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蒸騰的熱浪扭曲了視線
溫度計指針沖破37℃
瀝青路面溫度已攀升至50℃以上
在G107外遷線的滾燙瀝青路上
一群身影正與烈日較勁
用汗水澆筑著道路的平安與暢通
每天巡查 守護186公里平安路
7月9日下午3時,孝南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的巡查車碾過被曬得發燙的路面,車窗外的空氣仿佛在燃燒。該中心安全生產股股長何新平緊盯著道路兩側:“右邊有個波形防護欄脫落在地上了,通知養護作業隊處理。”方向盤在他手中輕巧轉動,巡查車緩緩停靠在應急車道。記者推開車門的瞬間,一股熱浪裹挾著瀝青味撲面而來,巨大的溫差讓眼鏡片上迅速起了一層薄霧,視線一下子變得模糊起來。
“這樣的巡查每天要進行兩次,從上午到傍晚,6個專班要確保186公里國省干線全天候處于可控狀態。”同行的夏楊主任抹了把額頭的汗,他指著路側一處細微的裂縫解釋道:“前段時間持續降雨,路基、路面在雨水浸泡和車輪反復碾壓下,任何小瑕疵都可能擴大成安全隱患。發現道路病害、交通安全設施損毀等情況時,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養護作業隊處理,絕不能讓小問題釀成大風險。”
186公里的道路,車流量大,地形復雜,每一處隱患都可能釀成事故。看似重復的巡查,其實是在與安全隱患賽跑。
53℃烤驗 汗水浸透的堅守
夏季是公路路面病害的高發期,也是處置病害的黃金期。車行至G107外遷線K1272+888道路右幅,機械轟鳴聲打破了午后的燥熱。8名養護工人身穿橘紅色工作服、頭戴草帽、腳踏炙熱的瀝青路面,正圍著一處路面坑槽忙碌,在烈日下格外醒目。他們手持鐵鍬、鎬頭,將鼓包拱起的瀝青路面清理干凈,然后鋪上新的瀝青混合料,最后進行碾壓,每個步驟都銜接得有條不紊。
養護隊長陸中華彎腰用鐵鍬翻動著剛運來的110℃的瀝青混合料,一股股蒸騰的熱氣讓他黝黑的臉龐掛滿汗珠,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流淌,滴在滾燙的地面上瞬間蒸發。
“快點攤平!”陸中華一邊用鐵鍬快速攤平瀝青混合料,一邊向同事喊道。他的聲音在機械噪音中顯得有些沙啞,但每個字都清晰有力。陽光下,剛鋪好的瀝青路面泛著油光,蒸騰的熱氣讓空氣變得粘稠,站在三米外都能感受到灼人的熱浪。
“前段時間的暴雨把路基泡軟了,高溫一烤,路面就像發面饅頭似的鼓起來。”陸中華不斷擦拭臉上的汗珠,手上還沾著瀝青的黑漬。
下午3點27分,地表溫度已達53℃。8名工人輪流作業,沒人叫苦。有人用毛巾擦把臉,汗水順著下巴滴在地面上瞬間蒸發;有人猛灌了幾口茶水,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陸中華看了看時間:“再加把勁,爭取4點前完成這個坑槽修復。”
鐵鍬與路面碰撞的叮當聲、機械的轟鳴聲、工人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4點10分,隨著最后一遍壓實完成,近6平方米的路面坑槽修復工作順利結束。陸中華直起身,長長舒了口氣,后背的工裝早已濕透,緊緊貼在身上。他掏出手機看了看工作群,夏楊主任剛發來新的巡查信息:“K1273+120處發現小坑槽,注意觀察。”
“走,下一個點!”陸中華揮了揮手,帶領工人們收拾工具。陽光下,他們的影子被拉得很短,卻在這條G107外遷線上,拉出了平安與暢通的長長軌跡。
高溫下的勞動者
真“汗”子 公路上最可愛的人
除了修補路面病害,養路工們還要負責清掃路面的落葉、砂石等垃圾,維護沿線設施。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卻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
“流汗多,每天都要喝四五斤水,路修好了,公路暢通,所有的汗都流得值得。”養護工人唐五橋說道。只要一上路,衣服就濕透了,雖然每天大汗淋漓,但他們絲毫沒有抱怨。支撐唐五橋的,是最樸素的信念。說著,他打開手機給記者展示“最美毛陳人”的榮譽證書。
他們是高溫下的真“汗”子,是公路上最可愛的人。每年暑期,該中心為每位養護工準備了冰水、涼粉、可口飯菜,工會為職工準備了藿香正氣液、花露水、毛巾、洗發水、沐浴露等用品。
這條G107外遷線,在高溫下被這些公路守護者精心呵護著。他們的汗水滴落在滾燙的路面上,他們的身影穿梭在熱浪中。就是這樣一群平凡的人,日復一日地在寒來暑往中丈量平安坦途,用汗水詮釋“路暢人安”的初心,也詮釋著高溫下勞動者最美的姿態。
來源:孝感市交通運輸局
制作:李滿麗
審核:李蘇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