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課堂吸引力,部分老師會在教學中融入當下潮流元素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近日,有家長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孩子的數學老師在出題時使用疑似改編自MIRROR成員真名的角色名,批評此舉是「借考題追星」,質疑其專業性,引發網民熱議。
一名家長在 Threads 分享與女兒溫習功課時的發現:數學題中出現的人名疑似改編自 MIRROR 成員真名。
題目表述為:「姜圖的糖是安安的 2 倍,瀚霆的糖與安安相同,姜圖和瀚霆共有的糖是安安的多少倍?」
其中「姜圖」與姜濤同音,「瀚霆」對應 Anson Lo(盧瀚霆)的中文名,「安安」則疑似指向 Edan(呂爵安)。
這一細節觸動家長敏感神經,樓主直言:「為人師表,私下追星無可厚非,但出題是工作場合,能否專業一點?」
網民普遍認為樓主過于緊張:「輕松啲啦家長,不過幾個名啫,我覺得純粹係跟進下潮流,畀學生輕松嚇」「老師呢種寫法,只不過想令同學對功課多啲興趣,等題目有趣啲唔死板,到底有咩問題?」
「唔通一定要用學友、德華、明明同富城?」「我細個讀小學時,老師成日用同學名出題,見到自己個名都會覺得得意。用明星名其實冇咩問題,小朋友見到都精神啲。」
不過亦有眼利網民將焦點放在試題答案上,發現有同學答案錯誤:「正確答案應該是3倍!」
不過亦有人認為教師授課應避免涉及明星,并舉 2020 年內地案例為例:當時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宣傳男星肖戰,更疑似要求學生拍攝視頻為其應援,事件曝光后該教師被校方停職。
「內地整治飯圈文化做得幾好,老師係為人師表,唔係『明星之婊』,將自己鐘意嘅明星強加畀學生,小心惹家長公憤。」
事實上,考評局歷來不乏以娛樂圈藝人、網絡YouTuber或KOL真實事件入題的先例。
以2025年DSE英文科閱讀卷為例,試題便聚焦「celebrity gossip(明星八卦)」,涵蓋 Taylor Swift 與 Ariana Grande 的分手傳聞、「狼人」Hugh Jackman 的離婚事件等話題。
而早在2022年經濟科卷一選擇題中,亦提及2021年YouTube頻道「試當真」一周年表演的門票營銷策略,票價以每24小時減價一次的形式,從首日每張$10,000元降至最后一日的$10 元,要求考生分析該銷售模式的功能與動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