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款產品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用過或聽過,名字叫紅果。
紅果的全名叫「紅果短劇」,從名字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短劇平臺。
先說幾個數據。
根據調研機構 QuestMobile 的數據顯示,到今年上半年,紅果的月活躍用戶超過 2 億,光是前六個月就有 12 部播放量過 10 億的短劇。
其中,單部作品播放量最高達到了 20 億,有些熱門短劇上線 4 天就能達到 10 億播放量。
說實話,我是有點被驚訝到了。
但我也好奇,這種產品到底是誰在用?
我問了身邊幾個圈內朋友,知道這款產品的人并不多,用過的就更少了。但我也問了下在縣城老家的一些朋友,發現他們當中用的比例還挺高的。
通過提問豆包拿到了一些用戶數據,現在紅果平臺上以 31-40 歲用戶最活躍,女性用戶占比超過 60%,核心用戶群體集中在下沉市場。
職業分布上,家庭主婦、服務員、工人、退休人員、單位職工都有,早期以 40-50 歲男性用戶為主。
通過這些用戶特征,就可以大致描繪出紅果的用戶畫像了。
為此,我還特意下載了紅果短劇看了幾集,內容基本都是采用豎屏快節奏形式,每一集的時長很短。每看一集,都會用一個懸念引導你看下一集。
對于短劇的內容,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爽劇。
各種草根逆襲、高富帥男主、復仇女主、灰姑涼變公主的故事非常多,主打滿足用戶的爽點。
我查了下,現在紅果上播放量最高的短劇叫《念念有詞》,7 月份已經破了 20 億。
足以可見,內容夠吸引人,用戶喜歡看,規模還很大。
那么,這些短劇是怎么賺錢的呢?
從前面提到的用戶特征可以看出,這類群體有一個共性,對價格比較敏感。
尤其是早期,紅果采用的是免費看劇加廣告解鎖的模式。
簡單說,就是先給你免費看幾集,接下來想解鎖就需要先觀看一段廣告。作為用戶不需要花錢,但需要消費你的時間和注意力。
真正的買單方,其實就是廣告主。
除此之外,他們還采用觀看量分賬的形式刺激短劇生產商。觀看量越高,分賬越多。有的熱門劇單月分賬就能過百萬。
廣告主也不是冤大頭,這種高密度的廣告曝光能幫他們觸達更精準的用戶群體,他們只是把過去的推廣預算換了一種效率更高的形式花出去而已。
短劇的爆火并不是最近才開始的,早在前兩年就有第一批靠短劇吃到螃蟹的人,其中不乏一些傳統廣告公司的人。
這些人以前靠接品牌廣告拍作品賺錢,短劇興起后他們的技能數不需要太大變化,轉型過來非常順滑。
而且,這些機構大多集中在一些二線城市,制作成本低,同時也能帶來更高的 ROI。
短劇這個事兒倒是給了我一個啟發,那就是到底什么才是流量的抓手。
雖然我不太喜歡抓手這個詞,但是它的確非常形象地把這個過程描繪了出來。
流量是什么?
流量,其實就是用戶的注意力。
要想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就必須要有能吸引他們目光的東西。
是干貨么?
或許,從一部分人的角度來看是的,因為他們對外總會說喜歡看干貨。包括我寫文章也一樣,總有一部分讀者說想看干貨。
可是,這僅僅是他們的表達。
包括我在內的一些同樣做自媒體創作內容的朋友都知道,干貨從來都不吸引人,它只是滿足極少一部分人的需求。
而大多數人,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并不是干貨,而是讓自己精神愉悅的內容消費。
比如,看八卦、逛朋友圈、刷抖音、追劇、玩游戲。當然,還有看短劇。
內容創作領域有一個矛盾,就是作者用自己的品味去定義讀者的需求,而讀者用行動來證明作者的品味是錯的。
有句話這么說,品味,是流量的敵人。
你們可以多思考 5 秒鐘,看看上面這句話是不是合理?
我覺得,十分合理。
如果再準確一點表達,這句話應該說成「你的品味,是流量的敵人」。
曾經不止一個想做自媒體的朋友問過我,自己寫的東西明明很干,為什么來看的人這么少?
這時候我都會反問他們,你覺得自己的品味是讀者的需求么?
思索片刻后,他們中有人能找到答案。
事實就是如此,真正要帶來流量(獲得注意力)就一定得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
那么,什么叫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
你去打開自己手機上小紅書的主頁,刷一刷自己抖音的信息流,當你沉浸其中時就會知道什么叫喜聞樂見。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學習當做一種堅持,但沒人會把玩樂當做堅持。
甚至,有人會用玩樂去獎勵學習。
比如,學完兩個小時 AI 知識后,用一小時的游戲或抖音時間來化解緊張的神經。
此時,追求更高的認知和掌握最新的知識是品味的追求,但獲得精神的釋放就是流量的來源。
或許你也會有一個問題,品味和流量能兼容嗎?
可以,但很難。
什么是既有品味又有流量的內容?
比如,紀錄片《故宮》。不過,這種內容難以復制,且生產成本極高。
反過來,沒有品味但有流量的內容卻可以持續復制,且生產成本會陸續走低。
所以,市場會自主調節供需,那些 ROI 更高的內容會被持續生產,因為這些東西讓廣大用戶喜聞樂見。
也正是如此,他們會獻上自己寶貴的注意力。
同時也印證了一個理論,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金字塔結構。不管是財富分配還是社會地位,乃至學識和認知能力,都是如此。
最后,你可能會問我,那你自己的內容有品味么?
如果你已經看到了這里,那至少說明你是一個有品味的人,而我則獲得了一個能看完 2000 字全文的流量。
理解用戶,就理解了產品。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有產品經理問我,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產品能力?
我反問,你覺得產品能力是什么?
我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對用戶、場景、需求、定位、業務、商業的理解程度。
這種程度會劃分成不同的梯度,同時也決定了一個產品經理面對一款產品時看到的是什么。
有人看到功能,有人看到邏輯。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產品能力,可以參加一次我的線下產品訓練營,我會告訴你我是怎么做產品的。
最新一期在杭州舉辦,現在報名中,聯系我占座:tangren0517
此外,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長沙的同學也可以提前占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