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南行”,是一條承載著希望與使命的奮進之路。它指向廣袤的全球南方——這片充滿活力與挑戰的土地,匯聚著人類發展的最迫切需求和最宏大愿景。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致力于分享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治國理政經驗,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政府管理高端人才。一批批南南學院畢業生帶著在北大沉淀的知識、開拓的視野與深厚的情誼,在各自國家或國際組織的關鍵崗位,投身發展的第一線,成為照亮前路的點點“星光”。
在南南學院即將成立10周年之際,國家發展研究院組織青年學子對話南南學院畢業生群體,帶著共同的發展之問,開啟這段跨越理論與實踐邊界、連接本土經驗與全球視角、融匯國內外青年智慧的深度“共研”之旅。
Khin Mar Aye是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2025屆理論經濟學專業博士畢業生,現任緬甸計劃與財政部規劃司副處長。她于2005年獲得仰光經濟大學經濟學(統計學方向)榮譽學士學位,2007年取得該校經濟學碩士學位后,就職于緬甸計劃與財政部規劃司。任職期間,Khin Mar Aye作為項目主管先后主持了2010年緬甸綜合家庭生活條件評估調查(IHLCA)和2011年農業調查等重要調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政策研究與項目管理經驗。為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她于2017年在日本國際發展經濟學研究所取得發展研究碩士學位,2018年又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得公共政策碩士學位。2022年,她進入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攻讀理論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于航老師。畢業后,她將回到緬甸,繼續致力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規劃領域的改革實踐工作。
負笈北上,再續燕緣
“北京大學于我而言不僅是一座著名學府,更是一片培育我成長的沃土,一個讓我蛻變為更好自己的地方”, Khin Mar Aye深情地說。未名湖的波光瀲滟在她的眼底,映照出她在燕園孜孜矻矻、上下求索的那些日夜。
求學之初,Khin Mar Aye便向往著更廣闊的世界。當中國商務部獎學金向她拋來橄欖枝時,Khin Mar Aye激動不已:那個在心底描摹了千百遍的燕園,正真實地等待著她的到來。2017年,她懷揣著求知的熱忱踏入了北大校園,攻讀公共政策碩士學位。2018年碩士畢業后,她懷著滿腔抱負回到緬甸,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卻給她的夢想按下了暫停鍵。2022年秋,她以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生的身份再度歸來,迎接新的開始。她發現,一切好像都變了,但北大好像又沒變:嚴謹如初,熱情未減,機遇常在。
當被問及為什么選擇中國,Khin Mar Aye的眼中泛起光芒:“在緬甸春節,華裔社區張燈結彩的場景讓我感受到,文化的血脈早已將我們緊緊相連。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發展智慧,正是緬甸需要的答案。”
問道南南,知行相長Khin Mar Aye在南南學院的課堂上
在來到南南學院之前,Khin Mar Aye曾深入緬甸偏遠地區,參與改善孕產婦健康教育的實踐項目。在那里,她需要協調地方政府、社區領導和捐助人等多方利益主體,建立推動政策落地的有效機制。同時,她親眼目睹了緬甸孕產婦的生命如何受到威脅:泥濘道路延誤救治,傳統觀念阻礙醫療,資源短缺讓政策淪為紙上談兵。這段經歷讓她深刻意識到,地方政策的制定不僅需要技術方案,更要理解各方需求、傳遞人文關懷。政策研究的終點不是完美的論文,而是孕婦能平安抵達的產房,是孩童不再蹚水求學的道路。
帶著這些基層工作中的問題與思考,Khin Mar Aye走進了南南學院的課堂。南南學院立足發展中國家實際需求的教學理念,與她改善緬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職業訴求高度共鳴。通過系統的比較案例研究,她深入探討了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社會治理和政策創新過程中面臨的共性與特性問題。這種知行合一的學術訓練,不僅深化了她的學術洞察力,更強化了她解決實際發展問題的能力。
Khin Mar Aye進行參訪交流與學術研討
課堂之外,南南學院精心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也為Khin Mar Aye提供了沉浸式理解中國發展經驗的寶貴平臺。令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學院組織的深圳實地調研,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她得以近距離觀察中國在城市規劃、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精準扶貧等領域的系統實踐。對Khin Mar Aye而言,這是一次深刻的啟迪,促使她開始系統地思考哪些經驗可以結合緬甸國情進行本土化借鑒。此外,Khin Mar Aye還積極參與中國高校及智庫舉辦的高層次學術論壇,通過與頂尖學者的深度交流,不斷拓展其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與此同時,在中國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都是Khin Mar Aye生動的“第二課堂”。移動支付的迅速普及、智慧城市的精細管理、公共服務的高效提供,這些日常場景持續沖擊著她作為發展中國家政策研究者的認知框架。她曾認為如此規模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必然面臨漫長周期和重重阻力,但眼前的現實卻昭示著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速度完全可以突破傳統認知的邊界。這種潛移默化的觀察體驗,與學院的系統教學、實踐考察形成了有機互補,共同塑造著她對“國家發展”的立體認知。
Khin Mar Aye在南南學院的求學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初入學院時,來自緬甸政府實務部門的她在經濟理論和政策分析方面有些吃力。面對跨學科、高強度的學習任務,Khin Mar Aye并沒有退縮,她主動發起跨國研討小組,鼓勵來自不同文化與職業背景的同學在討論中相互啟發;積極向導師于航老師、授課教師和助教們請教,虛心傾聽見解與建議。在這些努力下,她的學業成績不斷提高,課堂發言時也更加篤定自信。
回望在南南學院的成長歷程,Khin Mar Aye的眼中滿溢感激之情。南南學院不僅擁有頂尖的教學設施,更是一座充滿溫度的學術家園。享譽學界的教授們,會在課后耐心解答最基礎的問題;助教們總是鼎力相助,從課程學習到論文寫作都給予細致入微的指導。
“那些挑燈奮戰的不眠之夜,壓在心頭的最后期限,收到導師反饋前的忐忑不安,都是我成長的烙印”,Khin Mar Aye感慨道,“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ISSCAD始終與我們并肩而行。這一路的奮進充滿艱辛,但絕對值得。”
Khin Mar Aye與導師于航
心系故土,智啟未來
Khin Mar Aye的博士研究聚焦于《緬甸交通基礎設施公私合營(PPP)項目的決定因素:挑戰與政策建議》。她指出,PPP 模式因其能夠動員社會資本、分攤項目風險和提高運營效率而被廣泛視為填補道路、港口與鐵路等關鍵基礎設施缺口的可行路徑。然而,緬甸的交通 PPP 項目仍面臨多重制約:一是法律框架不完善;二是利益相關者協調機制薄弱,公共部門、私營企業與社區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與信任缺失的問題;三是政治環境不確定,政策連續性與監管穩定性不足;四是私營部門信心不足,融資難度大、回報預期低。她希望能夠通過研究識別出影響PPP項目成敗的核心因素,并借鑒國際最佳實踐,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從而提高項目透明度、增強利益相關方參與、優化風險共擔機制。
通過這項研究,KhinMarAye 深刻體會到南南學院如何將嚴謹的學術訓練轉化為切實的發展實踐能力。她常向緬甸同事們真誠推薦:“如果你渴望從南南合作的視角理解發展議題,借鑒中國的成功實踐,就一定要來南南學院深造。”在她看來,只要懷揣對發展的熱情,并以批判性與全球化的思維投入學習,南南學院便能為你注入全新的理念與技能,助你在未來的公共管理和政策制定中脫穎而出。
展望未來,KhinMarAye將重返緬甸,致力于公共基礎設施和政策規劃的改善。她表示:“我將把在ISSCAD所學的理論與研究成果落到實處,推動緬甸基礎設施向更包容、透明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芳鄰共彩,光陰釀趣
學術之外,Khin Mar Aye還是一位充滿好奇與熱愛的生活夢想家、文化傳播者。初來燕園,她就參與了熱鬧非凡的北京大學國際文化節。她身著緬甸傳統服飾載歌載舞,幫助前來參觀的同學們體驗緬甸特有的護膚品“塔卡納(Thanakha)”。同樣令她難以忘懷的,還有南南學院精心組織的東南亞潑水節活動。Khin Mar Aye與朋友們一同排練緬甸傳統舞蹈,將家鄉節慶的風情與韻律帶上舞臺。水光與歡笑一齊灑落,將整個春天淋得透亮,歸屬感在濕漉漉的發梢間悄然發芽。
Khin Mar Aye表演緬甸傳統舞蹈
Khin Mar Aye不僅熱愛分享緬甸文化,還樂于體驗中國文化。從制作地道美食到慶祝傳統節日,她總是滿懷熱情、樂在其中。第一次嘗試包餃子時,面皮不聽使喚、餡料屢屢出逃,歪歪扭扭的成品令她哭笑不得。但她興致不減、反復練習,終于包出了漂亮飽滿的餃子。中秋佳節,Khin Mar Aye穿上漢服,發間簪花點綴,月下衣袂飄飄,大家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在這里相遇的不僅是文化,更是彼此的心靈”,Khin Mar Aye笑著說。
Khin Mar Aye學習包餃子
在課堂之外,許多平凡小事也讓Khin Mar Aye的留學生活變得生動有趣。網上購物成了她們樂此不疲的小確幸,從鋼筆到自行車,只需輕點手機,驚喜就會如約而至。有時大家會忘記自己下單了什么,在宿舍門口拿起“神秘包裹”時,走廊里總是一片歡笑。閑暇時,她會和朋友們漫步未名湖畔,看鴨子拍打著翅膀掠過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或是穿梭在充滿煙火氣的胡同里,循著香味尋找隱藏的美食小店。這些細碎的日常,都成為了她留學時光里溫暖的記憶。
“博士畢業之際,我的心中涌動著自豪、感激與懷念。八年前,我懷揣著理想踏入燕園,如今回望,這段旅程上的追尋與成長、歡笑與淚水,早已化作心底最珍貴的記憶”, Khin Mar Aye的聲音溫柔而堅定,“站在畢業的舞臺上,我輕聲對自己說:你做到了。”
Khin Mar Aye以一名公務員的擔當,肩負國家發展的重任;以一名學者的專注,書寫南南合作的新篇;以一個學子的熱忱,詮釋跨文化交流的溫度。這段跨越八年的燕園故事,既是她個人成長的見證,也是中緬友誼與南南合作的生動注腳。祝愿Khin Mar Aye帶著燕園賦予的智慧與情懷,在更廣闊的天地間,譜寫全球南方發展的嶄新篇章。
協調:國家發展研究院團委、南南學院辦公室
采訪編輯:付欲曉 國家發展研究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圖片來自受訪者本人、南南學院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