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下半年將有40項新藥上市申請和新適應(yīng)癥上市申請排隊等候FDA的批準。醫(yī)藥魔方從中篩選10項值得關(guān)注的申請進行介紹,供大家參考。
今年下半年FDA待審批新藥/新適應(yīng)癥上市申請
藥物:瑪貝蘭妥單抗
賽道排名:1/8
公司:GSK
PDUFA:2025-7-23
瑪貝蘭妥單抗(belantamab mafodotin)是一種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ADC藥物,于2020年8月憑借II期DREAMM-2研究獲FDA加速批準上市,用于單藥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4種治療(包括抗CD38單抗、蛋白酶體抑制劑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的復發(fā)或難治性多發(fā)性骨髓瘤(MM)成年患者。不過,因驗證性III期DREAMM-3研究未能達到無進展生存期(PFS)主要終點,GSK在2022年和2023年將該藥物相繼從美國和歐洲撤市。
在DREAMM-7和DREAMM-8兩項III期研究成功達到主要終點后,GSK再次遞交了瑪貝蘭妥單抗的上市申請,用于聯(lián)合硼替佐米與地塞米松(BVd)或聯(lián)合泊馬度胺與地塞米松(BPd)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1種治療的復發(fā)或難治性MM患者。
DREAMM-7研究結(jié)果顯示,BVd組患者的PFS較對照組(達雷妥尤單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Vd)顯著延長(36.6個月vs 13.4個月,HR=0.41,P<0.001)。DREAMM-8研究結(jié)果顯示,BVd組患者的PFS較對照組(泊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Vd)顯著延長(尚未達到vs 12.7個月,HR=0.52,P<0.001)。
藥物:Brensocatib
賽道排名:1/12
公司:Insmed
PDUFA:2025-8-12
Brensocatib是阿斯利康開發(fā)的一款口服、可逆、小分子二肽基肽酶-1(DPP-1)抑制劑,通過抑制DPP-1阻止嗜中性粒細胞絲氨酸蛋白酶(NSP)活化,進而抑制中性粒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yīng)。2016年10月,與阿斯利康達成協(xié)議,獲得Brensocatib的全球獨家開發(fā)和商業(yè)化權(quán)益。
Brensocatib的上市申請是基于III期ASPEN研究的積極結(jié)果。該研究納入了1721(其中包括41例青少年)例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結(jié)果顯示,治療第52周時,10mg和25mg劑量組患者的年化肺部惡化發(fā)生率均低于安慰劑組(1.02 vs 1.29,比率為0.79,P=0.004;1.04 vs 1.29,比率為0.81,P=0.005),首次惡化時間的風險比分別為0.81(P=0.02)和0.83(P=0.04)。
此外,10mg、25mg劑量組和安慰劑組在第52周時仍未出現(xiàn)惡化的患者比例分別為48.5%、48.5%和40.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比率為1.20,P=0.02;比率為1.18,P=0.04)。在1秒內(nèi)用力呼氣容積(FEV1)變化方面,10mg劑量組與安慰劑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50mL vs 62mL,最小二乘平均差為11mL,P=0.38),但25mg劑量組與安慰劑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mL vs 62mL,最小二乘平均差為38mL,P=0.04)。
安全性方面,各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相似,但Brensocatib組的過度角化發(fā)生率較高(1.4% vs 3.0% vs 0.7%)。
支氣管擴張癥是一種嚴重的慢性肺部疾病,支氣管因感染、炎癥和肺組織損傷的循環(huán)而永久擴張,其特征為頻繁的肺部惡化,需要抗生素治療和/或住院治療。疾病癥狀包括慢性咳嗽、痰液分泌過多、呼吸急促和反復呼吸道感染,這些癥狀可能使?jié)撛诩膊夯?jù)統(tǒng)計,美國大約有50萬例患者,歐盟五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大約有60萬例患者,日本大約有15萬例患者,但全球尚無相關(guān)療法獲批。
藥物:Rilzabrutinib
賽道排名:6/52
公司:Principia Biopharma(賽諾菲)
PDUFA:2025-8-29
Rilzabrutinib是一種口服、可逆、共價BTK抑制劑。BTK在B細胞、肥大細胞和其他與先天免疫應(yīng)答相關(guān)的細胞中表達,參與多種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Rilzabrutinib的上市申請是基于III期LUNA 3研究的積極數(shù)據(jù)。結(jié)果顯示,在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持續(xù)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患者中,Rilzabrutinib組產(chǎn)生持久血小板應(yīng)答(即在沒有挽救治療的情況下,患者在24周雙盲治療期的最后12周中至少有8周血小板計數(shù)≥50000/μL)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安慰劑組(23% vs 0%,P<0.0001)。
ITP是一種嚴重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疾病,其特征是自身抗體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和血小板生成受損,導致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100000/μL)和危及生命的出血(如顱內(nèi)出血)風險增加。此外,ITP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也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例如容易疲勞和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
藥物:Zongertinib(宗格替尼)
賽道排名:4/35
公司:勃林格殷格翰
PDUFA:2025Q3
Zongertinib是勃林格殷格翰開發(fā)的一種口服、不可逆、選擇性HER2抑制劑,能夠與野生型和突變型HER2受體(包括攜帶外顯子20突變)的酪氨酸激酶結(jié)構(gòu)域(TKD)共價結(jié)合。2024年4月,中國生物制藥與勃林格殷格翰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共同在中國大陸研發(fā)和商業(yè)化后者的腫瘤管線,其中包括Zongertinib。
Zongertinib的上市申請是基于Ib期Beamion LUNG-1研究隊列1的積極數(shù)據(jù)。該隊列包含75例既往接受過治療的HE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結(jié)果顯示,患者經(jīng)Zongertinib(120mg,每日1次)治療后,71%實現(xiàn)了確認的客觀緩解,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DOR)為14.1個月,中位PFS為12.4個月。安全性方面,13例患者發(fā)生3級及以上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TRAE)。沒有患者出現(xiàn)藥物相關(guān)間質(zhì)性肺病。
藥物:帕博利珠單抗皮下制劑
賽道排名:/
公司:默沙東
PDUFA:2025-9-23
帕博利珠單抗皮下制劑(MK-3475A)的上市申請是基于III期MK-3475A-D77研究的積極數(shù)據(jù)。該研究共納入378例不存在EGFR敏感突變、ALK或ROS1改變的新診斷轉(zhuǎn)移性NSCLC成人患者。
在該研究中,帕博利珠單抗皮下制劑的中位注射時間為2分鐘。結(jié)果顯示,與帕博利珠單抗靜脈制劑(400mg,每6周1次)相比,帕博利珠單抗皮下制劑(790mg,每6周1次)在首個給藥周期內(nèi),帕博利珠單抗的藥時曲線下面積(AUC)暴露量顯示出非劣效性(P<0.0001),且在之后的穩(wěn)態(tài)下測得的帕博利珠單抗谷濃度(Ctrough)也顯示出非劣效性(P<0.0001)。
此外,皮下制劑和靜脈制劑在療效和安全性次要終點上的表現(xiàn)基本一致,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45.4%和42.1%,PFS分別為8.1個月和7.8個月,3-5級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TRAE)發(fā)生率分別為47.0%和47.6%,嚴重TRAE發(fā)生率分別為21.1%和19.8%。
藥物:Aficamten
賽道排名:2/11
公司:Cytokinetics
PDUFA:2025-9-26
Aficamten是Cytokinetics開發(fā)的一款新一代選擇性小分子心肌肌球蛋白(myosin)變構(gòu)抑制劑,可以通過抑制肌球蛋白-肌動蛋白橫橋的過度形成來抑制與肥厚型心肌病(HCM)相關(guān)的心肌過度收縮。2020年7月,Cytokinetics授予箕星藥業(yè)在大中華地區(qū)的開發(fā)和商業(yè)化Aficamten的獨家許可權(quán)益。2024年12月,賽諾菲出手收購箕星藥業(yè)持有的Aficamten權(quán)益。
Aficamten的上市申請是基于III期SEQUOIA-HCM研究的積極結(jié)果。該研究納入了282例有癥狀的梗阻性HCM患者,評估了Aficamten(起始劑量5mg,最大劑量20mg)對比安慰劑的療效和安全性。
結(jié)果顯示,治療第24周,Aficamten組患者的運動能力顯著提高,經(jīng)心肺運動試驗(CPET)評估的峰值攝氧量(pVO2)顯著增加(1.8 vs 0.0 mL/kg/min,最小二乘差為1.7mL/kg/min,P<0.001)。此外,該研究也達到了所有次要終點(P<0.001)且數(shù)據(jù)具有臨床意義,包括堪薩斯城心肌病問卷臨床綜合評分(KCCQ-CSS)變化、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功能分級改善≥1級的患者比例、左心室流出道壓力階差(LVOT-G)變化等指標。
HCM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由于早期篩查手段的限制,HCM患病率很可能被低估。目前估計其患病率計至少為1/200。其中,臨床上梗阻性(靜息和隱匿)HCM約占2/3,非梗阻性HCM約占1/3。HCM可導致勞力性呼吸困難、疲勞、胸痛、心悸、暈厥/先兆暈厥、運動功能受限。另外,HCM是青少年和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與疾病相關(guān)的致死及致殘事件可歸因于心臟性猝死、心力衰竭和栓塞性卒中。
藥物:Tolebrutinib
賽道排名:8/52
公司:賽諾菲
PDUFA:2025-9-28
Tolebrutinib是一種口服、腦滲透性BTK抑制劑,能夠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的小膠質(zhì)細胞和B細胞,從而抑制神經(jīng)炎癥和脫髓鞘過程,這使得其具備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癥的潛力。
Tolebrutinib的上市申請是基于三項III期研究的數(shù)據(jù)。針對非復發(fā)性繼發(fā)進展型多發(fā)性硬化癥(nrSPMS)的HERCULES研究表明,Tolebrutinib組確認殘疾進展的患者比例較安慰劑組更低(21.9% vs 30.2%,HR=0.69,P=0.003)。
針對復發(fā)性多發(fā)性硬化癥(RMS)的GEMINI 1研究和GEMINI 2研究未達到主要終點,即Tolebrutinib組的年化復發(fā)率與特立氟胺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GEMINI 1研究:0.13 vs 0.12,P=0.67;GEMINI 2研究:0.11 vs 0.11,P=0.98)。
藥物:奧妥珠單抗
賽道排名:3/16
公司:羅氏
PDUFA:2025年10月
奧妥珠單抗是羅氏開發(fā)的一款Fc片段經(jīng)過修飾的CD20單抗,其補體依賴的細胞毒性作用(CDC)被弱化但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和抗體依賴的細胞吞噬作用(ADCP)得到了增強,并且具有更強的直接B細胞殺傷效應(yīng)。目前該藥物已獲批用于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濾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
狼瘡性腎炎適應(yīng)癥的上市申請是基于III期REGENCY研究的積極結(jié)果。該研究納入了271例活動性狼瘡性腎炎患者,評估了奧妥珠單抗聯(lián)合標準治療(嗎替麥考酚酯+潑尼松)對比標準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結(jié)果顯示,在治療第76周時,奧妥珠單抗組實現(xiàn)完全腎臟緩解(CRR)的患者比例更高(46.4% vs 33.1%,調(diào)整后差異為13.4%,P=0.02)。在第64-76周期間接受≤7mg/日潑尼松治療的患者中,奧妥珠單抗組在第76周時實現(xiàn)CRR的患者比例更高(42.7% vs 30.9%,調(diào)整后差異為11.9%,P=0.04)。此外,奧妥珠單抗組在第76周時實現(xiàn)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低于0.8且無并發(fā)癥的患者比例也更高(55.5% vs 41.9%,調(diào)整后差異為13.7%,P=0.02)。
與此同時,奧妥珠單抗組相較于標準治療組的補體水平也實現(xiàn)了具有臨床意義的改善,抗dsDNA抗體水平、疾病活動度和炎癥標志物水平也有所降低。
藥物:口服司美格魯肽(25mg)
賽道排名:/
公司:諾和諾德
PDUFA:2025Q4
此次上市申請是基于III期OASIS 4研究的積極結(jié)果。該研究共納入了307例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guān)并發(fā)癥(高血壓、血脂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或心血管疾病)的超重(BMI≥27kg/m2)或肥胖(BMI≥30kg/m2)成人受試者。
受試者的體重基線為105.9kg。結(jié)果顯示,治療第64周,25mg口服司美格魯肽組受試者的體重下降了13.6%,而安慰劑組這一比例為2.2%。如果所有受試者均堅持完成了治療,則25mg口服司美格魯肽組的體重降幅為16.6%,安慰劑組降幅為2.7%。此外,25mg口服司美格魯肽在研究中顯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司美格魯肽口服片劑(商品名:Rybelsus)于2019年9月在美國獲批上市,劑量為7mg和14mg,適應(yīng)癥為2型糖尿病。除了25mg口服劑量外,諾和諾德也開發(fā)了50mg口服司美格魯肽,目前已啟動三項III期研究(OASIS 1-3)評估其減重效果,其中OASIS 1研究已順利完成。
藥物:Depemokimab(德莫奇單抗)
賽道排名:3/5
公司:GSK
PDUFA:2025-12-16
Depemokimab是GSK開發(fā)的新一代超長效IL-5單抗,具有更長的半衰期、高結(jié)合親和力和高效力,僅需每半年注射一次。此前,GSK開發(fā)的第一代IL-5單抗美泊利珠單抗(商品名:Nucala)為每月1次制劑,已于2015年11月在美國獲批上市。據(jù)GSK財報,2024年美泊利珠單抗全球銷售額約為22.20億美元。
哮喘適應(yīng)癥的上市申請是基于兩項III期研究(SWIFT-1和SWIFT-2)的積極結(jié)果。這兩項研究共納入了792例嗜酸性粒細胞表型重度哮喘患者。結(jié)果顯示,治療52周后,Depemokimab(100mg,皮下注射,每26周1次)聯(lián)合標準治療組患者的年化哮喘惡化率較安慰劑聯(lián)合標準治療組顯著降低(SWIFT-1研究:0.46 vs 1.11,P<0.001;SWIFT-2研究:0.56 vs 1.08,P<0.001)。不過,在兩項研究中,Depemokimab組與安慰劑組的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變化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適應(yīng)癥的上市申請是基于兩項III期研究(ANCHOR-1和ANCHOR-2)的積極結(jié)果。這兩項研究共納入了540例CRSwNP患者。結(jié)果顯示,治療52周后,Depemokimab(100mg,皮下注射,每26周1次)組患者的總鼻內(nèi)窺鏡鼻息肉評分較安慰劑組顯著降低(ANCHOR-1研究:最小二乘差為-0.7,P<0.001;ANCHOR-2研究:最小二乘差為-0.6,P=0.004),第49-52周經(jīng)口述評定量表(VRS)評估的鼻塞評分同樣顯著降低(ANCHOR-1研究:最小二乘差為-0.23,P=0.047;ANCHOR-2研究:最小二乘差為-0.25,P=0.025)。此外,在兩項試驗中,Depemokimab和安慰劑組的治療期間不良事件(TEAE)總體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相似。
本文源自:醫(yī)藥魔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