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網絡上一個慶祝考上大學的視頻火了。
在浙江溫州,一個男生以691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了,結果不是他家慶祝,而是全村沸騰!
祠堂正門大開,豪車繞村一圈,穿旗袍的阿姨舉錦旗,全族擺了三十多桌酒席,名字還寫進了族譜!
視頻一出,有人羨慕,也有人好奇,這背后到底什么來頭?
沒想到,知情人一爆料,評論區瞬間炸了。
浙江學霸被北大錄取,全村出動辦喜事
咱們先說主角:李國耀,691分進北大,光憑這個分數,足夠橫掃全國大部分重點大學了。
要知道浙江是出了名的教育大省,競爭激烈程度全國前列,能在這種地方殺出重圍,絕對不是普通人。
更別說,他還是物理競賽獲獎選手,不是死記硬背型學霸,而是真有邏輯、思維能力強那種。
所以他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當天,整個村子都敲鑼打鼓、紅旗漫天,堪比過年。
- 祠堂大門特地為他打開,這是當地只有嫁娶和祭祖才能動用的陣仗
- 豪車牌照都是“666”“777”這樣討喜的;
- 幾十個旗袍阿姨,錦旗寫得跟橫幅一樣大,“熱烈祝賀李國耀考入北京大學”;
- 村里的老人擺了三十多桌酒席,全族人都來了。
這個氣派程度,農村人都懂,這已經不是“辦喜事”了,是在慶功封王!
祠堂辦酒席:風俗還是炫耀?
有人說了,不就考個大學嘛,至于這么興師動眾嗎?
但你要知道,在溫州的一些地方,這種“上大學進祠堂”的傳統已經有幾十年了。
有網友評論道:“這不是炫耀,是他們的教育儀式感。”
確實,每年只要村里有人考上清華、北大、浙大或讀研讀博,祠堂都會出錢操辦酒席,家族企業還會發獎金。
這既是對優秀學子的獎勵,也是一種激勵,讓其他孩子知道:讀書能改命,能出人頭地。
說白了,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和集體榮譽感的完美結合。
父親身份曝光,爭議升級
可惜,網友對“熱鬧”的忍耐是有限的。
就在大家都在夸的時候,一條爆料引爆了風向:
“他爸是單位的領導干部,是某書記。”
這下評論區炸了鍋。
有人立馬質疑:
- “哦~難怪祠堂大開,原來是書記之子!”
- “不會是靠關系上的吧?”
- “是不是有點權力炫耀的味道了?”
但也有人跳出來說句公道話:
“人家孩子考的是691分!這分數是刷題刷出來的,不是他爸批出來的。”
說得對!你可以懷疑排場,但不能否定一個孩子十幾年寒窗苦讀的成果。
他爸當不當官,跟北大沒關系
咱們都知道,高考能不能考得好,歸根到底看的是分數。
尤其是北大、清華,審核比誰都嚴格,關系再硬也推不動691的高分。
哪怕真的是“干部家庭”,了不起就是家庭教育條件好點,資源多一點,不能因此就把孩子努力全抹殺。
退一步說,他爸當個書記,就算有點“權力場面”,那也不影響孩子憑本事考上北大。
說到底,不是每個“官二代”都吊兒郎當,也不是每個學霸都出身貧寒。我們不能對寒門學子雙標,也不能對干部子弟“仇富式審判”。
寒窗十年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中國人一直講究“光宗耀祖”,農村更講究這個。
孩子考上北大,整個村莊歡天喜地,哪怕背后有點人脈資源,也絲毫不影響這是一件正能量的事。
有句話說得好,讀書,是最體面的出路。
希望李國耀能不負眾望,真正靠才華走出一條路,不僅為家族爭光,也能將來在社會上站得住、干得好、回得來。
哪怕將來站在更高的位置,也要記住:真正值得驕傲的,從來不是家世排場,而是腳下那條拼出來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