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廈門市思明圖書館五樓活動室內“薩瓦迪卡”聲此起彼伏,一場泰國文化分享活動在此展開。來自泰國的廈門大學留學生賴博文通過講述泰國的地理位置、特色美食、優美風景、常用泰語等內容,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座中泰交流的橋梁。
“說到泰國美食,那可太多啦!我最推薦冬陰功湯,去泰國旅游必嘗的美食之一,冬陰功湯是用香茅、檸檬葉、椰漿等食材熬制的湯品,酸辣鮮香、層次豐富。”賴博文興致勃勃地跟大家聊起了家鄉的美食和中泰飲食文化的異同。他所分享的香甜軟糯的芒果糯米飯、酸甜咸辣的泰式炒河粉和口感醇厚的泰奶,也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泰國特色美食。
賴博文提到,2023年泰國政府對中國游客實施臨時免簽政策,允許停留不超過30天。這一政策極大促進了中泰人員往來。隨之而來的是,許多中國人赴泰開設中國飯店,中國美食在泰國逐漸扎根。并且,泰國本地人對中餐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其中麻辣燙、麻辣拌更是成為他們鐘愛的美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賴博文表示在廈門吃到了兩家他認為較為正宗的泰餐,尤其推薦那里的冬陰功湯,其椰漿風味濃郁,所用辣椒的口感也與泰國本地辣椒十分接近,很值得大家前去品嘗。一提到美食,小朋友們也積極分享著自己在廈門吃到的泰餐,課堂氛圍其樂融融。
當記者問到賴博文活動現場哪個環節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時,他回答道:“我覺得小朋友們學習泰語時的樣子很可愛。”在課堂上,賴博文耐心地教了小朋友們幾句常用泰語,小朋友們全程參與度很高,積極學習并回應,展示著自己的學習成果。“不同高度的泰式‘合十禮’對應著不同的含義,以及經典的‘你好’,即“薩瓦迪卡”中的“卡”,在泰國,也因男女性別不同而發音不同,與女性打招呼“卡”尾音為降調,男性則是短促的閉口音。”
據了解,賴博文是中泰混血,母親是華裔,父親是泰國人。中文名的“賴”取自廣州祖父的姓,名“博文”來自老師。在未來的規劃上,賴博文打算繼續在中國讀書,更深層次了解中國文化。他表示,自己還想去西藏旅游,感受西藏的佛教文化。
“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的收獲。”這是賴博文對于這場活動的看法,希望能在廈門這所國際化的城市里,給孩子們帶來更多不同的文化,讓世界變“小”,交流變多。(海峽導報記者 孫靜/文 鄒璇/圖 實習生 李佳佳 陳語涵 何靜雯 黃思淇 林錦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