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天長市廣陵街道天福社區以“鄰里”為紐帶,通過“益+工坊”、協商議事、主題活動三大載體,使社區治理既有“精度”又有“溫度”,社區“鄰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路徑。
“益+工坊”,非遺傳承的鄰里學堂
該社區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先后開設了剪紙、揚劇小戲、抖空竹等多門非遺課程,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擔任講師,免費向居民開放,還根據不同年齡段設計教學內容,確保居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天長市天福社區“益+工坊”組織居民開展繩編技藝培訓。董亞楠攝
板凳議事會,化解矛盾的鄰里中心
在天福社區,鄰里矛盾不用找物業,也不用打市長熱線,而是拿到“板凳議事會”上,絕大多數得到了解決。
這個由社區干部、人大(選民)代表、黨員代表、網格員和居民代表組成的議事平臺,沒有主席臺,沒有發言稿,幾張板凳圍成一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把問題擺在桌面上說開。
“過去居民有矛盾要么憋著,要么鬧大,現在有了說理的地方,大家自己協商解決。”益民小區老盧說,社區板凳議事會活動開展兩年來,已成功調解各類糾紛20余起,調解成功率九成以上。
節日驛站,溫潤人心的鄰里客廳
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重陽節開展敬老活動……在天福社區,傳統節日總是過得格外熱鬧。依托“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和“皖家幸福驛站”項目點,社區打造了一個個溫潤人心的“鄰里客廳”。
今年端午節,社區組織“包粽子大賽”,吸引了老中青三代同臺競技。不會包的年輕人向老人請教,老人則樂于傳授技法。一片歡聲笑語中,500多個粽子很快成型,隨后被送到社區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手中。
天長市天福社區組織居民開展“剪紙倡廉潔 傳承好家風”主題文化活動。董亞楠攝
“基層治理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充滿溫情的服務。”天長市廣陵街道黨工委書記曹文香表示,天福社區“鄰治理”的探索實踐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基層治理煥發出了持久活力。下一步,將總結和推廣“鄰治理”模式,讓更多社區成為溫暖的“大家庭”。(劉世軍 徐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