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日報記者 陳燕飛
日前,午高峰配送結束,外賣員小李一頭鉆進了銅官區總工會工會驛站,“在驛站喝口水,吹會空調,再打個盹兒,下午工作更有勁。”
這個工會驛站位于大潤發超市前的廣場,桌椅、飲水機、空調、應急藥品等一應俱全,附近有不少餐飲店鋪,聚集了大批外賣配送員,是他們理想的小憩港灣。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在守護城市美好生活的同時,也面臨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現實困難。而像這樣的工會驛站,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關鍵小事”。
“職工戶外作業,是工作性質決定的,但我們工會有責任用驛站形式為他們遮風擋雨。”市總工會負責人說,工會被親切地稱為職工“娘家人”,建設工會驛站,提升服務溫度,就是“娘家人”的暖心舉措之一。
“工會驛站推行這幾年,在前期解決‘有沒有’的基礎上,我們現在重點是解決工會驛站作用發揮‘好不好’的問題。”市總工會負責人說,必要的數量是做好戶外職工服務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驛站建成后對職工的服務質量。
職工需求日益變化,“娘家人”的服務不斷創新,市總工會持續在工會驛站服務的深度和溫度上做文章。
進入夜晚,位于銅陵橋南加油站的“司機之家”仍然燈火通明,為往來貨車司機提供溫馨與便利。這座工會驛站日均接待貨車司機超600人次,這里不僅可以添茶倒水,還可以洗衣洗澡,累了就去大廳的沙發床上睡一覺,“我們所有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希望讓司機師傅在行駛途中多一份貼心和安心。”中國石化銅陵石油分公司片區經理施杰說。
而在市交通執法支隊工會驛站,除了停車充電、休息閱讀、洗漱如廁等功能,還專門配備了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站長吳斐認為,把這個工會驛站當作一個職工休息點,對它的價值有所“低估”,“這里不止是驛站,還是‘生命救護站’。”
將工會法律維權服務、就業幫扶、困難職工幫扶、新業態勞動者溫暖行動等嵌入工會驛站,市總工會不斷創新服務內容、模式,滿足職工的新需求、新期待。但工會驛站的面積只有那么大,怎么才能拓展出更多的服務功能?市總工會的回答是找準角度去創新。
“當初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掃碼填了一個心愿,沒想到工會很快聯系我并幫助實現。”網約車司機殷鴻說。在茂慶網約車工會驛站貼著一張二維碼海報,來到工會驛站的戶外勞動者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就可以把自己的訴求、心愿或建議發送到市總工會,實現了心愿訴求“一碼傳遞”,這就是去年市總工會創新推出的工會驛站“貼心工會碼上行動”活動。“收集到的訴求、建議、咨詢等數據,我們每周會梳理,及時派單辦理。”市總工會法律保障部部長陳程說。
工會驛站服務持續“上新”、實力“圈粉”的秘訣,都藏在市總工會對于工會驛站建設管理的創新實踐里。市總工會在全省率先出臺《銅陵市2023年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工會驛站)建設實施細則》,明確站點自查、縣(區)總工會抽查、市聯席會議辦公室或第三方機構督查方式,并建立工會驛站紅黃牌警告、退出機制和星級動態調整機制。市總工會負責人表示,市總工會還發揮全市工會驛站建設獎補資金的杠桿作用,促進工會驛站管理更加規范化、精細化,讓工會驛站真正成為城市溫暖的民生地標。
服務出圈、活動出彩、形式出新的工會驛站串聯起一張張“暖心地圖”,把工會“娘家人”的服務零距離送到職工身邊,已成為城市里的“溫暖坐標”。
來源:銅陵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