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對俄羅斯下達最后通牒,給出50天最后期限,但俄軍反手就是720架無人機轟炸烏克蘭!朝鮮3萬大軍攜1200萬炮彈馳援,拉夫羅夫緊急飛往北京,中俄到底談了什么?
據央視新聞報道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向烏克蘭追加100億美元軍援,包括18枚射程300公里的ATACMS導彈,甚至可能提供“戰斧”巡航導彈。
特朗普還直接給俄羅斯下達最后通牒,稱如果俄羅斯在50天內沒有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就會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關稅政策。
但特朗普的這一紙“最后通牒”沒有嚇唬到俄羅斯,反倒徹底點燃了俄羅斯的怒火。俄軍隨即派出720架無人機鋪天蓋地轟炸烏克蘭全境,創下開戰以來單夜最大規模空襲記錄。
普京用實際行動向美國證明“威脅無效”,這種底氣,都是強援給的。
據烏克蘭消息,朝軍派出的3萬部隊已經在路上了,即將配合俄軍展開新一輪攻勢。
更關鍵的是,朝鮮提供的1200萬枚炮彈正源源不斷輸往前線,僅庫爾斯克戰役中,朝軍精準的火力覆蓋就幫俄軍奪回多個戰略據點。
即便沒有朝鮮,俄羅斯軍工復合體在戰時狀態下爆發的產能也令人咋舌,每月超過250枚的頂尖導彈產量已遠超戰前水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各國的軍火庫在持續的消耗戰后早已捉襟見肘,德國國防部長都曾公開承認,北約國家的彈藥儲備僅夠維持三周高強度戰斗。
另一方面,普京近期突然簽署全球征兵令,承諾“參軍即送俄國籍”。顯然,俄羅斯想速戰速決,用一場極大的勝利來結束俄烏沖突。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絲毫不畏懼美國的關稅威脅,因為有中國這個戰略合作伙伴。
近日,俄外長拉夫羅夫飛抵北京,與王毅外長的會談中,雙方罕見用“三個最”定義中俄關系,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戰略價值。
這背后藏著三大信號:其一,面對美西方施壓,中國明確表態不會切斷與俄貿易。要知道,中國如今包攬了俄原油、煤炭進口的40%以上,王毅早前就反問美方:“誰能替代俄羅斯滿足中國能源需求?”
其二,普京被曝正籌劃訪華,俄方官員透露,雙方可能借中國9月3日大閱兵之際,用“特別慶祝”方式繞過美國主導的國際舞臺。
其三,俄朝軍事合作已觸動東北亞安全神經,拉夫羅夫此行也是向北京交底。
對于俄羅斯而言,俄烏沖突的勝利關乎俄羅斯未來的國家安全和榮譽,此戰只能勝不能輸,特朗普給的50天期限一到,也注定等不到想要的回復,甚至可能成為俄烏沖突新的引爆點。
那么,美國還有別的后招嗎?
其實對于這一點,俄官員已經給出了答案。近日,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過是杯水車薪,無論通過外交途徑還是軍事手段,莫斯科終將實現其在特別軍事行動中設定的所有目標!
簡單來說,就算美國還有別的后招,無非就是制裁和軍事威懾這兩種,但這兩種政策,都是以“美國利益”為中心展開的,特朗普斷然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烏克蘭而損害美國利益。
特朗普"美國優先"的主張早已讓歐洲盟友忐忑不安,如今軍援分賬問題正在放大跨大西洋聯盟的裂痕。歐洲各國雖然口頭上支持烏克蘭,但實際軍援承諾與交付之間存在顯著差距。
最重要的是,傳統上華盛頓慣用的經濟制裁、軍事威懾和價值觀輸出這套組合拳,面對中俄背靠背建立的"全天候戰略協作"時已經力不從心。
中俄之間的本幣結算比例已突破80%,美元在歐亞大陸能源貿易中的傳統主導地位正在被快速侵蝕。
在這場世紀博弈中,美國面臨的真正挑戰或許不是某個具體對手,而是其親手建立的國際秩序正在發生質變。
就拿此次援烏法案的反復和混亂就能看出,這個超級大國的戰略執行力正在不斷衰退,美國在俄烏沖突唯一的作用,恐怕就是養肥了那些美國軍工企業。
對于處在暴風眼的烏克蘭而言,美國給的軍援越多,反而越危險,一來是會刺激俄羅斯發起更大規模的反擊,二來是會徹底掏空烏克蘭未來的資源。
但現在的烏克蘭已經別無選擇,未來戰爭該如何結束,只能由俄羅斯和美國說了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