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益陽的周糠順可謂是天崩開局,父親身體殘疾,母親智力殘疾,不過幸好有伯父的照顧,周糠順自己也特別爭氣,從小成績就一直不錯,今年高考更是考出來642的高分。
他的情況很快就被當地媒體所報道,面對鏡頭周糠順的回應讓所有人淚目。
家庭的困境
當記者來到周糠順家里的時候,簡直就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唯一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貼滿一整面墻的獎狀。
他的父親周建軍腿腳有殘疾,所以只能在村子里當保潔員,每天開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在村里巡邏,清理垃圾。
他的母親就更可憐了,智力上有缺陷,常年需要吃藥,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父親一個人身上,為了給母親買藥看病,家里幾乎已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可命運并沒有放過這一家人,就在周糠順八歲那年,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他不僅出現了腦震蕩,還伴隨著腸斷裂,送到醫院之后,十幾萬的手術費,再次壓垮了這個家庭。
無奈之下,年僅八歲的周糠順決定寫信求助,希望可以得到幫助,他在信里寫得特別誠懇,說等他長大了,一定會報答那些幫助他的人。
學校看到信后,迅速組織了捐款活動,老師、同學、親戚,還有一些好心人,紛紛伸出援手,最終湊了將近10萬塊,周糠順也順利做了手術,撿回了一條命。
手術之后,周糠順還是要面對家里的困境,好在伯父一家心地善良,不忍心看著他受苦,就把周糠順接到了縣城里。
伯父在縣城里開了一家早餐店,日子過得也不容易,每天早起貪黑的,不過他們還是盡全力照顧周糠順,讓他能安心學習。
信息來源;瀟湘晨報
不過周糠順自己也很爭氣,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這次考了642分,在他看來其實比自己平時的成績還要低一點,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正常的水平。
面對記者,周糠順說了一句話,“貧困不是夢想的藩籬,要永遠相信努力的意義”,這句話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信息來源:益陽日報
當被問到想報考哪所學校的時候,周糠順說,他第一志愿報了北京郵電大學,因為他想改變家庭的命運,覺得北京的就業機會更多,同時他還說因為從來沒去過北京,特別想去首都看看。
周糠順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關于努力和堅持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于感恩的故事,當年他寫信求助,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捐款,而他的父親周建軍把每一個捐款人的名字和金額都記了下來,說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周糠順也一直記著這份恩情,他表示將來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去幫助那些像他一樣困難的人。
周糠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農村少年,即使在逆境中也有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他雖然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沒有先進的學習設備,但他有一顆不服輸的心,他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貧困不是夢想的終點,而是奮斗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