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近日,國新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系統總結了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其核心經驗對“十五五”時期央國企轉型具有關鍵啟示。當下,央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
最近兩個月,前瞻走訪了7家陷入轉型焦慮的國資國企,發現三種共性危機信號:
①傳統生產與新型產業存在技術代差,使得產品無法提升經濟效益
②成本結構發生不可逆撕裂,存量資產越放越虧,影響轉型進程
③國資國企被要求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失速”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威脅比“虧損”更可怕。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部分國企在特定歷史階段依托政策紅利與市場壁壘,處于“舒適區”。這種模式在特定歷史時期為國企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客觀上為國企改革提供了緩沖空間,但時至今日已暴露出深層矛盾:
一方面,壟斷導致市場競爭不足,國企缺乏創新動力,產品和服務質量難以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滯后于市場真實需求;另一方面,資源配置效率呈現結構性失衡,既存在重復建設的資源錯配,又有創新領域的投入不足,形成"低效均衡"的惡性循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過去依賴“壟斷紅利”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經濟環境,企業將面臨創新體系失效與資源配置僵化的雙重困局。
“十四五”的成就證明,壓力可轉化為突破的催化劑。在新時代下,找到并抓住新形勢下的新機遇尤為關鍵,新質生產力作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可以為央國企開辟“第二增長曲線”的戰略支點。
而在這個轉型進程中,產業賽道的選擇與重構,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
如今,全球經濟競爭格局深刻變革,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科技創新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此前,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國資央企力量》中明確提出,要“狠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據前瞻觀察,2024年中央企業全年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1.8%,占總投資的比重首次突破了40%,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
然而,轉型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或規模擴張,其核心在于產業賽道的戰略選擇——選對了,企業能打開“第二增長曲線”;選錯了,則可能陷入“轉型陷阱”,投入巨大卻收效甚微。于是,在這進程中,絕大部分國資國企就會陷入“苦活創新”的窘境。
前瞻產業羅盤校準:三階定位法破解賽道選擇密碼
前瞻認為,產業賽道選擇是央國企轉型升級的勝負手,以賽道選擇為先導,通過技術重構、資源整合與戰略卡位,才能實現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的躍遷。
以能源行業為例,在"雙碳"目標倒逼下,我國能源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若遵循以往的傳統發展模式,它們往往面臨著三大結構性矛盾:
-“規模紅利”失效:過去依賴資源投入、產能擴張的路徑已經難以為繼。
-技術“卡脖子”困局:高端材料、核心裝備仍受制于人,導致項目成本明顯高出國際先進水平。
-產業鏈協同不足:傳統業務“單點突進”,未能形成“技術-產業-市場”的閉環。電力、油氣、煤炭等子板塊長期各自為政,缺乏統一協同機制,難以創造“1+1大于2”的價值。
基于這樣的困境,受困于傳統行業增長瓶頸的央國企該如何破局?
從政策層面來說,面對挑戰,國資委已將“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列為央企核心競爭力四大支柱,要求實現“三個轉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因此,借著新質生產力的春風,可通過科技創新、人才、資本、信息、市場等方向進行破局。
其中,創新是核心,具體是指將傳統產業積累的資本、場景、數據優勢,轉化為技術定義權、標準話語權、生態主導權,以布局新賽道、新技術、新模式為核心,進而推動自身實現發展動能根本性轉換。
-破除路徑鎖定,重構價值鏈
首先,要徹底打破對傳統高耗能、高排放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這并非意味著完全拋棄現有業務,而是需要以戰略眼光對既有的龐大傳統業務體系進行深度梳理和價值鏈解構。深度審視企業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通過科學評估,篩選出其中具有潛力、關聯性強或具備基礎優勢的價值鏈環節和細分市場.
-聚焦高附加值,延伸創新鏈
基于前期的篩選結果,進行價值鏈的戰略性重組與優化,堅定地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碳化的產業環節進行延伸和躍升,識別并鎖定符合“三高”特征的黃金賽道(高附加值、高技術壁壘、高進口依賴),要么掌握核心技術,要么控制關鍵資源,要么提供高附加值服務,核心目標是提升企業在全球綠色能源產業鏈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作為更懂產業的科技型決策智庫,前瞻團隊基于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指導思想,提煉出三步賽道探測法。
一、存量評估:以戰略性思維,洞察存量業務發展方向
前瞻認為,要以戰略性思維,洞察存量業務發展方向。國資國企需通過系統性戰略診斷,實現存量業務的精準定位與資源重構。
①多維交叉驗證的洞察邏輯
綜合運用PEST(宏觀環境)、SWOT(競爭力)、波士頓矩陣(業務結構)等經典模型,從"賽道潛力→經營質量→戰略適配→資源稟賦"四大維度交叉診斷,避免單一視角誤判。
②資源與戰略的動態校準
強調將企業現有資源(供應鏈/融資/管理能力)與未來戰略(產品/并購/投資方向)進行匹配性驗證。
③診斷即行動的閉環設計
最終形成"賽道競爭力評估+業務運行診斷"內參建議的決策閉環:前者通過行業對標明確存量業務的市場位勢,后者量化管理效能短板,共同指向資源優化配置(如收縮低潛力賽道、對高潛力業務追加投資)。
以前瞻服務的西南地區某國企為例,該企業是汽車鑄件制造業龍頭企業,在北美、歐洲等地擁有多個工廠。但自2018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國際局勢波動、產業數字化低碳化轉型、內部治理問題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公司債務高企、成本開支高、“創利”步履艱難,特別是海外業務正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與財務風險。前瞻通過為其定制海外業務風險診斷、海外業務中長期發展規劃、海外業務深化改革行動方案、戰略落地實施與方案執行指導等服務,進行了全方位深化改革,最終成功盤活,使其存量變增量。
二、賽道精篩:以產業鏈評估思維,挖掘藍海新賽道與創新商業模式
國資國企在構建第二增長曲線需建立“價值-能力-路徑”的動態適配體系——通過前瞻多維可行性研究(市場空間、技術壁壘、財務回報)鎖定價值賽道,依托內外資源稟賦(技術/渠道/政策資源)評估實施能力,最終形成“非標化”落地策略(技術路線、區域布局、合作模式),以實現賽道精準卡位。其創新性體現為三重閉環:
①“篩得準”的價值閉環
以產業鏈價值占比(替代機會)和淘汰風險程度(生存紅線)為硬性指標,過濾“偽藍海”,確保賽道兼具增長潛力與可持續性;
②“接得住”的能力適配
將企業資質、政府資源等非量化要素納入評估,解決傳統模型“見賽道不見企業”的痛點(例:某車企憑借地方氫能產業基金支持,突破燃料電池投資周期瓶頸);
③“打得透”的戰術工具箱
針對細分賽道特性配置組合策略:技術型賽道(如半導體材料)優先“股權投資+研發聯盟”;渠道敏感型賽道(如縣域光伏)側重“合資公司+網格化服務”,實現從宏觀研判到穿刺執行的降維打擊。
此前,前瞻產業研究院曾為某一航局制定高標準農田業務戰略方案,核心是通過系統化診斷模型打通"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導向-企業工程實施能力-區域農業生態資源"的三維適配閉環:前瞻在深刻解析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紅利與萬億市場空間的基礎上,精準篩選與某一航局資源高度協同的細分領域(如土地整治、智能灌溉工程),依托其子公司現有水利工程項目經驗和存量資源,構建"EPC總包切入+農科機構協同+區域合作社聯動"的實施架構,最終推動企業從傳統工程承包商向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轉型,為同類央企布局戰略新興賽道提供可復用的決策路徑。
三、前瞻規劃:以前瞻性視野布局中長期戰略規劃
前瞻產業研究院構建國資國企戰略閉環框架,以"明基礎、找方向、定未來、編計劃、促落地"為主線,通過經營環境與存量診斷夯實基礎,確立產業體系與發展坐標(含供應鏈優化等),制定量化目標、路徑規劃及資源配置,依托三維保障(組織/技術/制度)與動態風控(四階管理)實現戰略落地。其核心價值在于以系統性方法論破解目標斷層、資源錯配、執行脫節等痛點,構建"戰略-資源-賽道"鐵三角,提供全周期戰略賦能。
結語
從“舒適壟斷”到“苦活創新”,國資國企市場化轉型是一場深刻的變革。當前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攻堅期”,通過精準識別新興產業缺口、高效激活存量資源、深度重構成本結構、梯度培育增長極、系統性卡位生態位等多維聯動,方能將轉型陣痛轉化為發展動能。而在整個轉型進程中,產業賽道的選擇與重構是關鍵。必須以深入的產業研究、精準定位產業賽道,系統性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建設產業生態,國資國企方得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未來,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與國內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雙重背景下,國資國企加速向現代新國企轉型已不再是一道選擇題。未來,誰的賽道選擇更精準、生態布局更前瞻,誰就能在高質量發展中占據制高點。相信,只要能夠堅定信念,積極應對,通過科學的產業研究和系統的產業重構,定能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產業園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