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22年首現中報虧損的聯環藥業,又以一場3億元的擴產計劃攪動了市場神經。
7月15日,聯環藥業公告稱計劃和全資子公司揚州制藥各出資1.5億元建設三棟廠房,包括出口制劑廠房、抗腫瘤合成廠房和抗腫瘤制劑廠房。其在公告中對“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的著重強調,似是對沖前一日中報業績預告帶來的不利影響。
盡管上半年歸母凈虧損將達3800萬至4500萬元,且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局多年,聯環藥業仍押注產能升級,建設抗腫瘤藥物及特色制劑生產線以尋求成本優化和利潤率提升;研發端也不斷尋求突破切入“男”言之隱賽道、加速泌尿和呼吸領域管線布局,LH-1801項目進入Ⅲ期臨床,預計2026年一季度完成揭盲。
市場似乎愿意傾聽這樣積極尋求突破的故事,再疊加新增商保創新藥目錄的行業利好預期,在經歷一個交易日的跌停后,聯環藥業延續強勢行情,斬獲8天6漲停,累計漲幅達50.88%。
集采陣痛倒逼行業降本增效
上交所主板上市20余載,聯環藥業首個虧損中報如同一顆石子投向湖面,打破了過往的平靜。除因壟斷遭罰6100萬元外,聯環藥業被壓垮的利潤線映射出的是整個行業的陣痛期。
根據聯環藥業日前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3800萬元~4500萬元,同比由盈轉虧,對比上年同期凈利潤為6288.79萬元。財報期內,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850萬元~22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3.98%~69.71%。
這是聯環藥業自2003年3月上市以來,首次出現中報歸母凈利潤虧損的情況。聯環藥業給出的解釋之一是,一季度受國家藥品集采、醫保支付政策調整以及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主要產品毛利率承壓下行。
梳理過往業績不難發現,聯環藥業多年來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態勢。截至2024年三季度,在至少連續10個季度里,其單季歸母凈利潤基本穩定在3000萬元左右。
但近兩年,聯環藥業凈利潤連續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4.50%,2024年降幅進一步擴大至37.66%。與此同時,公司整體營收增速也進入下行區間,從2022年18.8%的同比增幅一路下滑,甚至在后續出現負增長。2024年四季度,聯環藥業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單季度虧損,歸母凈虧損為853.9萬元,整個全年也錄得營收、利潤雙負增長。
盈利承壓不僅是企業自身經營問題的體現,更是整個醫藥行業在政策與市場雙重壓力下普遍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隨著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政策常態化推進,“以價換量”機制下原料藥和制劑產品的價格體系持續承壓,行業由此經歷了集采降價帶來的陣痛期,卻也倒逼傳統藥企加速優化成本、降本增效,構建更精益的產業鏈管理體系。作為一個低價市場,醫藥行業的商業模式需要極度控制成本,實現低成本運營。
聯環藥業就曾表示,受藥品政策性降價及各省區招標壓價的影響,公司部分藥品招標采購價格呈下降趨勢。若不能在既有的銷售區域內中標或因中標價降低戰略性棄標,可能會對公司的盈利產生不利影響。
另一個原因是,6月份聯環藥業因壟斷遭罰,事件與一款生產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的主要原材料有關。該注射液主要用于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且被證明對新冠肺炎重癥病人具有療效,被編入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第十版)推薦用藥,用于重癥新冠肺炎臨床治療。
2021年11月,自然人郭相國組織津藥藥業、浙江仙琚制藥、聯環藥業、西安國康瑞金制藥四家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生產企業,在天津聚會達成停止價格競爭、共同漲價的壟斷口頭協議。為規避反壟斷調查,參會各方約定具體漲價事項細節會后由郭相國分別對接四家企業協商確定。
會后,四家企業于2022年1月同步停止對外供貨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造成市場供應緊張,并從2月起大幅提價,將原料藥銷售價格從8000元/公斤上漲到1.3萬元/公斤。為維護壟斷協議平穩運行,津藥藥業總經理劉欣等人后續又多次與郭相國方見面聯絡,商議壟斷協議實施。
直至2024年4月,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對實施價格壟斷的四家企業立案調查,最終合計罰沒款3.62億元。于聯環藥業而言,此次處罰對其造成6103.83萬元“非經常性行政處罰支出以及相關稅費支出”,這一金額占其2024年凈利潤的比例高達72.53%。
管線布局提速,LH-1801項目進入Ⅲ期臨床
聯環藥業近期頻繁獲得市場資金炒作,與其創新藥研發進度不無干系。LH-1801(SGLT2抑制劑)是聯環藥業重點研發的1類新藥,聚焦于2型糖尿病治療。
當前市面上糖尿病藥物,療效和安全性常難兩全。傳統藥如二甲雙胍、磺脲類,易引發胃腸道不適,低血糖風險也相對較高;SGLT-2抑制劑像達格列凈雖降糖有效,也存在酮癥酸中毒、超敏反應、泌尿生殖感染、脫水等風險。
LH-1801的研發設計不僅針對降糖,還兼顧心血管保護,直擊中國糖尿病患者痛點。我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超40%,“糖心共治”能覆蓋更廣泛的臨床需求,尤其是在基層醫療和慢性病管理場景中具備潛力。
若LH-1801在降糖效果與心血管獲益的平衡上更優,則有望形成其差異化競爭力。該藥臨床前數據顯示可降低收縮壓8-10mmHg,有望與公司現有產品美阿沙坦鉀片形成“糖心共治”組合,對標全球SGLT2抑制劑龍頭達格列凈。但還需要臨床試驗數據進一步佐證。
根據聯環藥業2024年年報披露,這款針對2型糖尿病的藥物已進入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Ⅲ期臨床,聯合二甲雙胍治療方案覆蓋615例患者,研究周期長達60周(含52周隨訪),預計2026年一季度完成揭盲。
面對市場不斷推高的預期,聯環藥業于7月8日發布異動公告稱,LH-1801項目從臨床試驗成功到最終上市銷售并實現盈利,面臨多重關鍵環節的重大不確定性。LH-1801項目臨床試驗采用非劣效設計,最終能否實現目標,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除糖尿病創新藥外,聯環藥業在泌尿和呼吸領域的管線布局也在加速,近期獲得多款仿制藥生產批件。
聯環藥業首個吸入劑領域在研產品LH-1901(靶向CHRM3)于2024年9月獲批臨床,目前已啟動Ⅰ期臨床試驗,瞄準國內超1億慢阻肺(COPD)患者市場。
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的LH-1802膠囊,已處于Ⅰ期臨床試驗階段。
LH-2103膠囊作為聯環藥業在泌尿系統治療領域的首個2類改良新藥,針對中國超1.5億前列腺疾病患者群體,已獲國家藥監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
其控股子公司成都亞中生物申報的2.2類改良型精神安定藥水合氯醛口服溶液,也已完成CDE上市申請評審,進入尾聲階段,沖刺國產改良新藥首仿。
男性健康領域也是聯環藥業重點發力的賽道之一,旗下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氣霧劑于2024年底獲臨床試驗批準。該款藥物針對原發性早泄,作為國內尚未上市的潛力新藥,精準切入“男”言之隱這一細分市場。
原研藥Fortacin已在歐盟獲批上市,中國市場尚屬藍海,不過自2023年起,該藥物被多家國內企業爭相開發,競爭態勢初現端倪。早在2018年,復星醫藥便獲得了Fortacin的中國獨家代理權,并已開展三期臨床試驗,這或給聯環藥業的市場化推進和產品注冊帶來不小的挑戰。
商保目錄首增,創新藥開辟“第二戰場”
不止聯環藥業,7月以來,A股醫藥板塊整體表現強勁,直接受益于新增商保創新藥目錄的預期。
近日,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正式啟動。今年首次增加了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與基本目錄調整同步進行。申報窗口已于7月11日開啟,并將于7月20日結束。
這為創新藥構建了“醫保保基本,商保接高端”的分層支付體系,相當于為其開辟“第二戰場”。商業健康險是多元支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落地有望進一步提高創新藥的可及性,為高價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提供支付支持,進而給國內創新藥市場發展帶來新增量。
國家醫保局還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研發、支付、臨床應用等五大維度推出16項舉措,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的研發,著力破解創新藥“研發難、支付難、進院難”的核心痛點。
創業藥行業里有句話,做款創新藥一般要投入“Double Ten”,即10億美金、10年時間,這是一個需要耐心、時間和高投入的產業。
多位科創板創新藥公司高層曾向筆者表達對創新藥實現市場化定價的期待,并期望基本醫保能支付一部分基礎費用。當前自費藥進醫院相當艱難,患者愿意自費醫生卻不敢開處方,這個市場足以讓一家“10年不開鍋”的公司“吃個七八年”,再到處“化緣”延續兩三年,最終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閉環。
而這些新政策的出臺,將縮短創新藥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周期,幫助企業更快收回成本并投入新藥開發,長期利好以研發創新為核心的藥企。(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曹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