分開放入更為寬大的游泳圈里,看似將身體固定在游泳圈上更加可靠。可測試發現,志愿者模擬兒童在分腿式泳圈上伸手玩水,游泳圈很快就出現了翻覆。此時,志愿者的上半身都被寬大的泳圈覆蓋,很難探出頭來。想要掙脫,兩只腿又被泳圈死死卡住,十分危險。
測試發現,充氣手臂圈只要扣緊扎牢,不發生滑脫,在靜態漂浮和基礎輔助方面表現尚可。但消防員特別提醒,這種手臂圈的浮力相對較小,最好只在淺水區、平靜水域使用。目前市面上各類游泳圈都有不同的適用環境,一定要聽從專業人員指導正確使用。兒童活潑好動,即使是在安全水域佩戴救生圈,家長也要嚴加看護,發現危險迅速向救生員求助。
快速發現溺水
科學救援是關鍵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占總數的56%。如何快速發現兒童溺水,抓住黃金時間科學救援呢?
消防員介紹,兒童溺水時,很少能夠大聲呼喊或掙扎,溺水的發生大都在無聲狀態下,因此家長應該時刻觀察孩子在水中的活動,當發現孩子頭部沒入水中超過15秒時,就要靠近觀察,嘗試呼喊水中的孩子,觀察是否有反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嬉水時通常會發出很多聲音,一旦突然安靜,家長要立即警覺查看。如果呼喊孩子沒有回應,可以初步判定為溺水。
遇人員溺水不可手拉手組成“人鏈”救援
當遇到有人溺水時,不要在岸上徒手拉人或者手拉手組成“人鏈”開展救援,岸坡濕滑很容易導致救人者也被溺水者拽進水里。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不要輕易下水救人,溺水者很容易把施救者當作救命稻草,死死抓住,給施救者帶來危險。
鎮江市消防救援支隊華陽站副站長潘宇:非專業人員遇到有人溺水時,可以首先撥打電話報警。溺水者離岸較近時,可以在周邊尋找較長的竹竿、樹枝,趴著或者低姿降低重心遞給落水者;當溺水者離岸較遠,可采用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繩或其他能夠提供浮力的東西拋給溺水者施救。情況緊急,必須下水救援時,應盡量穿著專業設備,從背后接觸溺水者,防止被溺水者抱住。
無論溺水者意識是否清楚及時撥打120
消防員提醒,將溺水者救上岸后,即使其意識清楚,也要第一時間撥打120送醫,防范遲發性肺部損傷、感染等風險。溺水者上岸后,如果呼吸微弱甚至沒有呼吸,則需要立即清理溺水者口腔內的異物,然后進行心肺復蘇。
鎮江市消防救援支隊華陽站副站長潘宇:“倒掛控水”“頂肚子排水”等方法不僅無效,還會耽誤寶貴的心肺復蘇時間,操作不當也容易導致溺水者窒息。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