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象娛樂
文丨栗子酒
近日,紅果短劇發布的紅果觀看量破10億的短劇中,又迎來兩個新面孔。
一個是何聰睿、劉念三搭的《念念有詞》,該劇上線后迅速刷新紅果新紀錄,成為站內首部“雙破億短劇”,即累計觀看量破10億、站內熱度值破億。在此基礎上,《念念有詞》熱度持續發酵,截至7月15日,該劇在紅果的累計觀看量已突破20億。另一邊,曾輝搭檔韓雨彤的《南音再許》也顯現出不錯的勢頭,開播后空降紅果短劇首播24小時內熱播榜、熱搜榜、新劇榜三榜Top1,并于播出后第4天累計觀看量破10億。
巧合的是,這兩部短劇均出自聽花島之手。基于此,截至目前,在紅果發布過10億戰報的17部短劇中,聽花島獨占四席,占比最大。另外,除了紅果公布戰報的《家里家外》《十八歲太奶奶駕到,重整家族榮耀》《念念有詞》《南音再許》四部之外,根據聽花島釋出的數據,公司產出的《請君入我懷》《此生更如意》《別有用心的妻子》,在紅果站內的累計播放量也都在10億以上。可見,公司所秉持的主打精品內容的思路還在持續得到驗證,支撐聽花島的行業占位愈發穩固。
不只如此,紅果發布的17部觀看量破10億的短劇背后,也經常見到重慶四月聯盟、于今無量、海魚星空等公司的身影。盡管在短劇領域,創作市場的格局還遠未落定,但伴隨著行業商業模式、發行模式、創作思路等多方面的轉變,更快跑向頭部的短劇公司,正與身后的競逐者們拉開差距。
廣告“跨界”
女頻帶飛于今無量
從短劇的特性來看,短劇傳播周期短、上新頻率都是以日為單位。并且,短劇在發展初期,主要以付費的商業模式為主,因此,大多短劇從業者在一開始,基本都將短劇劃分為信息流廣告的一種。
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不少短劇創作者、短劇公司都有從事廣告工作的相關經歷。比如以女頻短劇為主的原上慕光,公司原本主營城市宣傳片、品牌TVC、廣告牌等業務,后接到杭州短劇版權方的邀約,才開始逐漸向短劇創作轉型。同樣,《老千》的導演慎始,在拍短劇前想做一家自己的廣告公司;馬廄制片廠的創始人張大馬,有10年TVC廣告導演的經歷;鄭州樂不可吱最初也是一家廣告公司……相似的例子非常多,幾乎在短劇創作初期占據了行業大半江山。
而短劇在發展初期快速集中了一大波廣告從業者,原因無外乎有二。一是廣告從業者具備拍短片的能力,二來,在行業普遍將短劇視為信息流廣告的前提下,廣告從業者轉型阻力相對更小,收入空間則進一步拉大。在這一轉型熱潮下,于今無量無疑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
據了解,于今無量的核心團隊,幾乎都來自字節跳動的信息流廣告團隊,他們離開字節跳動后,加入于今無量做起了短劇,可以說,公司的初創團隊是最早感知到短劇爆發潛力的那批人。公司的創始人李峻丞也曾供職于字節跳動北斗部門,任職期間,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番茄小說做推文廣告,這段經歷鍛煉了他通過豎屏視頻捕捉用戶情緒點的能力,以及在眾多番茄IP中選擇爆款的能力,而這些對他后來做短劇都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這段經歷也提升了李峻丞對市場風向的敏銳感知,在當時還普遍以男頻為主的短劇市場,他卻把重心放在了女頻內容上。創業后,李峻丞做得第一部爆款短劇《厲總,夫人她罪不至死》直接刷新當時的行業紀錄,而之所以選擇這個IP,也是因為這一IP在其做推文廣告時就已被反復測試。同時,這次的成功,也奠定了于今無量專注于開發女頻市場的核心走向。
后來,短劇市場的整體發展也在驗證他的判斷,女頻市場的爆發潛力無需贅言。只在紅果觀看量破10億的短劇中,除了聚焦東北賭場的《老千》之外,幾乎全是女頻作品,而行動更早的于今無量,已經貢獻了《好一個乖乖女》《心動還請告訴我》兩部超級爆款。其中,《好一個乖乖女》在紅果上線后,分賬很快破千萬,投資回報率隨之拉升至2000%。
主攻下沉市場
走量模式“卷”出重慶四月聯盟
更多創作者涌入短劇市場,歸根結底還是消費需求驅動。在短劇井噴式爆發、每年產出數萬部作品的過程中,激增的消費需求,催生了大量以走量模式為主的短劇公司。這些公司大多主攻下沉市場,通過大量產出內容,提高市場覆蓋率,以量取勝。尤其是在創作成本相對更低的鄭州、西安等地,這類公司占比更大。
DataEye 發布的2024年短劇百強承制榜數據顯示,在Top10的公司中,除了聽花島之外,其余9家幾乎都是走量打法。其中,西安秋元影視、重慶四月聯盟、西安匣子、三笙萬物年度上新短劇數量分別為199部、115部、85部、81部,產出能力可謂驚人。
圖源:DataEye 2024年短劇百強承制榜數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內容多為腰尾部短劇,很難有亮眼的熱度表現。比如,西安秋元影視產出的199部短劇中,沒有一部登上同樣由DataEye 發布的2024年短劇百強熱劇榜,同樣,其他同類公司短劇在該榜單的上榜率也非常低。
在這之中,重慶四月聯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公司前身是一家MCN機構,有短視頻創作的基因,同類公司入局短劇的也非常多,像近來表現不俗、以營銷見長的麥芽傳媒,多領域布局的無憂傳媒等,它們在短劇創作上能夠更高效地捕捉用戶情緒點;另一方面,重慶四月聯盟在做短劇初期,就投資打造了4000平的影視產業基地,這使得公司能夠持續打薄邊際成本,控本能力相對更強。
同時,重慶四月聯盟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編劇團隊,而是沉淀出一套適合短劇創作的選本思路,把情緒抓到極致。再加上公司堅持導演中心制,在提升創作效率的同時,也能夠配合選本思路,兼顧內容品質。因此,重慶四月聯盟在走量模式下跑出了更高的爆款率。
“2024年短劇百強熱劇榜”上,重慶四月聯盟有15部作品上榜。紅果觀看量破10億的短劇中,重慶四月聯盟至今已有3部作品,都是有力印證。不過,對于走量模式的公司來說,重慶四月聯盟的打法其實很難復制,為了與此類公司進一步拉開差距,重慶四月聯盟之后可能會繼續往提質的方向走,但這并不意味著走量模式沒有前景。
至少就當下的短劇市場來說,走量依然是滿足當下市場需求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下沉市場,走量的打法仍然奏效。一個直觀的表現是,前不久,字節跳動旗下公司又上線了一款免費短劇APP——木葉短劇,該產品主要面向下沉市場,三四線城市用戶占比超60%。平臺的差異化布局不僅反映出下沉市場之于短劇行業的重要性,也從側面說明“走量”打法在現階段還很難被替代。
構建內容護城河
專注品質的聽花島們
當然,在短劇的長線發展上,行業整體的趨勢還是逐漸提升精品內容的占比。在這一思路驅動下,短劇行業也走出了更多專注于精品內容的創作公司,聽花島、海魚星空、德玉影視等,都是此類公司的代表,其中最典型的當數聽花島。
要知道,在短劇發展初期,內容雖然井噴,但業內很少提及精品化的概念。在更多創作者從信息流廣告的維度看短劇時,聽花島的創作思路是將短劇視作影視內容的一種來創作。因此,聽花島從一開始就找準了創作精品短劇的路子。
之所以如此,一個是基于當時的創作背景,短劇內容普遍粗制濫造;另一個則在于,聽花島背靠十月初五影視,后者有影視創作和短劇的基因,其孵化的全球首部分賬短劇《生于1990》,豆瓣評分達到7.6分。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聽花島做品質短劇的核心思路,再加上聽花島在捕捉用戶對內容需求上的優勢,公司創作的短劇從《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到后來的《家里家外》《念念有詞》等,不僅一次次刷新市場認知,爆款率也居高不下。
受此帶動,更多公司看向短劇精品化創作,甚至將此視為彎道超車的機遇。海魚星空先后產出《老千》《嬌鶯》等熱門內容,短劇爆款率一度超過50%,劉曉慶拍攝的首部短劇《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也是選擇與海魚星空合作。
此外,精品化創作思路下,一些熱門題材也開始拉出更高的熱度上限。比如早在2021年,大魚小娛創作的《全家偷聽我心聲,我負責吃奶》上線后,就引發過不小的討論,相關的萌寶類型短劇也被帶火。徳玉影視創作的《穿書之炮灰變身天道親閨女》在此基礎上,融合穿書和仙俠元素,同時選擇棚拍+特效的方式,以20天的創作周期精致打磨,將該劇在紅果的觀看量拉至10億以上……顯然,更多公司也開始通過孵化精品內容,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整體上看,從內容轉型的風口驅動,到短劇井噴延伸出走量打法,再到內容提質助力更多公司成長,各個發展路徑上都已經“卷”出頭部勢力。短劇發展行至眼下,創作市場的競爭格局也開始逐漸清晰起來。
鏡象娛樂(ID:jingxiangyuler)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署名,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 視頻號 已入駐平臺 ━━
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