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的事不再“踢皮球”,一個網格全搞定!最近,定海路街道的居民發現,無論是老人助餐還是孩子托管,只要反映問題,很快就有回應。這得益于街道推出的“新睦鄰新家園”項目——通過黨建引領,把城管、物業、社區民警等多方力量擰成一股繩,讓原本“各管一攤”的部門現在“一起解題”。從老人日間照料到親子活動空間,居民的需求清單正變成實實在在的民生服務。
精準排摸群眾需求
老年群體智能技術適應難、特殊群體情感關懷缺失、兒童社會責任感欠缺……在新時代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中,定海路街道積極構建“網格黨支部+專業部門+社會力量”的協同治理體系,實現需求排摸的精準化、服務供給的精細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民生需求在網格中發現、在網格中解決,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街道通過建立“網格長統籌協調、專業部門,支撐保障、社區力量廣泛參與”的聯動機制,整合城運、城管、公安、市場監管等職能力量,推動網格員、居民區書記、社區工作者、社會組織、園區代表、樓宇代表“多員入網”,實現需求排摸“一張網”覆蓋。
此外,以運用12345熱線歷史數據分析機制,預判季節性、群體性需求趨勢,提前部署服務資源,形成“問題預警-資源調度-協同處置”閉環,認真落實“每周會商、每月聯席、每季研判”制度,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員沉到一線去”,確保簡單需求即時滿足、復雜問題協商處理,努力實現“瑣事不出網、難事不出格”,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破解全齡服務難題
在定海路街道西二居民區,借助專業社會組織的力量,聯動愛國綜合網格鄰好生活服務站開設“數智課堂”,針對老年人定制智能手機操作、反詐知識等實用課程,手把手教學覆蓋線上掛號、掃碼支付等高頻場景,助力百余名“銀齡族”融入數字生活。
西二、十七二居民區的“巧手姐姐們”依托騰越綜合網格,將編織組規模擴大至30余人,定期舉辦編織技法交流會。她們不僅編織出精美的圍巾、手套等御寒物品,而且打造出獨具匠心的花草帽,更編織出濃濃的鄰里情誼。截至目前,該編織組已向愛光養老院累計捐贈手工藝品50余件,特別為失獨老人和高齡長者送去暖心關懷。
依托復興綜合網格,街道招募“暑期小小志愿者”,以“夏日約定”為主題,深化“童治理·幸福+”品牌,通過親子插花、非遺剪紙等活動,擴大青年家庭參與規模,培育兒童社會責任感,為“新睦鄰新家園”建設注入“新動能”。
記者獲悉,街道以“一核三鏈”為治理架構(黨建核心引領鏈、資源整合鏈、服務提升鏈、問題解決鏈),以“多元聯動靶向攻堅”為治理方針,通過“新睦鄰新家園”項目,提供覆蓋老中青少的特色服務,有效體現基層治理的溫度與精度。
深化共建共治格局
老舊小區如何煥發新活力?社區難題怎么高效解決?定海路街道用一套“組合拳”給出了答案——通過融合片區、街區、社區資源,打出“融聯通”三字訣,讓商戶、居民和社會組織組成“服務聯盟”,把零散力量擰成一股繩。
在變廢為寶、美化美育中,有針對性地挖掘、培養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興領域人群參與社區治理,搭建“好YOUNG議事廳”等協商議事平臺,動員群眾共同參與完善居民公約,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創設“社區環境體驗官”制度,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參與網格治理議事,推動“小區微更新”“為老服務”等居民關切議題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形成“居民點單-網格接單-多方辦單-體驗官評單”的良性互動閉環,激發社區治理活力?!艾F在社區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本用駛儽硎?,這種“合伙過日子”的模式,正讓更多居民從“站著看”轉為“一起干”。
定海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持續深化黨建聯建機制,拓展“新睦鄰新家園”內涵,在?數字賦能提效、?空間場景擴容、?長效機制筑基上下功夫,推動社區治理從“多格合一”到“萬家同心”。通過完善智慧治理平臺,打造“睦鄰微空間”,完善“網格長-街區書記-樓組先鋒”三級自治梯隊,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全齡友好幸福共同體,為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貢獻力量。
來源: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