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行進中國”湖南調研采訪團
長沙窯青釉瓷瓶出土于長沙銅官窯遺址,現被湖南博物院藏。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供圖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你可知道,這首廣為傳頌的詩歌,首見于長沙窯瓷器?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內一景。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在長沙城北的湘江東岸,一座褐陶色建筑靜靜矗立,這里是長沙銅官窯博物館,打開玻璃大門,一個被釉色與詩行浸潤的世界展現眼前。
長沙銅官窯特色模印貼花工藝。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館內的“彩韻唐風”展廳,110首瓷上詩文如同穿越時空的信箋,講述著市井煙火與人間至情。
唐代銅官窯的窯工們或許從未想過,他們隨手寫下的詩句,會成為千年后最動人的文化密碼。
青釉褐彩詩文執壺。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青釉褐彩詩文執壺上,“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的詩句與流動的釉色相映成趣,仿佛能看見唐代茶肆里,文人雅士執壺對飲的風雅場景;而一旁“買人心惆悵,賣人心不安”的“營銷廣告詞”,則將千年前的商業智慧與詩意表達融為一體,簡單直白。
長沙窯出土的青釉褐綠彩阿拉伯文碗。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在印尼“黑石號”沉船打撈的5萬余件銅官窯瓷器中,阿拉伯文背水壺與題寫波斯紋樣的瓷碗,見證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明對話。
館內還原的“黑石號”。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走出博物館,便是銅官窯古鎮的青石板街。游客可以在“黑石號”劇場觀看沉浸式演出,轉身又能在陶藝作坊體驗釉下彩DIY。這種“參觀-體驗-消費”的全鏈條設計,讓文化真正融入生活。
暑假期間博物館迎來大批參觀游客。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供圖
近年來,長沙市望城區銅官片區深挖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文旅+非遺”“文旅+陶瓷”“文旅+農業”等模式,打造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銅官窯國風樂園、銅官老街、銅官窯現代農業公園等一系列農文旅品牌,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歷史、非遺的獨特魅力。(付龍、匡瀅、吳茜薇、宋美琪)
小朋友化身講解員,講述著長沙窯的歷史。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