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曼斯坦是中亞五國之一,位于中亞西南部,和伊朗,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接壤,總面積約49萬平方公里。土庫曼斯坦的面積廣闊,瀕臨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里海面積達到了37.1萬平方公里,屬于海跡湖,沿岸有沙灘,湖內有海洋生物,這讓作為內陸國的土庫曼斯坦,可以體驗瀕臨大海的感覺。
土庫曼斯坦全國分為一個直轄市和五個州,首都阿什哈巴德是直轄市,另外五個州分別是阿哈爾、巴爾坎、達紹古茲、列巴普和馬雷。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并沒有位于里海沿岸,而是位于內陸地區,被一個內陸州阿哈爾州圍繞。
阿什哈巴德占地約300平方公里,距離伊朗只有30公里,可謂非常接近。首都是一個國家的中心,世界各國定都首先會考慮安全因素。那么土庫曼斯坦為何定都邊境附近呢?
第一,地理因素。土庫曼斯坦雖然面積廣闊,但大部分領土被沙漠覆蓋,宜居領土非常有限。土庫曼斯坦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起伏很小,但80%的領土是沙漠,這種平坦的地形很難阻擋沙漠的擴張。
土庫曼斯坦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氣候,冬冷夏熱,春秋短暫,晝夜溫差大,多大風天氣。每當到了大風天氣,土庫曼斯坦就會出現沙塵暴,大風裹挾著卡拉庫姆沙漠的沙礫席卷而來,會影響當地人的生產生活,也會導致沙漠的擴張。
土庫曼斯坦的降水非常稀少,全國降水最多的地區位于里海沿岸的卡拉博加茲戈爾灣,年均降水量達到了95毫米。全國降水最低的地區位于卡拉庫姆沙漠,年降水量為零。除了里海沿岸之外,土庫曼斯坦的科佩特山北部由于受到山地阻擋,也比較容易形成降水,是土庫曼斯坦的一個相對濕潤宜居地區。
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就位于卡拉庫姆沙漠和科佩特山脈交界地帶,這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擁有大陸氣候的典型特點,年均降水量60毫米,在土庫曼斯坦境內,相對濕潤。
第二,歷史因素。阿什哈巴德歷來是土庫曼斯坦的中心區域,這里是中亞進入西亞伊朗的關鍵通道,戰略位置重要,歷史上被很多大帝國征服。在波斯鼎盛時期,曾經控制阿什哈巴德,將其作為控制土庫曼斯坦地區的戰略據點。阿拉伯帝國崛起后,阿拉伯人控制這座城市,阿什哈巴德成為阿拉伯商人的商站,貿易逐漸繁榮,經濟有了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15世紀時期,土庫曼民族形成,阿什哈巴德成為了土庫曼人的中心。19世紀時期,沙俄侵入中亞,滅亡了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沙俄將阿什哈巴德作為統治土庫曼地區的行政中心。蘇聯時期,阿什哈巴德成為土庫曼斯坦加盟國的首府。由此可見,阿什哈巴德歷來是土庫曼的中心城市。
第三,蘇聯的建設。蘇聯時期,阿什哈巴德作為土庫曼斯坦的首府,城市建設不斷完善,人口越來越多。但阿什哈巴德的降水還是比較少,人口的增長,導致這座城市出現了嚴重的缺水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蘇聯決定建設一條引水渠道,連接卡拉庫姆大運河。
卡拉庫姆大運河,是蘇聯為了發展中亞地區的農業,興建的運河。1954年,運河正式開工,從阿姆河向經過卡拉庫姆沙漠,向土庫曼斯坦內陸引水。利用運河引來的水源,新墾了750萬畝耕地,改良了2.25億畝牧場,使土庫曼斯坦成為了蘇聯穩定的長纖維優質棉生產基地。
到了1962年,蘇聯又建成了連接卡拉庫姆運河到阿什哈巴德的引水渠道,解決了這座城市用水緊張問題。就這樣,阿什哈巴德不再缺水,街道兩側新建有引水渠,可以澆灌著路邊的花草樹木。阿什哈巴德主要建筑物前、廣場和公園里,都設置有造型各異的噴泉。阿什哈巴德因此又被譽為“噴泉之城”,環境非常優美。綜合這三個因素,土庫曼斯坦定都邊境附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