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長剛談完,印度這邊也坐不住了,宣布派遣蘇杰生訪華,這是5年來的首次。中美談判與印度何干?莫迪這是真的想通了嗎?
在東盟防長會的最后一天,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如愿以償的和王毅外長舉行了會談,而在此之前,王毅外長已經和十幾個國家的外長進行了會談,魯比奧很清楚因為自己的身份問題和當下中美“休戰”的微妙關系,遭遇冷處理在來之前就已經有所預見,所以沒有出現炒作中國傲慢這些言論,而是老老實實的排隊。
而在和王毅外長會晤期間,魯比奧也罕見的非常老實,從公布的現場視頻來看,盧比奧雙手放在桌子上,身體前傾的緊張表現,和王毅外長坦然自若,甚至一只手搭在椅背上的松弛感呈現明顯對比。都說外長出門后就是國家的門面,王毅外長的氣場深度詮釋了中國的底蘊和自信,這才是大國該有的風范。
會談結束后,魯比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罕見的表示,雙方進行了“非常有建設性和積極的會晤”,而在臺海問題和地區局勢問題上,魯比奧也有意淡化雙方之間的分歧,表示中美同為大國,雙方在溝通中存在分歧是“人之常情”。
外界認為,魯比奧如此低姿態的和中方對話,大概率是要增加中美之間的高層級會晤,為特朗普后續訪華做鋪墊。而這種妥協和退讓的態度,是中國用強硬態度一拳一拳打出來的,從特朗普去年11月勝選后就不斷針對中國發表不當言論,上任后在巴拿馬運河、關稅戰等問題上對華發難,最終被中方強硬反制才讓特朗普意識到今時不同往日,而這一清醒的認知,特朗普用了半年時間,也足以表明美國在遏華問題上存在明顯的后勁不足,而中國卻依舊發揮穩定。
現如今,距離9·3閱兵時間越來越短,就在外界猜測中美接下來如何打交道,以及特朗普是否會受邀出席閱兵之際,印度這邊卻突然宣布一則重磅消息。
據俄衛星社消息,7月13日起,印度外長蘇杰生將啟程前往中國,展開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這是2019年以來印度外長首次訪華。
而在6月底,印度分別派遣了外交秘書米斯里前往北京,以及印度防長辛格出席上合防長會,再加上此次蘇杰生應邀訪華,說明莫迪政府正在加速和中國緩和雙邊關系,涵蓋了外交、防務和多邊機制溝通等重要領域。而這一系列的鋪墊符合中國高級別會晤的前置條件,大概率會向中方釋放信號,為印度總理莫迪訪華創造條件。
除了這個核心任務之外,印度還有可能趁熱打鐵,希望和中方磋商兩件大事。
首先是稀土供應問題。前幾天印度公司偽造至少30份文件從中國購入民用稀土,然后高價賣給美日兩國的消息已經被中國相關部門實錘,在印度汽車領域稀土儲備斷供的情況下,莫迪政府必須硬著頭皮和中國進行稀土出口的協商事宜,畢竟這個時候不表態,等中國的反制措施落到實處,印度再想從中國拿到稀土可就難上加難了。
這或許就是為什么蘇杰生會時隔5年多首次訪華,說到底就是做了錯事理虧,但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上趕著和中國修復關系,希望中方能夠高抬貴手,放印度一馬。
其次,印巴緊張局勢。5月初,印巴沖突爆發,雖然只打了幾天就簽署停火協議,在印巴長達數十年的對抗歷程中不足為奇,但印度在此次沖突中交惡中方,并且印度收到消息,巴基斯坦計劃從中國購入更多戰機和其他軍事裝備,穩定邊境局勢,這無疑讓印度政府感到緊張。
雖然該消息未經證實,但此前印巴沖突中,印度空戰以0:6的慘烈數據被巴基斯坦爆錘,如果再從中國手中拿到更多裝備,豈不是意味著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將長期處于劣勢?要知道,印度軍隊堪稱“萬國牌”,裝備以美制和俄制為主,現在俄羅斯疲于戰爭,無法對印度提供任何軍購;印度因為關稅戰問題已經對美國發起報復關稅,美印關系短時間無法修補,現在時間就是金錢,印度迫切需要知道中國在印巴問題上的態度。
總的來說,蘇杰生訪華并不完全是為了推動中印關系轉暖而來,是局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但莫迪需要認清一個事實:中國對待地區局勢有自己的看法,對待如何處理雙邊關系有自己的戰略規劃,想要和中國營造和諧的國家關系,中國大開方便之門;如果只是試探口風,或者想要從中國拿到不符合國家利益的相關承諾,還是奉勸印度死了這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