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北京有個事兒,71歲的喜劇演員陳佩斯拍了部新電影叫《戲臺》。這部片子籌備好多年,他個人投了上億,還找黃渤合作了。原定七月十七號上映,可到十三號首映禮當天,他自己突然宣布延期到二十五號。為啥?就因為同期來了太多新片,尤其是進口大片《超人》《神奇四俠》占了大部分場次,他的電影連十分之一排片都拿不到。
首映那天潘長江蔡明到場看了,說電影不錯。現場觀眾鼓掌挺熱烈,但陳佩斯站臺上愁得很,白頭發都看出來了。他拍短視頻道歉說戲臺開演有規矩,現在只能推遲,讓大家等著。其實這事讓人想起2014年那部《百鳥朝鳳》,當時導演去世了,制片人還下跪求排片,現在過了這么多年,老藝術家們還是卡在商業片圍堵里。
這部電影改編自話劇,講的是民國戲班子的故事。劇組為了真實,用了很多真文物,光戲服布料就找老工藝定制。黃渤和陳佩斯同框演對手戲,不少觀眾說演得很有味道。但現實就是這么尷尬,不管電影多用心,院線排片還是盯著能賺錢的大片走。
片方后來安排了幾天點映,但很多人覺得這不是長久辦法。微博上有網友翻出當年《百鳥朝鳳》的排片數據,當時那個電影首日才1%場次,現在《戲臺》雖然沒那么慘,但也到不了安全線。現在觀眾討論最多的是,為啥國產藝術片總要卡著檔期跟大片硬碰?
陳佩斯在點映公告里寫了句話:“讓戲臺上的鑼聲,等得值得。”這話聽著有點心酸。七十多歲老人花這么多錢做戲臺子,不是為了票房數字,可能是真想把傳統戲曲拍成電影。不過現在院線格局就這樣,能分給小成本電影的資源本來就少。
有人算了筆賬,進口大片一場電影票房是國產片好幾倍,院線當然選能賺錢的放黃金場次。陳佩斯這回提前發現排片問題,至少自己主動調整了,比那些被撤檔的電影強點。不過下次再有類似的電影,還能不能這么幸運?
電影終于定在二十五號上映了,不知道到時候能不能分到好點的場次。陳佩斯之前說三年前就想拍這部片子,結果光劇本打磨就用了兩年。黃渤在首映現場說第一次看陳佩斯哭,可能不只是因為電影成功,更多是憋了這么多年的心血見了天日吧。
這事兒讓我想起上學時看的紀錄片,講以前文藝團體的苦日子。現在陳佩斯用票房方式延續戲曲文化,確實挺不容易。不過看現在電影院,要么是流量明星演的爛片,要么是漫威超人打架,真沒人愿意給傳統故事留點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