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生逆旅到新紐約客,“80后”渭南籍導演“高峰”只用了5年時間。
2019年底,因懷著“人生總要去趟紐約”的憧憬,他與妻子來了場說走就走的中年旅行。但后來卻因疫情而滯留美國,期間為謀生計,他修過車,也送過外賣。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2024年底,高峰憑借自己創辦的美國短劇公司“旅程娛樂”搬進曼哈頓中城,全年累計承制45部短劇、總票房達7023萬美元,登頂北美短劇市場第一。
01
陜西人在紐約:從秦陵南路到曼哈頓
其實,高峰擁有著幾乎與《北京人在紐約》類似的經歷,同樣的文藝青年出身,同樣地勇闖美利堅。只是從家庭條件來看,遠比故事主角“王起明”艱苦的多。
1980年,高峰出生于渭南農村。童年時期,因父母聽聞了村里有人藝考上名校的故事,而開始學畫。初中畢業后,由于天賦不錯加上興趣使然,被保送進臨潼區秦陵南路的陜西省藝術學校(今西安美院臨潼校區)美術專業就讀,算是與苗圃、文章等人做起了校友。
這一時期的高峰,當然談不上什么理想,他只知道,這就是其所熱愛的、所追求的。
但貧窮卻讓其“小鎮美術家”的夢想愈發遙不可及。“那時家里實在太窮,光是購買大量的顏料、畫具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家里根本無力承擔。更何況,還有一筆數額不小的助學貸款等著我去償還。”高峰向我們如是說道。
2002年前后,高峰回到渭南老家,憑自身手藝謀了份美術老師的工作。但對于這個渭南小伙而言,這份“安穩體面”卻形如枷鎖,痛苦且無趣。
據他講述,在那段時光里,心中總有一團熾熱的火苗,不曾熄滅。常常會問自己:“我的人生真的就止步于此了么?”帶著這份執著,23歲的高峰決心改變。
于是半年過后,高峰通過藝考拿到了全省第一的成績考入浙江傳媒學院編導專業,就此開啟長達10余年的“影視民工”搬磚日常,從2008年開始,中國電影的拍攝從膠片時代轉入數字時代,為此他猜中了人生第一個風口,創立了高峰電影器材,主業做數字電影攝影機的租賃。
在此之后的十年里,他連續創辦了多家公司,又在2015年創立了尖叫影業,踩中了人生第二個互聯網電影這個風口,公司幾乎以每年3-5倍的增量在往上走,就此35歲的他已經站在人生的高峰。
2017年,借著國內網絡電影的東風,高峰成功向導演轉型。在回憶其第一部作品《臥底賭神》時,他表示:“當時,前期準備工作都已完畢、開機在即,唯獨導演一職還沒有合適的人選。于是,制片人便叫我頂上了這個位置。但沒想到,上映后無論觀眾反響、市場收益都還算不錯,差不多3-4倍的回報。這也堅定了我繼續前行的信心。”
此后,高峰的工作日常也就成了一邊攝影,一邊編導。最忙的時候,甚至每個月20多天都要全國各地趕場子。經常是前一晚接個電話,第二天凌晨就要出門趕第一班飛機;行李都沒來得及拿出,就又要背著出門了,永遠不知道第二天自己會在哪里……
02
登頂全美第一:2024年產能達45部
2019年底,高峰人生第一次站在曼哈頓街頭,沒有看見自由女神像的興奮,也沒有行走在華爾街時的激動,因為剛和妻子剛剛抵達美國僅一個月后,因疫情導致的回程航班基本暫停。這對在美國沒有任何親朋好友、且語言不通的夫妻徹底被困在異國他鄉,旅行預算正在逐步見底。
好在這一時期,許多滯留華人拿到了工作許可,高峰也在其中。于是這位科班導演無奈開始送起了外賣。據其12月15日日記寫道:“今日送外賣不到27單,單日收入剛剛超200美元。”
轉折發生在2021年。隨著環境的變化,高峰萌生了重操舊業的打算。年底創辦的旅程娛樂(Journey Entertainment)正式開門營業,起初只是承接一些周邊社區的婚禮紀錄片、廣告片客單,純粹的“夫妻檔”公司。
但同時期的中國,短劇風口來勢洶洶。多家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自然也讓一只眼睛看著中國、一只眼睛看著美國的高峰嗅到了機會。
2023年,在國內短劇市場逼近400億大關的同時,一些“影視圈”的老哥們也前來打探美國市場動態。據高峰所述,當時我們還在籌備一個長片拍攝項目,但突然間,就有一大批想要出海的資方前來咨詢,一度密集到無法招架。這才讓我們決心進軍紐約短劇市場。
在談及創業經歷時,高峰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我們幾乎花了近一年時間用來買車隊、借器材、建攝影棚。”這些都屬于影視公司必要的重資產投入,核心就是想趁著短劇風口,夯實自身基礎。這一點,幾乎是開卷考試,照著中國短劇行業到海外抄作業,然后逐漸本地化就好了。
同時,他也強調:“期間當然是一步步試錯,但最難點是在于海外團隊的組建。”一開始根本沒有老外愿意來,好在高峰近幾年也結識了一些在美華裔。據他講述:“當時,只要是英語沒問題、會按相機的,差不多都被我叫過來幫忙了。”后續隨著公司逐漸步入正軌,一些受好萊塢失業潮影響的老外也注意到了這里。
2024年,可謂是旅程娛樂收獲的一年。其首部短劇《The Substitute Bride》剛剛上線,就憑借新穎獨特的題材小火了一把。
半年過后,第四部短劇《The Divorced Bilionaire Heiress》更是在全美短劇市場掀起熱議。這部僅20萬美元投資的短劇,不僅成功將國內網文《億萬富豪的雙面人生》改編為美式職場逆襲故事,更憑借精良制作在海外創下近4億次瀏覽量(包括付費瀏覽),總票房超3000萬美元,一舉打破2024年全美短劇紀錄。
于是乎,海外各大平臺紛紛向旅程娛樂拋來合作訂單,這也讓高峰加快了公司的擴張速度。截至目前,高峰團隊美國和中國的員工總人數已超120余人,年產能達100部短劇。
03
“霸總出海”:下一步去向何方?
時至今日,再回首望去,我們不禁感慨起高峰一路走來的幸運。
若沒有早年在國內影視圈的摸爬滾打,若不是在連續創業中練就的“all-in”魄力,若非恰好趕上好萊塢裁員潮,讓一支成熟的制作團隊“整編入伍”——這趟出海,也許真會像公司名字那樣,只是短暫的一趟旅程。然而,正是多重偶然疊加,才讓他精準踩中美國短劇風口。
不過,幸運只能登船,卻不能站上潮頭。
當中國團隊還在慶祝“以快制勝”時,高峰卻看到好萊塢的工業巨輪正在調頭。例如滾石娛樂(Rolling Stone)用不到一年時間,就把月產能拉到30部以上,并迅速綁定Amazon、YouTube等流量巨頭,底蘊、資源、話語權,這些都不是“小公司”能追平的差距。
于是,一道新的選擇題也擺在所有出海者面前:繼續在“譯制劇”的舒適區里卷成本、卷速度,還是冒險升級,用原創內容換取更長久的話語權?
對此,高峰的答案是“多條腿走路”。除了堅持重資產投入外,還自建劇本中心與原創中心,旨在追求“國產譯制劇”和“美國原創劇本”兩手抓。這一點,要比許多出海同行們的“譯制劇”更具比較優勢。
據他介紹:“作為一家承制方公司,我們涉足原創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公司已經跑通了“老外創作+本土把關”的創作模式,更懂美國人的需求。例如他們測算得知:同樣投放北美市場,原創劇半年營收能高出233%—350%,月投放天數還能再多83%。
另一方面,高峰也沒有放棄產能更快、成本更低的“譯制劇”。畢竟,“量大管飽”,能讓現金流更好地保持勻速。這筆經濟賬,他還是算得很明白的。
更有趣的變量來自觀眾。
據《2024年短劇出海行業報告》顯示,北美短劇的核心受眾正悄悄上探:25—45歲的女性已成絕對主力,35歲以上占比持續抬升。這一點,已基本看齊中國市場。她們想要的不再是單純的“霸總愛上我”,而是如“霸總也有脆弱一面”“愛情里帶點輕喜劇”“狗血得高級”。當“言情+喜劇+劇情”成為新的黃金配方,中國團隊過往積累的“爽點公式”依舊有效,只是需要一次本地化的微整形。
在談及這些變化時,高峰也笑著表示:“美國短劇行業大概落后中國3—4年,風向已知、坑已探明,我們只需把在中國驗證過的爆款做一次跨洋平移。”
2025年,高峰幾乎每天都會和國內同行通個電話,陜西豐行文化CEO李濤就是其中一位。“有時只是聊五分鐘,就能碰出一些好點子、好創意。”時差不再是距離,反而成了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