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全球金融市場風云突變。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披露:僅6月一個月,中國對美債減持規模再創新高,累計拋售額度突破百億美元。
與此同時,亞太地區兩大鄰國——韓國和印度,接連拋出重磅政策信號,令整個國際格局驟生變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及美方決策層,面對亞洲勢力版圖的劇烈調整,始料未及。
韓國與印度的戰略轉身
半個月前,韓國首都首爾,一場看似尋常的午餐會成為韓國外交立場轉折點。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媒體鏡頭前,罕見地對外宣稱:“臺灣與大陸的關系,與韓國無關。
無論臺海發生什么,韓國都不會介入?!边@句話引發了亞太地區的連鎖反應。此前,美國國防部多次敦促日韓澳表態臺海局勢,結果日本、澳大利亞選擇沉默,韓國則用堅決態度劃清界限。
韓國輿論場同樣沸騰。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李在明政府正與美方展開談判,要求收回韓軍戰時指揮權。
對韓國來說,這意味著一旦臺海有事,韓方可自主決定駐韓美軍的去留。數據顯示,李在明支持率持續走高,7月初已穩定在61%以上,創下近年韓國總統新高。美國在韓國的影響力正在實質性滑坡。
目光轉向南亞。印度近幾月頻繁出現在中國、俄羅斯等多邊外交平臺。上合組織峰會、金磚國家部長級會議,印度代表團頻繁亮相,合作議題涵蓋能源、基礎設施、科技等多領域。
6月下旬,俄羅斯外交部發布消息,中印俄三方會談取得實質突破。中國外交部同日回應,強調三方對話機制的必要性和積極性。印度在地緣政治上的“再平衡”意圖越發明顯,對美國的依賴程度在逐步降低。
數字背后的全球風險鏈
6月,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引發全球金融圈警覺。中國連續第四個月減持美債,6月單月減持額度高達121億美元,創下自2022年以來新高。
至此,中國美債持有總額降至7,600億美元,較年初減少約8%。這一動作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巨大震蕩。
日本、英國依然是美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英國在上半年一度增持美債,但6月開始同樣轉為觀望。美債市場的主要買家活躍度驟降,歐洲多國的央行已發出警告,擔憂美債收益率飆升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知名財經分析機構Refinitiv數據顯示,上半年美國國債總發行規模已突破1.6萬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同期。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公開場合多次警告美債風險,稱美債市場已接近“不可持續”邊界。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壓力與利息負擔同步加重。美聯儲連續加息,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愈發緊張。
中國對美債的持續減持,被解讀為對美國財政健康狀況的深度擔憂。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先后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理由是“長期財政不可持續”。多國央行加速多元化外匯儲備配置,黃金、人民幣資產成為新寵。
美方影響力的真實滑落
韓國和印度的戰略選擇,令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遭遇前所未有挑戰。韓國方面,隨著戰時指揮權議題升溫,韓國社會“自主防務”呼聲高漲。
智庫“東亞研究會”發布調查,64%的韓國民眾支持戰時指揮權回歸。與之相呼應的,是韓國在對外政策上對美國的疏離感。
印度則在大國博弈中靈活穿梭。6月,印度議會通過新一輪“對外投資保護法案”,大幅放寬與中俄等國的合作限制。
印度總理莫迪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表示,亞洲國家應“以多邊合作應對全球挑戰”,其對美政策的獨立性與日俱增。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印度正在追求“多元平衡”的全球角色。
美國對這一局勢變化感到不安。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文,批評亞洲盟友“缺乏擔當”。但現實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盟友體系正面臨裂痕,日韓澳三角聯盟的凝聚力明顯下降。韓國的獨立選擇和印度的多邊外交,成為撬動區域格局的新支點。
資本市場對美債的信心受挫,美元匯率波動加劇。6月,美元指數一度跌破101,創下年內新低。即便美聯儲加息收緊流動性,國際投資者依然表現出“用腳投票”的態度。英國、法國、德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已宣布將美債持倉比例下調至歷史低位。
中國持續減持美債后,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報告顯示,6月全球人民幣跨境結算量同比增長45%,東盟與中東多國加速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趨勢愈發不可逆轉。
美國財政部為維護美債市場穩定,多次派團游說亞洲及歐洲主要央行“維持增持”。但全球資本對美債市場的風險厭惡情緒愈發高漲。華爾街日報評論稱,“美債不再是無風險資產”,這是全球資本流動格局的根本變化。
“局中有局”:亞洲新平衡與美戰略應對
韓國與印度的政策轉向,是亞洲整體新平衡的縮影。韓國以維護國家主權為出發點,推動自主軍事指揮權。印度則以多邊合作為杠桿,謀求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更大話語權。兩國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亞洲集體安全、經濟合作與區域秩序。
美國面臨的,是戰略布局與財政安全的“雙重挑戰”。6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發布報告,預計本財年美國聯邦赤字將突破2.1萬億美元。財政赤字高企,外部資金涌入放緩,令美債市場的可持續性面臨根本性考驗。
白宮和美聯儲的應對策略,集中在提升美債吸引力、穩定美元匯率、強化與歐洲盟友的金融合作。但這些措施短期內難以逆轉全球資本的信心危機。
知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專欄文章中指出,“美債依賴癥”已成為美國經濟的隱形軟肋,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減持,正是對這一軟肋最直接的沖擊。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