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近年來,臨渭區站南街道在區人社局指導下,以零工驛站為重要載體,創新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通過機制創新、服務升級、資源整合,將就業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為民生幸福筑牢堅實支撐。該街道的創新實踐及積極成效已受到多家媒體關注,《渭南日報》、渭南電視臺等先后予以報道,其中渭南電視臺分兩期作了深入介紹,多角度展現了這一模式為群眾帶來的便利與福祉。
創新機制:信息交互激活服務“新引擎”
站南街道立足基層就業服務實際,在全區首創“周三信息交互日”機制,構建起零工驛站與社區聯動的就業服務網絡。社區將一周內收集到的居民求職登記與培訓需求匯總,通過工作群發送至零工驛站,驛站同時將新增的崗位信息同步反饋給各社區,實現數據的雙向動態交互。對連續兩周未成功匹配的求職者,啟動“重點幫扶工單”,聯動培訓機構開展定向推薦,有效提升就業服務精準度。
自機制運行以來,已整合11家企業、5家培訓機構資源,累計提供崗位近600個,顯著縮短群眾求職周期,實現就業服務從“被動等待”到“主動對接”的轉變。
立體服務:零工驛站架起就業“立交橋”
作為落實區政府“15分鐘就業服務圈”部署的先行實踐,站南街道建立標準化服務機制,實現線上線下服務高效融合,為區域就業服務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線上依托“秦云就業”“臨渭云就業”等數字化平臺,引導求職者掃碼登記、自助匹配崗位,構建“3日內上崗”的高效服務通道。線下建立求職與用工信息庫,提供政策咨詢、職業介紹、企業參觀等“一站式”服務,讓群眾在15分鐘生活圈內即可享受全鏈條就業服務。
“以前找工作得四處奔波,現在好了,在家門口的零工驛站,掃個碼,登記一下信息,沒幾天就找到了工作,真方便!”三張鎮邢塬村村民王師傅的切身感受,道出了群眾對服務的認可。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站南街道零工驛站已服務靈活就業人員21766人次;線上登記招聘主體251家,其中個體159家,企業92家,小程序求職登記538人;線下登記招聘主體515家,成功職業介紹372人,切實解決了群眾“就業難”與企業“用工愁”的雙向難題。
精準施策:多元服務筑牢暖心“就業網”
站南街道聚焦不同群體就業需求,推出差異化幫扶舉措,讓就業服務更有溫度。一是針對無技能群體,免費提供家政、電工等10余類技能培訓,累計推薦372人實現穩定就業;二是為需兼顧家庭的女性對接“微加工”居家計件崗位,實現“顧家增收”兩不誤;三是為殘疾人、大齡人員優先匹配適宜崗位,保障特殊群體就業權益。
同時,聯合市法律援助中心開展月度普法講座,強化勞資糾紛知識宣傳,維護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配套提供休息區、熱水等便民服務,嚴格規范場所秩序,杜絕未成年人用工及違規收費,營造安全規范的就業環境。
持續發力:就業服務擦亮幸福“新名片”
下一步,站南街道將以更高標準深化“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一是強化數字賦能,升級線上服務平臺功能,提升服務便捷度;二是深化資源整合,聯動轄區企業、培訓機構、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拓寬崗位供給與技能培訓渠道;三是優化服務流程,持續提升服務精準度與實效性,著力為靈活就業群體打造暖心高效的就業環境。
當前,站南街道零工驛站已成為基層就業服務的民生陣地。通過創新機制、貼心服務、精準幫扶,該驛站逐步構建起覆蓋廣泛、功能完善的就業增收服務網絡,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就業服務,讓民生福祉在服務升級中不斷“加碼”。下一步,站南街道將繼續總結經驗、鞏固成效,以零工驛站為支點,持續提升基層就業服務水平,為臨渭區就業服務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基層實踐力量。
(供稿人:來政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