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興趣和未來方向并非完全自然形成,家長的早期引導能起到關鍵作用。
孩子在成長中會對事物表現出好奇,家長通過觀察捕捉這些信號,提供合適的環境和資源,就能讓興趣得以延續和深化。
不過,孩子的認知有限。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能僅僅靠捕捉孩子的好奇“信號”,需要主動創造體驗場景,幫助他們發現更多可能性,找到未來的前沿方向,并對此產生濃厚興趣。
這樣才能使孩子的未來人生更加輝煌,順利逆襲千萬年薪,甚至成為改變人類的精英。
從某種程度上看,興趣比孩子的學歷更重要。人形機器人著名企業——眾擎機器人,其創始人趙同陽就只是大專學歷。
90后趙同陽,圖源:深圳特區報
如今的暑期,正是家長培養孩子興趣的關鍵時期。
那么,未來什么行業更有前途呢?
該行業未來市場巨大
人形機器人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關于人形機器人的行業地位,在COMPUTEX 2025,黃仁勛認為,AI 的下一波浪潮必然會延伸到物理世界,主要形式會是三種機器人:工業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以及狹義的人形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自動駕駛發展迅速,已到了成熟階段。唯獨人形機器人,還處在發展的初步階段。
我國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樂觀估計,如今的人形機器人發展階段,就好比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
90后冷曉琨,圖源:青春深圳
關于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市場空間,匯川技術副總裁宋君恩指出,人形機器人市場有望超越新能源汽車,成為萬億級市場。黃仁勛也曾表示,人形機器人將是“數萬億美元級的產業”。
馬斯克在近日舉辦的利雅得舉行的沙特-美國投資論壇上預測,人形機器人數量最終將達到數百億。
高盛的研報則認為,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80億美元。而且,這之后,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將越來越大,呈現更快發展態勢。
更為關鍵的是,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與實體世界的終極接口,正在突破技術臨界點,其引發的生產力革命將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已有專家認為,人形機器人將引發人類社會的顛覆性變革。
譬如引發勞動力市場地震,低端重復崗位消亡,如倉儲、流水線工作,將由人形機器人替代。
人形機器人天然適應老齡化社會,日本2025年部署200萬護理機器人填補380萬勞動力缺口。
科技革命、太空探索,也離不開人形機器人。據NASA Valkyrie項目,人形機器人將率先登陸火星建設基地。
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中國是優于美國的。
在7月15日的國新辦發布上,王興興作為宇樹科技的創始人,被問及中美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差別時,非常委婉地給出了超越競爭的答案:“各有優勢,值得大家共同推動與合作。”“中國有很深厚的生產制造和硬件功底,美國有很豐富的AI軟件生態。”
相較于王興興的“謙虛”,美國的智庫則“客觀”許多。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一季度發布《人形機器人100》報告,“破天荒”地認為人形機器人大戰,中美打了個平手。
《人形機器人100》報告截圖
報告承認中國人形機器人擁有規模優勢。摩根士丹利看來,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產業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占比達到63%”。
即使是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截至2025年4月,全球數量超300家,其中中國企業數量超過150家,達到了1/2。
在過去的3年里,中國發布的人形機器人款式也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2024年,全球新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共51款,其中中國占35款、北美地區占8款。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正在把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打下來”,摩根士丹利表示。
實際上,中國可不僅僅具有規模優勢,還具有技術優勢。
據谷歌知識產權、摩根士丹利,過去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累計申請技術專利6618件,遠超美國的1483項、日本的1195項以及全球知識產權組織的1123項,排名全球第一。
甚至于人形機器人所需的基礎設施,如5G-A、6G技術,中國也大大優于美國。
商業化落地還比較遠
從前的互聯網,如今的新能源汽車,雖然火熱,但早已經被“占坑”完畢,后來人很難有機會。
人形機器人則不同,還處于發展的早期,其商業化落地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王興興在發布會上就表示,人形機器人現在處于行業發展早期,在行業應用落地,比如工業場景、服務場景以及一些危險場景開始嘗試落地和應用,則在未來3到5年的時間。
國外專家也不看好人形機器人的快速落地。
雖然很多人把L4自動駕駛看成人形機器人的前置技術,但是兩者之間的技術遷移,遠遠沒有那么簡單。
7月9日消息,在最新一期播客節目《Bankless》中,美國知名投資人、方舟投資創始人、“木頭姐”凱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表示, 人形機器人難度比自動駕駛Robotaxi高10000倍,但容錯空間更大。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認為,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值得鼓勵的研發方向。不過,他堅定地認為,人形機器人至少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都無法落地。
這并非傅盛一個人的觀點。傅盛表示,他在硅谷和一個專門做機器人數據標注的專家聊天時,這位專家更加看空人形機器人行業,認為人形機器人可能未來十年都無法落地。
作為全球頂級投行,高盛在2月對宇樹科技等進行了調研。隨后發布了一個研報,表達了類似于傅盛的觀點。
在研報中,高盛清晰地指出了人形機器人真正落地的時間:
短期(2-3年內) —— 難以達到人類工人的工作效率,基本處于技術驗證階段;
中期(5-10年) —— 才可能出現具有實際意義的應用,即可執行特定任務并提升生產力;
長期(2030年后) —— 產業或進入規模化發展期,但仍取決于軟硬件的持續迭代。
高盛預測2027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僅為7.6萬臺,遠低于部分機構的樂觀預期;2032年增長至50.2萬臺,但相較于動輒千萬級的市場暢想,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競爭,遠沒有到達“戰國時期”,甚至沒有進入“春秋時期”。和互聯網的發展路徑一樣,人形機器還有一個擠泡沫的過程。
郎咸平在自己的節目中表示,現在的人形機器人行業“就像2000年左右的美國互聯網一樣”。當時互聯網泡沫爆破,造成股市暴跌。
“AI都是泡沫”,泡沫也會爆破。
只有像互聯網那樣擠掉了泡沫,人形機器人行業才會更快地發展。“刃辛機器人”綜合各智庫、大佬的觀點,認為這一時間點,大概在10年后。
到那時候,你才會“悄然發現,已經滿大街人形機器人了”。
培養孩子興趣正當時
人形機器人是遙遠的未來,成功的榮耀,可能不屬于當前創業者,而屬于未來的人們,也就是今天的孩子們。
作為家長,在當前這段時期培養孩子們人形機器人方面的興趣,未來孩子極有可能成為人形機器人完全商業化時代的精英。別提百萬年薪,千萬年薪也是有可能的,甚至成為改變人類的精英。
以人形機器人行業當前的精英——90后的王興興為例。
王興興幼年時癡迷于航空、航天、生物等領域的紀錄片,初中階段利用家庭邊角料獨立制作遙控車、模型船、航模飛機、顯微鏡等。
真正開始對機器人感興趣,則是在大學期間。
讀浙江理工大學機電專業期間,王興興僅用200元成本(含十幾個9元舵機)手工打造桌面級雙足機器人。雖然使用的都是簡陋的鉆頭、銼刀等工具簡陋,材料也多為廢料,卻實現從0到1的突破。
2015年,王興興在上海大學讀研期間,基于低成本外轉子無刷電機驅動方案,獨立開發全自由度高性能四足機器人XDog,突破當時高成本技術壁壘,獲國際智能“星創師”大賽二等獎,引發海內外媒體關注,從而走上了人形機器人創業之路,并獲得如今的成就。
創業初期,王興興穿爛鞋調試機器狗
如今培養孩子對于人形機器人的興趣,就容易多了。
譬如帶著孩子去人形機器人的工廠參觀。很多人形機器人的工廠都開放了參觀,而且不收費用。
家長甚至可以給孩子買一個人形機器人,讓其在家DIY。
有些雙足人形機器人價格已下降到萬元左右,能行走,奔跑,跳躍,電池續航四小時。孩子可以在此機器人基礎上進行自己的研發。
當然,這個雙足的機器人屬于科研級別的。但是,一些人形機器人公司也開發了適合初學者DIY的機器人產品,家長只要留心,就會找到這樣的“玩具”。這樣的“玩具”很好玩,更容易引發孩子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興趣。
“刃辛機器人”找到了互聯網創業者的案例,作為對比:
美團創始人王興小時候就因為一臺電腦而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
1995年,王興家所在的龍巖永定縣城接入互聯網,當時一臺電腦售價大幾萬元,王興在父母支持下擁有了電腦,成為龍巖市第一批擁有電腦的人之一。
有了電腦后,王興通過瀏覽器打開雅虎網站,第一次感受到互聯網的奇妙,從此對互聯網產生濃厚興趣。這為他日后創業埋下了種子,促使他2004年初中斷在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博士學業,回國投身互聯網創業大潮,最終創立美團并帶領其成功上市。(文/刃辛機器人 陳重山)
參考資料
[1]《AI都是泡沫,普通人不要輕易入場》,郎咸平說、小紅書“郎咸平來了”
[2]《王興興:中美人形機器人各有優勢,希望有更開放的合作生態》,澎湃新聞,趙利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