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公開場合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未兌現和平承諾,還提到若俄烏50天內達不成協議,美國將對俄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這番言論,把俄烏沖突的焦點又往中美俄三角關系里帶了帶。
同一時間,大西洋另一頭的布魯塞爾也沒閑著。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演講時,直接向中國拋出要求:立即切斷與俄羅斯的所有經濟和政治聯系,還聲稱北京對俄烏沖突的“間接支持”破壞了全球和平秩序。一邊是特朗普用關稅施壓俄羅斯,一邊是馮德萊恩拿“切割中俄”說事,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其實都繞不開同一個核心——俄烏沖突的僵局與大國博弈的角力。
馮德萊恩(資料圖)
先說特朗普的邏輯。他反復提普京“沒兌現和平承諾”,但翻翻近半年的新聞,俄烏雙方在白俄羅斯、土耳其等國曾多次接觸,討論過臨時停火、交換戰俘這些具體問題。特朗普所謂的“未兌現”,更像是對俄方立場的一種主觀解讀。他拋出50天期限的關稅威脅,本質上是把經濟手段當籌碼,想逼俄羅斯在談判桌上讓步。畢竟美國大選年臨近,特朗普需要展現“強勢解決國際問題”的形象,而俄羅斯作為俄烏沖突的關鍵方,自然成了他的目標。
再看馮德萊恩的動作。她選在特朗普發聲后不久炒作“切割中俄”,針對性很明顯。歐盟最近日子不好過:內部受能源轉型、通脹高企拖累,經濟增長乏力;外部面臨美國的貿易壓力,特朗普政府加征的關稅讓歐洲企業叫苦不迭。這時候把矛盾引向中國,既能轉移國內民眾對經濟困境的注意力,又能借“對抗俄羅斯”強化歐美同盟,馮德萊恩的政治算盤打得精。
馮德萊恩(資料圖)
更關鍵的是,馮德萊恩所謂的“中國援俄論”根本站不住腳。中國一直強調,對俄合作集中在能源、基建這些正常經貿領域,不涉及武器或軍事技術。倒是歐盟自己,過去兩年偷偷給烏克蘭送了不少武器,有些還被烏方轉手賣給了黑市,這事歐洲媒體自己都報道過。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和馮德萊恩的“切割”要求,看似針對不同對象,實則暴露了西方內部的矛盾。美國想通過施壓俄羅斯鞏固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可歐洲國家并不想完全跟著美國走。德國總理最近公開說,歐盟應該有獨立的對俄政策。這些聲音,馮德萊恩不可能聽不見,但她還是選擇炒作,說白了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歐盟內部右翼勢力抬頭,她需要用“強硬對抗”來爭取這部分選票。
再看中國的應對。面對馮德萊恩的指責,外交部發言人只說了兩句話:“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干擾”“中國始終是和平的維護者”。這兩句話看似簡單,背后是扎實的事實支撐。
馮德萊恩(資料圖)
現在回頭看,特朗普和馮德萊恩的動作,本質上是西方內部不同利益的博弈。特朗普想用關稅換選票,馮德萊恩想用“反俄”拉支持,可他們都沒解決一個根本問題:俄烏沖突的根源是領土爭端和安全訴求,不是靠制裁或“切割”就能解決的。中國一直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這不是“和稀泥”,而是基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俄烏沖突拖了三年多,受苦的是烏克蘭百姓,受傷的是全球經濟。不管是特朗普的關稅威脅,還是馮德萊恩的“切割”叫囂,都解決不了問題。真正的解決之道,還是回到談判桌前,讓各方坐下來談利益、談安全、談未來。畢竟,沖突沒有贏家,對話才有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