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大縣的“反套路”供地
當長三角60%縣市仍在狂飆住宅用地時,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甩出一份“反常”計劃——2025年172.6公頃供地中,125公頃(72.4%)全部押注六安至安慶鐵路,商品住房用地僅12公頃。住宅用地19.0933公頃(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7.0933公頃)。
這份被忽視的《霍山縣2025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正暗合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的深層邏輯:在63.92%生態極重要區的高壓線下,用精準供地刺破發展困局。
NO.1|壹
鐵路動脈:125公頃用地背后的破局野心
交通死穴變樞紐:當前霍山“縣域內未通鐵路”的痛點,被125公頃巨量用地徹底扭轉。六安-安慶鐵路貫穿7個鄉鎮,直連合肥都市圈與長江經濟帶。
縫合斷裂帶:鐵路途徑的下符橋、但家廟等北部丘崗糧產區,正是規劃中“與下但萬畝方”耕地整治核心區。交通網將激活14.34萬畝高標準農田的產銷鏈路。
暗合空間戰略:規劃明確“東建高鐵站”方向,此次供應實則為高鐵樞紐中心(規劃四心之一)埋下伏筆,未來將成“智造產業集聚片區”引擎。
硬核數據:單條鐵路用地占比超七成,碾壓長三角多數縣市基建投入,山區縣突圍決心可見一斑。
NO.2|貳
工業用地:16公頃精準落子開發區
所有16公頃工礦倉儲用地100%集中在縣經濟開發區,嚴控邊界外擴張:
高端制造集群化:7個工業地塊清一色聚焦“高壓變壓器散熱器、新能源儲能設備、中藥深加工”等規劃重點產業,與“省級高端裝備基礎零部件新基地”定位深度咬合。
用地效率翻倍:單個項目平均用地僅2.28公頃,最小地塊1.5公頃(高端閥門項目),較規劃前28.37平方公里城鎮用地集約度提升47%。
紅線規避術:項目全部避讓磨子潭、佛子嶺水庫等水源地,嚴守“工業用地控制線”制度。
對比規劃:工業區向開發區收縮與“城區零星工業用地遷往經濟開發區”策略完全一致,連霍山大道、迎駕大道等工業廊道布局都提前兌現。
NO.3|叁
住宅謎題:12公頃商品房的存量騰挪術
零新增出讓的玄機:12公頃商品房用地均來自淠河中路存量改造,完美執行“城區工業外遷+老城更新”策略。毗鄰規劃的政務文化中心(規劃四心之一),激活老城價值。
安置房扛大旗:7公頃保障房用地中,4.5公頃布局衡山鎮迎駕廠社區(酒韻莊園+酒泉雅居),精準匹配“高橋灣康養度假組團”發展需求。
職住平衡實驗:但家廟安置點(0.64公頃)直插工業區,呼應“推動產業新城職住平衡”的規劃要求。
規劃深意:當多數縣城仍在攤大餅時,霍山19公頃住宅用地僅為2035年城鎮開發邊界(48.12平方公里)的0.4%,嚴控開發邊界已成鐵律。
NO.4|肆
生態反制:10.4公頃水利用地的隱藏邏輯
洼地治理的深意:衡山鎮順河村等10.4公頃水利用地,直指規劃中“災害性洪水頻繁”痛點。項目位于丘陵畈區(海拔<50米),正是水土流失敏感區。
基建暗線:3處公服用地(垃圾站/停車場/幼兒園)全部沿迎駕大道-柳林河布局,在規劃確定的“九條生態廊道”間隙見縫插針。
空間魔術:佛子嶺幼兒園(0.47公頃)選址鎮區建成區,避免觸碰南部大別山生態經濟區(規劃三片區之一)。
第一房研究院觀點:
生態約束下的縣城突圍樣本
霍山的供地計劃,是一部寫在紅線上的生存指南:
交通破壁術——用72.4%用地砸向鐵路,打破“未通鐵路”的區位詛咒,將生態屏障轉化為綠色流量入口;
工業針灸法——16公頃用地如手術刀般精準刺入開發區,在48.28%生態紅線下培育高端制造“細胞核”;
更新替代論——商品房清零新增,用存量改造實現老城煥新,嚴控開發邊界絕不妥協。
更值得深思的是其“生態銀行”邏輯:當規劃提出探索GEP核算與碳交易時,2025年供地已提前布局——鐵路貫通將提升森林碳匯流通性,工業集群為“兩山轉化”提供實體載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