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報記者 李東峰 文/圖
7月14日,西安氣溫突破40℃,記者跟隨女外賣騎手單英麗,記錄她在一日最高溫時段的工作點滴。
10時30分
地點:太乙城 氣溫:37℃
當日,西安發(fā)出高溫紅色預(yù)警。上午10時30分,記者趕至太乙城時,單英麗正在一家咖啡店取餐。“一出家門我就接單了,這單很近,就在旁邊的一座寫字樓,有電梯很快的。”她的工服是一件短袖T恤,頭盔和防曬面巾將她的臉裹得只露出一雙眼睛。記者還沒來得及仔細打量,她扔下一句話就匆匆離開了。“我的車停在華潤萬家超市門口,車上有個遮雨篷,你在那兒等我。”
約5分鐘后,單英麗快速返回來了。記者還沒來得及打聲招呼,她又小跑向超市,撂下一句話:“取一個件。”
“你咋這么急呢?”在單英麗將取到的貨品往電動自行車上放時,記者問道。
單英麗給居民送餐。
“這行就這樣,早點送到客戶滿意,咱還能留出時間多搶一單。我才跑了4單,我們站有人都跑了6單了。”放好外賣,單英麗摘掉防曬面巾,大方地伸手和記者握手。“我不能耽擱時間,你跟一會兒就習慣了。”
說話的間隙,記者這才看清,單英麗有著一張圓臉,雙眼有神,淺粉色的防曬護袖套在黑色長袖T恤上,外穿工服短袖T恤,灰色速干工作褲搭配白色輕便運動鞋,看上去格外干練。
“過天橋,向南走,去青龍小區(qū)。”單英麗一說完,就發(fā)動了車子。“你真是個急性子!”記者跟在后面調(diào)侃了一句。“好多人都叫我‘拼命女俠’。”單英麗笑著回應(yīng)道。
前往青龍小區(qū)途中,單英麗順路給一家門診送了從超市取的貨,還在等紅綠燈間隙搶了3個單子。“一個飲料,兩個吃的,都很近。”單英麗笑著說。看著她急匆匆的樣子,記者幾次想和她聊聊天,又擔心騎行分心,只好默默跟著。
送完青龍小區(qū)的一單外賣后,單英麗又急匆匆先后趕赴雁翔路和二環(huán)南路東段十字的一家咖啡店和位于交大街的一家餐館,分別取了飲料和食品。餐飲店位于三樓,她幾乎是小跑著上下樓,雖然氣不喘,但額頭上已經(jīng)有了一層細細的汗珠。“送外賣,爬樓梯是常有的事。以前爬兩層樓時我都會氣喘,現(xiàn)在爬六七層樓都不在話下。不過一天跑下來,還是挺累的,腿酸。”單英麗笑道。
搶到一個就近的單子,單英麗很開心。
11時30分
地點:交大街 氣溫:39℃
“實在不好意思,讓你跟這么久還沒好好聊兩句,咱們暫時歇一歇。你想問啥就說吧。”從交大三村西門出來后,單英麗主動開了口。這段時間,記者跟著她先后去了學府首座、常春藤花園等小區(qū),兩次折返位于交大街的一家餐館取餐。其中僅在一家小區(qū)內(nèi)爬到四樓送餐,其他要么乘電梯要么在街邊門店,體力消耗并不大。但因為長時間在街上跑,記者早已滿頭大汗,喝了兩瓶冰水才解渴。
在暫歇過程中,記者了解了單英麗更多信息。她今年45歲,做外賣騎手3年多了。她和丈夫都是河北邯鄲人,2003年來到西安,先是開香油坊,后來經(jīng)營菜攤。因為市場拆除,兩口子就做外賣員。“我丈夫和我不在一個公司,最近他生病住院了,我就選擇了中班(10時30分至15時30分),既要掙錢,還要兩頭兼顧照顧下他。”說到這里,單英麗嘆了口氣,她還有兩個孩子,女兒去年大學畢業(yè),兒子今年16歲,“上有老,下有小,不賣力不行”。
說話間隙,她瞄著手機里的配送小程序,突然喊了一聲:“一下子分了6單,走,取餐。”還沒等記者反應(yīng)過來,她已經(jīng)跑進就近一家冒菜館,并很快拎著打包好的外賣出來了,邊跑邊說:“轉(zhuǎn)向,向南走!一下接了6單,跑成我就完成14單了。”
12時30分
地址:西北有色地質(zhì)研究所家屬院 氣溫:39℃
“師傅,外賣不能進嗎?”在該小區(qū)門口,單英麗邊看手機邊詢問門衛(wèi)。該小區(qū)大門緊鎖、小門緊閉,有位看上去約七旬的門衛(wèi)大爺值守。
“人可以進,車不能進。”看到單英麗著急的樣子,門衛(wèi)大爺邊開門邊說:“去哪棟樓?我給你指一指。”
單英麗將掛在車頭掛鉤上的兩份外賣放進后座箱后,急忙拎著要送的一份外賣走進小區(qū)。
門衛(wèi)指了樓的位置后,單英麗邊跑邊說:“送外賣最怕遇到不讓騎車進的小區(qū)。雖然看著三四百米的路,但來回走,還要上下樓,很容易耽擱時間,現(xiàn)在還有10分鐘,一定不能超時。”
3分鐘后,單英麗氣喘吁吁地跑到該棟樓一單元。顧客在四層,她到三層時就給顧客打電話。“您的餐送到了,請您出來拿一下。”
下樓時,單英麗的腿有點顫,臉上落了汗,她用護袖擦了擦后,長出一口氣。
送這一單,單英麗用的時間比預(yù)估的多了7分鐘。
13時30分
地鐵青龍寺站F口 氣溫:40℃
“換電池,歇一會兒。”從南二環(huán)東段和交大街取餐送往西安科技大學和西安理工大學南校區(qū)后,單英麗折返回西影路給電動車換電池。配送這幾單雖然不用爬樓,但路上樹蔭少,熱浪直向臉上沖。雖然有遮雨篷擋了陽光直射,但單英麗的臉上不時有汗珠落下。
“現(xiàn)在用餐高峰快過去了,送餐壓力也減輕了。”單英麗說,按照要求每個班必須完成20單,她已經(jīng)完成了。
她也感慨,這些充電站設(shè)置很好,解決了外賣員的后顧之憂。“什么牌子車,就換什么牌子的電池,這樣不用擔心送餐過程中電量不足。”
由于暫歇補水,人瞬間大量出汗,單英麗的臉上“下起了雨”。“人家用餐時間,咱不能用餐,跑完單再吃飯。”換完電池,單英麗又開始接單、取餐。
14時30分
地點:通用環(huán)球中鐵西安醫(yī)院 氣溫:40℃
“8樓,這單完成就23單了。”一進電梯,單英麗摁下電梯按鈕后,眼睛盯著手機說。
這一份外賣餐是她從太乙城一家餐館取到的,配送里程并不算遠。“請您到電梯口取餐。”電梯還沒停,她就通知顧客了。
單英麗走出電梯,一位女護士取了餐,并真切地對她說:“這么熱的天,辛苦你送餐啦。”
“沒事,沒事,不辛苦。”兩個多小時配送時間里,此時,記者看到單英麗第一次放松了身心,滿臉堆笑。
“跑外賣也是一種工作,能得到別人一聲謝謝,確實很開心,這不單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讓我感覺到被尊重。”她繼續(xù)解釋道,“女外賣員雖然不比男的能跑,但也有優(yōu)勢。女騎手往往更加耐心細致,尤其在遇到超時、灑餐等問題,與顧客更容易溝通,基本都能得到諒解。”
單英麗說,很多人拿到外賣時都會說“謝謝”“辛苦了”,就覺得心里很暖。讓她記憶最深的是,三八婦女節(jié)那天有一次送餐,顧客沒想到外賣員是個女的,不但拿了一個柚子送給她,還跟她說“女神節(jié)快樂”,讓她開心了好幾天。
15時40分
地點:祭臺小區(qū) 氣溫:40℃
“終于跑完了,今天結(jié)果還算完美。”陜西省人社廳機關(guān)服務(wù)中心距離祭臺小區(qū)2號樓直線距離雖只有60多米,但騎行要拐兩個路口,而且建設(shè)路東段車流量較大,單英麗急匆匆走馬路、拐小巷、乘電梯,硬是用8分鐘趕到了14層的居民家門前,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將外賣送達。
這份外賣是單英麗當天送出的最后一份外賣,用時49分鐘完成這單配送任務(wù),這也是當天她配送用時最長的一單。
完成配送任務(wù),單英麗說她心勁一松,忽然感覺口干舌燥,腿也酸了。
短暫停歇后,單英麗取出那份給家人點好的餐,在路邊坐下,匆匆扒拉幾口趕緊收起來,她要趁熱拿回去讓孩子吃。“我經(jīng)常給同事說的話就是,干啥事都要拼搏,那就努力向前沖吧。”她坐上車,揮了揮手,匆匆駛離,她的后背濕了一片。
看著她遠去的背影,記者腦中一直在回想她展示的當天任務(wù)統(tǒng)計單:完成量29單,準時率100%,送餐距離49.6公里……
來源:西安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