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的F-35開始,有一款名叫EODAS的系統開始裝備五代機,它的正式學名叫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屬于光電類探測系統,可實現在飛機不開雷達的情況下,實施靜默探測,先敵發現,先敵攻擊。
它的裝備實現了戰斗機的“射頻+紅外”雙重預警功能,即將紅外主動探測與雷達被動告警裝置互為補充。敵方目標搜索雷達開啟狀態下,我方機載雷達告警裝置可以被動跟蹤目標雷達信號;敵方目標不開啟雷達靜默狀態下,則EODAS主動探測目標的發動機紅外信號,這樣就實現了主被動雙重戰場態勢的監控能力。
這個技術早年在F-22剛服役時嘗試過,但是技術尚不成熟所以未能列裝,后來到了F-35列裝才最終實現。在全世界僅有的四款五代機當中,只有美國F-35與中國殲-20實現了該技術實戰化裝備,殲-35上尚未發現類似裝備,有可能隱藏在了機身蒙皮內(畢竟外殼實在是太絲滑了),俄羅斯的蘇-57則至今仍未能實現。
想發現戰斗機上EOTAS長什么樣,可以關注一下F-35或者殲-20的機頭部位,會發現若干個獨特的“鉆石”形狀的光學窗口,為了確保光電穿透能力,窗口材質是由藍寶石玻璃構成,功能類似于光電吊艙。機頭四周還會設置多個紅外傳感器及告警裝置,能夠實現對機頭前方全向的戰場動態監控與判斷,兼具對空對地目標搜索和指示、導彈告警和殺傷效果評估功能,具有極強的戰場感知能力。
比這個EODAS低一檔次的叫EOTS,學名叫光電跟蹤瞄裝系統,通常裝在機頭下方,來加強戰斗機對地探測能力,有的還有集成照射功能,具有自動跟蹤與測距等其它能力。很多時候軍迷容易把這兩者搞混,因為從外形上確實很像,而且F-35與殲-20也同時有裝備EOTS,這也導致很多時候容易傻傻得分不太清。
相對于高精尖的EOTAS,EOTS則發展較早,技術越來越成熟,已經不是什么新鮮東西了,目前國內外三代機上都已經有大量應用,比如蘇-30、F-14機頭或者機鼻上都有這類東西。
借助這些年中國在航空電子、光學領域的突飛猛進,相信后續包括殲-35、殲-15T等不僅僅安裝有EOTS系統,也會逐步列裝EODAS系統,甚至會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與提升,并且將其下沉普及到四代機甚至三代半機型上,真正實現全員全系統的大規模列裝,把這一高檔貨徹底打成白菜價。
前不久的印巴沖突中,殲-10CE戰機雷達靜默狀態下,還需要借助空中預警機實現超視距的探測與實時跟蹤,最后成功反殺印度戰機,而一旦裝備有EODAS系統后,殲-10CE就能夠在不借助預警機系統支持的情況下,將自身的靜默探測距離大大延長,大幅提高單機戰場態勢監控能力與生存機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