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2024年7月4日,特朗普正式簽署《大而美法案》,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法案實施后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將提升至41.1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日本財務省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債務總額已達到1317萬億日元,這意味著這個曾長期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背負著高達GDP 263%的沉重債務壓力。
但這些數據并非最令人震驚的,中國的整體負債狀況同樣引發廣泛關注...
日本財務省
美債火山:36萬億債務與一場豪賭
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攀升至36.2萬億美元,占據全球主權債務總額的37%以上,猶如一座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僅在2024年,美國就有高達9.2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占債務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如果平均分攤到每個美國公民身上,人均債務負擔達到11萬美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眾多家庭的年收入。
特朗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表面上承諾“減稅4萬億、削減支出1.5萬億”,但實際上隱藏著另一層安排:新增的2.5萬億美元赤字全部依賴發行新債填補。
法案在國會艱難通過的過程,成為美國政治分裂的真實寫照。參議院投票陷入50比50的僵局,最終由副總統萬斯投下決定性一票打破僵局,而眾議院218比214的微弱優勢,也凸顯出該法案通過的艱難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美債市場的信任基礎正在動搖,全球投資者正在加速撤離美債市場,僅一個月時間就拋售了500億美元債券。中國已經連續六個月減持美債,持倉降至7650億美元,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為應對這一危機,美國似乎選擇了飲鴆止渴的方式:美聯儲持續動用自身資金購買數百億美元的國債,實則通過印鈔填補財政缺口,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壓力。
日本困境:9萬億債務與失去的未來
日本的債務狀況同樣令人擔憂:總負債規模達到1317萬億日元,約合9.1萬億美元,占GDP比重攀升至227%,遠遠超過希臘債務危機時期的水平。
將這筆債務平均分配到1.2億人口身上,每人需背負1063萬日元的債務,相當于普通上班族四年的收入。而支撐日本債務的最后一根支柱也正在崩塌。
2023年底日本央行宣布停止購債計劃后,3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3.14%,創下數十年來的最高紀錄。2024年5月的國債拍賣情況異常慘淡,投標倍數創12年最低,投資者紛紛避而遠之。
與此同時,美國的一記重擊使日本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25%的汽車關稅嚴重沖擊豐田、本田等核心企業。汽車產業占日本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加稅直接導致豐田2023年海外利潤減少12億美元。
愛知縣的零部件制造廠掀起裁員潮,小型供應商接連倒閉,普通日本民眾的生活壓力日益加?。撼写竺變r格平均上漲20%,便利店便當悄然減量。
東京街頭的流浪者數量比三年前增加了三成,有退休老人坦言“養老金無法支撐日常開銷,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年輕人就業困難,打零工的人數占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
中國解法:86萬億債務的轉化密碼
中國政府的總債務規模為86.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2萬億美元,債務率穩定在63.8%,遠低于美國和日本,并且控制在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以內。
這86萬億債務的去向,揭示了中國債務管理的核心邏輯:資金被投入到4萬公里的高鐵網絡,使得從哈爾濱到三亞實現朝發夕至;轉化為占全球60%的5G基站,讓偏遠山村也能實現流暢的視頻通話;建設了西部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和東部的智能化港口。
尤為關鍵的是,中國的債務轉化效率超過80%,這意味著每借入100元資金,就有80元轉化為具備盈利能力的資產。
這些投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長三角高鐵網使沿線城市GDP年均增速較十年前提升1.2個百分點,每1元基礎設施投資可帶動3元以上的相關產業產出。
地方政府債務的“拆彈策略”更顯智慧,通過3.6萬億再融資債券置換計劃,將地方政府的短期高息債務轉換為長期低息債券。
2023年全國共完成15萬億元地方債置換,僅利息支出就節省近千億,相當于為地方財政延長了還款周期,用時間換取了更多操作空間。
但中國也并非沒有隱憂,居民部門債務總額已突破200萬億元,相當于每位中國人平均負債14.3萬元。在一線城市,房貸月供平均達1.8萬元,占家庭收入的88.9%,遠超國際通行的30%警戒線。
債務模式的運行邏輯
中美日三國的債務管理都依賴于一個核心機制——通過發行新債券償還到期的舊債券,這種“借新還舊”的方式有效延后了債務本金的償還壓力。
理論上只要新債發行順暢,債務體系就能維持運轉,然而,各國在實施這一機制時,采取的策略和側重點存在顯著差異。
美國充分利用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優勢,國債發行成本相對較低,全球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長期穩定,使其能夠以較低利率持續借貸。
然而,巨額債務帶來的利息支出已超過每年1萬億美元,成為財政預算中不可忽視的負擔。日本的債務模式則高度依賴國內資金,日本央行通過直接購買國債成為最大債權人。
這種操作方式相當于通過貨幣發行來支持政府融資,但也使得其金融體系對國債市場波動的敏感性顯著上升。
中國則采取了更為多元化的策略,通過發行長期低息債券替換高息短期債務,延長債務期限,從而降低短期償付壓力。
結語
中美日三國的債務問題不僅是各自經濟政策的反映,更是全球經濟相互依存關系的縮影。債務規模的龐大并非問題的核心,關鍵在于各國如何通過戰略選擇,將債務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債務本身并不可怕,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喪失將債務轉化為資產的能力。當美債拍賣遇冷、日本國債無人問津之時,中國的高鐵正載著旅客穿越山河,5G信號在偏遠山村跳動,這才是債務最堅實的抵押。
信源:央視新聞客戶端2025-05-09——日本政府債務連續九年刷新歷史紀錄第一財經2025-03-06——去年中國政府債務余額約82.1萬億,今年限額約99.9萬億元21世紀經濟報道2025-07-11——“大而美”法案會是美元的拐點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