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擋拆除遷移,打造口袋公園;道路拓寬建設,車行順暢、步行怡然;綠化帶打開遮擋,建起健康步道;舊廠房升級改造,變身文化產業園;學校敞開大門,成為共享體育場——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熟悉的煙臺正在處處上演著“變臉”。
隨著圍擋、道路、綠化帶、廠區、校園的全面打開,煙臺正在迎來一場城市治理的全新變革?!按蜷_”的煙臺,從城市品質到城市顏值、從城市開放度到居民幸福感,都在UP、UP、UP。
“讓城市成為美好生活的空間載體?!?/p>
當沿途的風景不斷刷新、上新,這句話正在煙臺變成可觀、可感、共享的美好現實。
1
“打開”的煙臺
驅車上路,不逛景點,我帶你去看看不一樣的煙臺。
海韻路俯瞰 唐克/攝
駛入800米長的萊山海韻路,從前被行道樹遮蔽的道路變得寬敞順暢,湛藍的大海在眼前刷屏,一條路就能“通山達海見城”;從迎春大街到港城東大街,沿途所見都是綠意,被圍擋和樹木占據的空間變成城市綠地,一個月前,1600米的街角公園剛剛亮相;距這里不遠的鳳凰湖公園,兩年前曾是垃圾遍地的“城市傷疤”,隨著一座全齡友好型運動公園的建成開放,這里迎來全時段的爆棚人氣;駛入芝罘區,愛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園里也有一份熱鬧,這個塵封近30年的煙臺市第三棉紡廠廠房,如今已是聚集設計、餐飲、休閑娛樂等多業態的文化產業園;行至傍晚時分,大學、中學、小學的校園里“賽事”正酣,來此鍛煉健身的市民像往常一樣開啟一段共享時光……
這一路,駛過的不過是城市一隅,眼前所見卻已是遍地新意。
海韻路一角 唐克/攝
近三年間,煙臺在全市范圍內啟動以“打開”為主旨的城市改造工程。
——打開圍擋,見綠見美。500余處圍擋被拆除,168處提升改造成為口袋公園、城市驛站、停車場等便民利用場地,151處開發建設作為生產經營場所重新啟用,133處達到整治要求的得到了規范管理;
——打開道路,通山達海。以“構建一脊十二街、一徑一品、通山達??臻g體系”為更新原則,對岱王山連接山與海的區域進行全面梳理分析。海韻路、新城南街、新城北街、新星北街已完成改造并通車;
——打開綠化帶,景觀重塑。三年來建成開放21個市級口袋公園,啟動綠地開放共享,16處公園進行開放,成為市民露營休閑目的地;
——打開廠區,創意改造。煙臺啤酒廠、北極星鐘表、雙一制鞋廠、三環鎖廠、原亞東標準件廠等老建筑、老廠房、老廠區實行舊空間煥新,吸引新產業入駐;
——打開校園,資源共享。中小學校園體育場地面向社會開放,今年一季度累計開放193所中小學,覆蓋全市所有區市,駐煙高校大部分實現對外開放。
從拆除圍擋“減法更新”到道路打通視線通廊,從綠化帶景觀重塑到舊廠房創新性改造,再到學校打開院墻資源共享,這些全新的變化勾勒出城市治理的新景觀。當山海資源、邊角空間、校園場地等等從封閉狀態中被激活,煙臺正在實現“減齡”重生、創意變現。
2
城市治理變革的最優解
2024年11月,煙臺在全球26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在被譽為全球“綠色奧斯卡”的國際花園城市評選中贏得金獎。
作為世界城市建設與人居環境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煙臺摘金的一大亮點就是城市治理的“用心”與“用情”,堅持尋找兼顧各方需求的最優解,讓規劃、建設和市民生活實現多贏。
鳳凰湖公園 唐克/攝
當下,煙臺城市發展的重心,正在從“增量”要素的投入,轉向“存量”要素的深度優化。當城市步入精細化、集約化、內涵式的高質量發展軌道,人們對城市發展的期待正在從“有沒有”變成“好不好”。在這樣的期待之下,打開城市就是讓“已有”變得“更好”的最優解。
打開城市空間不是一拆了之、一擋為止,而是通過維護、整建、拆除等方式,對城市空間資源重新調整配置,讓它更好地滿足城市居民的期望需求、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城市的變化不是新增了幾處打卡地和口袋公園,更讓坐了多年“冷板凳”的城市空間資源全面煥新改變。
口袋公園 唐克/攝
位于福山區的星驛站,原本是一塊荒草叢生的閑置地,老舊樓體拆除后,圍擋一圍就是七年。2023年,福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扯掉“遮羞布”,在這塊袖珍之地上建設了口袋公園、健身廣場、兒童樂園、茶吧區、便民超市區,5000冊藏書免費對外開放。一塊圍了七年的城市舊傷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建成兩年吸引1.8萬余人次前來打卡、服務戶外工作者2000余人次的迷你城市客廳。
在不斷打開的過程中,煙臺為城市發展騰挪出更多、更新的有效空間。在刷新城市更新進度條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城市更具活力、更顯精致,更有包容度、開放性和可能性。
從細微之處優化城市肌理、喚醒更多城市空間,最優解下的治理之變,帶來的是煙臺城市觀感和質感的同步提升。街角小而美的公園、校園操場上的籃球比賽、通海小路上的一張張打卡照片……在這些美好的生活場景里,我們得以細細品味這座城市的可親、可近、可愛。
3
共享“煙臺幸福感”
“我感覺比在球館打要舒服一些,因為地上都是灰,粘在手上有種親切的感覺?!卑頃r分的萊山區第四實驗小學操場上,市民李想手上是“親切”的灰,臉上是愜意的笑。
一個區的中小學開放一年,可以有超過10萬人次市民走入校園健身鍛煉。打開的校門,讓李想們擁有了可供選擇的共享生活空間。就像粘在手上的灰塵,當城市的變化看得見,居民的幸福感就摸得著。
漁人碼頭步道 唐克/攝
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置于城市治理考量的中心位置,打開城市的智慧、創意和實踐,并非偶然出現,而是源自于這座城市對“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刻理解與踐行。每一處圍墻的拆除、每一扇大門的敞開、每一寸空間的活化,都凝結著城市治理者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的智慧結晶。
7月3日,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在大南山及濱海一線重點項目建設時強調,“要以精準精細理念打開城市空間,將有機更新融入城市肌理,持續推進拆圍透綠,打開各類城市空間,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資源面向市民共治共享?!贝蜷_城市,一端牽系經濟發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空間;一端連著民生福祉,以城市治理智慧回應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打開的煙臺”,城市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人居環境持續向美、承載能力實現提升、文化保護傳承更見成效,人們正在通過更豐富多樣的方式共享城市治理的甜蜜果實。
從岱王山俯瞰煙臺海濱 唐克/攝
“進入新發展階段,城市建設必須主動適應變化,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空間載體?!币蛔篮玫某鞘校欢ㄊ亲尦鞘芯用褚司印⒁藰罚屚鈦砼笥岩藰I、宜游的城市,一定是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游人有更多的歸屬感的城市。
當越來越多的山海資源、邊角空間、寶藏場地被激活,當見山見海見城見綠成為隨處可得的風景,當“詩意的棲居”在每一個角落里都可以實現,這座城市,不僅以“藏起來的美”綻放新的城市生長力,也在全力托舉屬于全體人民的多彩、幸福、美好的“煙臺生活”。
記者 王曉丹 楊春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