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弘一法師說:“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人立于世,若要立得穩、行得遠,莫不須先打掃自己心頭那方寸之地,再謹守唇舌間那道無形的門。
清心,不是要我們心內空空如也,而是掃除那些不該有的積塵與喧嘩。
這世道,人如被裹挾于湍急洪流,念頭紛亂如風中秋葉,心念如沸水翻騰不息。
我們常誤以為心承載越多便越富足,殊不知心若成了堆滿雜物的舊屋,連轉身都困難,又如何容得下真正的清明與智慧?
清心,實是減法功夫——將那些過分膨脹的欲念、無謂的計較、擾攘的攀比逐一滌去。
心若成了堆滿雜物的舊屋,連轉身都困難,又如何容得下真正的清明與智慧?
清心不是逃避,而是沉淀;不是貧瘠,而是澄明。
當心頭那潭水漸漸清澈,便能照見天光云影,映出最本真的自己——這清澈的心境,方是行走人間最安穩的基石。
涉世之難,往往難在唇齒之間。我們常被言語的沖動所驅使,未加思忖便任其傾瀉而出,卻忘了言語如風,出口便再難收回。當言語成為欲望的仆役,它便成了傷人的利刃;當言語成了炫耀的器具,它便成了自縛的繩索。
慎言,不是教人緘口不言、裝聾作啞,而是教人懂得在開口前,于心頭多繞幾回,掂量言語的分量,思忖出口的時機。
古人云“水深流緩,人貴語遲”,那沉默并非空白,恰是言語的厚土與深沉的前奏。言語如茶,須留有余地,方有回味的空間。
這慎言的功夫,表面約束的是口舌,實則馴服的,是心中那頭莽撞躁動的獸。言語守住了,心便不會輕易隨波逐流、失卻方向。
喧囂世界里,那珍貴的靜默,恰是守護靈魂邊界的堅墻。
修己與涉世,清心與慎言,原是一體之兩面。心若不清,如霧里看花,方向難辨,言語自然容易失準、失度、失心;而言語放縱,又必然攪動心湖,使那好不容易沉淀下來的清明,復歸渾濁。
此二者相生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筑起我們精神的堤壩。
心若澄明如秋水,言語自會節制如金;唇舌若能守得住分寸,心湖亦不易被外界的風浪輕易攪動。
如此內外兼修,方能在紛擾人世中,尋得一方屬于自己的自在清涼。
行走于這嘈雜人間,多少悲歡起于心頭一念,多少風波生于唇齒之間。
弘一法師之言,如靜夜鐘聲,驚醒夢中人:心若蒙塵,萬般修行皆是虛妄;口若懸河,千條道路終歸迷途。
人生在世,不過兩件事:于內,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于外,言出如茶斟七分,留三分余地予天地人心。
清心是向內求索,慎言乃向外持守。
當心湖澄澈如鏡,唇舌自然懂得在喧囂中為靈魂辟出靜默的圣所——這方寸間的安寧,正是我們在這動蕩人間最珍貴的錨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