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智繪芯途”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吳孟陽、李欣陽前往三弓路社區(qū),為當?shù)貝坌耐泄馨嗟膶W生們開展防溺水主題教育課,重點講解封閉式水環(huán)境的安全隱患及救護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
課程伊始,李欣陽結合圖片向學生們介紹封閉式水環(huán)境的特點,包括游泳池、景觀池、廢棄魚塘等場景。他逐一分析其中的安全隱患:“游泳池深水區(qū)與淺水區(qū)的落差可能導致意外;景觀池邊緣通常濕滑,且水下可能有雜物;廢棄魚塘底部多淤泥,一旦陷入難以掙脫。”通過具體場景的講解,幫助學生建立對不同水域危險的認知。
李欣陽帶領學生回顧知識
在救護工具認知環(huán)節(jié),李欣陽拿出游泳圈和救生圈實物進行對比。他先介紹兩者的材質差異——游泳圈多為塑料充氣式,救生圈則由耐用的橡膠或泡沫制成,隨后講解用途區(qū)別:“游泳圈主要用于水上娛樂,承受力有限;救生圈是專業(yè)救生設備,能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可靠浮力。”當問及兩者區(qū)別時,學生小陳站起身回答:“游泳圈容易破,救生圈更結實,不能把游泳圈當救生圈用。”
學生小陳回答游泳圈和救生圈區(qū)別
接著,李欣陽講解救生衣的選擇標準和穿戴規(guī)范。他強調(diào):“選擇救生衣要查看是否有合格標識,穿戴時需系緊腰帶和胸前卡扣,確保不會脫落。”現(xiàn)場,他還邀請一名學生配合,演示了救生衣的正確穿戴步驟,讓學生直觀理解操作要點。
課程最后,實踐團成員分發(fā)畫紙和彩筆,讓學生們自主設計防溺水警示牌。學生們發(fā)揮想象,畫出了帶有“禁止游泳”“水深危險”等文字和圖案的標識。完成后,大家舉著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在互動中加深對防溺水警示的記憶。
學生們集體展示警示牌作品
據(jù)悉,此次課程是“智繪芯途”實踐團“防溺水系列教育”的一部分。實踐團后續(xù)將整理學生設計的警示牌圖案,制作成宣傳海報在社區(qū)張貼,進一步擴大防溺水宣傳覆蓋面,助力營造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
作者:吳孟陽
審核:李欣陽 韓亦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