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風雨兼程,他以腳步丈量轄區土地,用真情化解民生問題,憑熱血澆筑平安根基,成為街坊鄰里口中最靠譜的“游大哥”;他多次獲得分局嘉獎、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等榮譽,把“警察藍”深深融入到群眾心里,書寫基層警務的動人篇章。他的名字——游建雄。
初心如磐
從基層“門外漢”到社區“活字典”
游建雄,男,1988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投身社區警務工作已逾三十載,現任江門市公安局蓬江分局荷塘派出所二級警長。初入社區,游建雄面對復雜繁瑣的鄰里關系、密密麻麻的農房樓宇,完全是個只有一腔熱血的“門外漢”。但他篤定認為,要干好社區警務、服務好人民群眾,就必須先把轄區情況“摸準吃透”。在單位組織的引領和個人信念的支撐下,他從小村到大村、從南片到北片,先后在轄區的12個村居(荷塘共有14個村居)履職社區民警,為熟悉基層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摸清社區“家底”,游建雄給自己定下“三巡”(早中晚)鐵規,開啟逐戶上門走訪登記模式,手寫30余本民情筆記,把群眾急難愁盼、鄰里矛盾糾紛一一記錄、逐個解決。面對轄區外來人口眾多、出租屋密集、社區管理難度大的情況,他多次請教村委工作人員、鄉賢前輩,實地考察每條村居、每棟出租屋,主動與房東、商鋪店家、廠企負責人、村民等多方溝通,確保基層基礎信息采集全面、精準。他用真誠打破隔閡,把自己變成了社區“活字典”,讓警務工作在社區穩穩扎根。尤其是在推廣“粵居碼”期間,他積極聯同分局業務大隊、黨委政府、村委、網格員、志愿者等社會各界力量,充分發揮“地理熟、人員熟、情況熟”的工作優勢,帶領團隊全力落實每間每戶每人登記要求,耐心教授房東、樓棟長使用“粵居碼”小程序,推動出租屋、公寓周邊、樓道、停車場安裝監控及人像識別系統,織密織牢社區安全網。
匠心深耕
從鄰里“解糾紛”到轄區“筑和諧”
在排查、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方面,游建雄逐步摸索出“傾聽—共情—說理—借力”四步法,專啃鄰里漏水、噪音、家庭矛盾等“小骨頭”,力爭抓小防大、防微杜漸,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在轄區某村居中,一獨居老人與鄰居因房屋建造問題而產生持續多年的矛盾積怨,且時不時還會發生吵鬧。聞知此事,游建雄心系群眾安寧、決心破解困局,他一邊來回調解雙方、聆聽訴求、掌握實情,一邊聯系村委工作人員、老人親朋共同走訪慰問獨居老人,讓其感受到社區警務工作者的關心與溫暖。最終,在其耐心的調解和真誠的幫助下,雙方從關系對立逐漸轉為“升溫破冰”,鄰里關系得到了明顯緩和。游建雄作為社區民警,也成為了群眾和同事眼中的社區矛盾“消防員”、鄰里糾紛“粘合劑”;隨著歲月的流淌、汗水的澆筑,居民送來的錦旗、工作群里的點贊、受救助群眾時常念叨的“比親人還親”,是對他最大的褒獎,也讓他架起的“連心橋”變得愈發牢固。
恒心守護
從時時“防風險”到久久“保平安”
雖然游建雄只是一名社區民警,但他的內心始終堅守著“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工作宗旨。
游建雄緊緊圍繞治安防控、法治宣傳等工作,結合轄區實際情況,依托社區警務和基層治理的建設契機,打出了平安“組合拳”:創新“警民聯防”,堅持與村委會、治保會工作人員開展“一周一會商”“一村一方案”等巡防整治工作;與轄區商鋪店主、民間志愿者等拉動組建“平安商家聯盟”“平安巡邏隊”“平安卡哨”,確保能在細微之處掌握線索苗頭、為處置警力提供社情民意等信息支撐;定期進校園、進村居、進廠企組織群眾開展“反詐座談會”“法治大講堂”等普法活動,在肩負履行多重職責的基礎上,他還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村居副書記等職能作用,不遺余力地對反邪教、反恐怖、掃黑除惡、防溺水、防火防電等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全力守護群眾的“錢袋子”,把安全防范的種子播進百姓心里。
三十載社區路,游建雄用一顆心、一雙腳、一副肩,用無數個寒暑日夜、無數個辛勤身影,守望著萬家燈火,用堅持不懈、默默奉獻詮釋著基層民警“守護一方平安”的最美擔當 。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江門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