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消息,7月10日,王毅外長與日本外相巖屋毅舉行雙邊對話,就中日關系交流。5天后,日本《防衛白皮書》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挑戰”。對話中,王毅外長明確表示,當前中日關系改善勢頭來之不易,希望日方樹立客觀正確對華認知,秉持積極理性對華政策。巖屋毅當時未正面回應,僅稱要加強溝通推動戰略互惠關系穩定發展。但7月15日日本防衛省發布的2025版《防衛白皮書》,暴露了真實態度。
這份白皮書稱中國外交、軍事等活動構成“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還提及中方在南海、臺海的軍事行動引發其“嚴重擔憂”。可中國向來奉行友好外交政策,軍事上不咄咄逼人,經濟上提倡合作共贏。所謂“國際社會深感關切”,恐怕只是美日等少數對中國有敵意和偏見的國家的想法,代表不了國際社會。在南海問題上,日本并非域內國家,本沒資格置喙。但它卻和美國、菲律賓勾連,破壞南海和平穩定。
巖屋毅(資料圖)
嘴上說要“捍衛國際秩序”“保障自由航行”,實際都是地緣利益盤算。日本想借南海問題牽制中國,減少東海軍事壓力;同時右翼主政想突破“和平憲法”,便摻和南海局勢渾水摸魚。臺海問題是中國內政,日本更沒資格說三道四。日本在臺灣問題上曾有過罄竹難書的罪行,且政府對華有嚴肅政治承諾。可個別右翼政客炒作“臺灣地區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干涉中國內政。
針對白皮書中炒作的中國軍機“侵犯日本領空”等內容,中國國防部已作出回應。近日日本航空自衛隊偵察機多次進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抵近偵察,中國軍機依法查證識別、跟蹤監視,行動正當合理。9日和10日東海上空,中國殲轟-7戰斗轟炸機與日本YS-11EB電子偵察機出現接近情況,日方未說明偵察機進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還隱瞞地點信息。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YS-11EB電子偵察機是為監聽中國地面雷達和通信系統、搜集軍事情報才進入該區域,中國有權派出飛機跟蹤監視、驅離。另外,白皮書中還提到要在2025年度啟動部署日產12式陸基反艦導彈性能提升型,為海上自衛隊艦艇增加美制“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功能等。中國國防部此前已敦促日方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多做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沖突暨世界反法西斯沖突勝利80周年。這個時間節點更需要日本深刻反思歷史,而不是通過發布這樣的白皮書來制造地區緊張。中日作為重要近鄰,兩國關系意義遠超雙邊。當前中日關系出現改善勢頭,這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日方更應珍惜。如果日本繼續按照白皮書的思路行事,只會加劇中日之間的分歧和緊張,對地區和平穩定也會造成負面影響。而且美國并非靠得住的盟友,特朗普政府甚至把日本當作敲詐對象。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把中國視為“最大挑戰”,對自身發展也沒好處。中國是日本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良好的中日關系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希望日本能看清形勢,改變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推動中日關系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不要再讓類似白皮書這樣的內容影響兩國關系,多做有利于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的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日戰略互惠,為地區和世界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