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一早,
蓬江區荷塘鎮篁灣村
周源李公祠前人聲鼎沸,
時隔21年,
由三位本土匠人耗時半年打造的
荷塘紗龍新龍正式“出龍”。
這條承載著嶺南舞龍精髓的
非遺巨龍,
在文武廟前
經德高望重者點睛后“蘇醒”,
村民們聞聲而來,
還有不少港澳鄉親專程返鄉見證。
據了解,新龍嚴格遵循傳統扎龍工藝,龍頭由篁灣村三位老匠人以竹篾、木板為骨,紗布作衣,手工貼制金錢鱗片,重現明代紗龍燈的古樸神韻。據篁灣村黨委副書記李錦初介紹,新龍還創新修復了舊龍花式,融入現代審美,既保留“龍吐珠”“反脊”等20余種高難度動作,又優化龍體內防風蠟燭裝置,確保燭光不滅。
早上7時許,隨著鑼鼓聲響起,新龍被抬至祠堂邊的河塘邊舉行“龍上水”儀式。
隨后,村民們舞龍前行至文武廟舉行點睛儀式,并帶著新龍“祭大祖”。
現場,德高望重的鄉賢、荷塘鎮主要領導執筆點睛,朱砂落處,龍目生輝。
隨著爆竹齊鳴,70多名舞龍者交替舉起“火龍”,或平面式“走之字”,或立體式盤龍身,讓荷塘紗龍“活”起來。
文武廟前約5米寬的鄉道,因村民的共聚變得更加熱鬧。其中不乏祖孫三代同堂觀禮,村民李姨帶著孫子孫女前來,并鼓勵他們摸了摸紗龍頭,笑著說:“摸新龍、好意頭,寓意龍精虎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龍的制作獲荷塘鎮委、鎮政府與荷塘紗龍協會資助近10萬元。近年來,荷塘鎮突破傳統“口耳相傳”模式,建立了荷塘紗龍文化館,開設扎龍、舞龍課程,并將荷塘紗龍納入中小學必修課,延續百年非遺文化。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江門日報全媒體(文/圖 記者/羅霈 劉淑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