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單車天使從杭州轉場到溫州蒼南,從北到南380公里,全程近5個小時大巴。“相當于我們從臺北到了高雄”,志工向孩子們這樣解釋。
因為兩地相距太遠,時間有限,最終這個路段采取了大巴接駁的方式,留下更多的時間給交流和參訪探索,讓孩子們看到更多更多元化的風景。
單車天使志愿者和來自大涼山的小勇士在相處中逐漸成為朋友
兩岸孩子交上了朋友
從10日落地上海到16日,一周時間,兩岸孩子已經交上了朋友。
“他叫什么名字?”
“李昱成“。
“他呢?”
“彭昇皓。”
一下面對65個陌生人,臉盲的我常常分不清誰是誰。問臺灣小孩,他們講話很常用連音,比如“知道”發成“造”,問完依舊是一頭懵。
可是昨天,當我又在詢問姓名的時候,口齒伶俐的大涼山孩子伍忠竟然搶先作答。我又問了幾個,他都一一快速作答,準確率100%。
伍忠
“大涼山的這幾個孩子都是學霸”,單車天使協會會長楊民忠說,伍忠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四個姐姐。他除了學習,每天還要做飯給媽媽和哥哥姐姐們吃,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都非常強。
男孩們玩在一起,女孩們也打成一片。
騎行中的金鳳(左)和楊婷雅(右)
安靜的大涼山女孩金鳳,和在球場上英姿颯爽的臺灣女孩楊婷雅,走路的時候會手拉手,騎行間隙也會分享防曬霜。作為單車天使足球隊里唯一的女生,婷雅在球賽中的幾次精彩射門,都引起了場下小觀眾的喝彩,小小的金鳳激動得把手掌都拍紅了。
臺灣“小勇士”楊婷雅是單車天使足球隊里唯一的女生
而小姑娘們遇到問題,也會第一時間找到志工哥哥姐姐們求助。
比如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香港志工甄希藍小姐姐,負責的是團隊醫護工作:每天會細心地給大家測量體溫;孩子們進入休息區休整,她就一個個擦活絡油,推拿手腕腳腕;球員們中場休息,她就督促孩子們多喝水;考慮到家長和老師里有幾位阿公級志工,她還隨身攜帶了一臺心臟除顫儀。
香港志工甄希藍(左)
謝承志的第一次話嘮
12歲的謝承志是年紀最小的小勇士,長著一雙大大的會說話的眼睛,有些害羞。因為長得像學校的一位老師“張永志”,男孩們便善意地跟他開玩笑叫他“永志”。
“我不是永志啦”,每次一被叫成“永志”,他都會很認真地反駁。
謝承志
承志會拉小提琴,因此團隊樂器表演《望春風》的時候,他和陶笛手李慈鑰,就成了主角。因為途中有幾場表演,孩子們在晚上的分享會、大巴車接駁轉場的時間,都會抓緊時間拿出樂器排練,因此承志總是隨身帶著他的小提琴,跟隨大孩子移動行軍。
學音樂的孩子比學體育的孩子內向,加上年紀小,表達能力弱一點,承志大部分時候都比較沉默,睜著大大的眼睛打量哥哥姐姐們作業,找機會參與其中。
14日晚上的分享會,承志突然分享欲爆棚,主動向帶隊志工周睿懿姐姐申請:“我要分享,我要分享!今天我要說一件好玩的事情!”雖然表述能力依然比較弱,也沒有引起大孩子的太多關注,但全程話嘮,敢于分享的小承志,算是邁出了他主動表達自我的第一步。
臺灣阿公分享客家話
16日的行程之一,是蒼南博物館,孩子們對當地的方言產生了興趣。
蒼南地處浙南閩北,南來北往遷移的人群常在此地落腳,也因此形成了該地多元化的方言體系。在蒼南博物館,孩子們聽到了當地五種方言:閩語、蠻話、甌語、畬語、金鄉話和蒲城話。
當講解人員用閩語讀出《蒼南童謠》的時候:“月光光,月堂堂,騎白馬,過仙堂……”孩子們認真地聽著,紛紛表示,“聽得懂”!
而當講解人員說出畬語的時候,來自臺灣的邱曉宥阿公也表示,跟我們客家話比較像,“我也聽得懂”。
來自臺灣的邱曉宥阿公
阿公分析道,此前聽說客家祖先在閩北和浙南地區與畬族混居,后來客家人輾轉遷徙臺灣、南洋、廣東等地。到臺灣的客家人,又分別定居新竹、桃園、苗栗等地,腔調也分成海陸腔和四縣腔。雖然客家話有不同腔調,但只要是客家人,都會憑鄉音認出彼此,連長相都有幾分相似,看起來很親切。
志工和孩子們共同成長
16日的大巴轉場時間很長,孩子們就在車上練習《望春風》和單車天使之歌,隨著一遍遍練習,琴聲越來越齊,歌聲也越來越響亮。
“要大聲唱出你們的心中所想,不然太陽都躲起來啦!”新竹北埔初中的教導主任邱巧鈺老師一路鼓勵孩子們:“看出伍忠很想騎行哦,唱得很大聲!”
邱巧鈺老師
被她這么一鼓勵,孩子們的聲音馬上大了起來,分外響亮,“拋開所有煩惱放肆去瘋狂,單車天使的風采無法阻擋,生命就該綻放,騎出我們的夢想!”
融入團隊生活對小朋友不容易,對大孩子也是挑戰。
大陸志工團隊都是來自各個大學的學生,以大一大二為主,有的人參與過兩三屆,有的則是第一次來。之前是線上溝通,從落地活動開始,這支團隊也才開始進行磨合。
都是千禧年前后出生的孩子,各有各的個性,所幸在楊民忠的帶領下,孩子們磨合得都很順利。“我們每天晚上帶孩子們開完分享會以后,還會有團隊的溝通會”,領隊張博文說,“白天的問題會在溝通會解決,實在解決不了,楊老師才會出面……但是,他一出面,問題就很大了。”
領隊張博文
在志工大孩子們的心中,楊老師不但是負責人,還是他們青春成長路上的導師。
張博文透露,17日將迎來這次騎行的最難路段,不但彎多,上下坡多,還會有當地騎友加入,65公里的路況比較復雜,志工余權已經先行到達探路,制作路書,其他志工也在加緊準備,每天晚上開會到凌晨以后。(海峽導報記者 林靖東 俞舒林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