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關于隆科多有這樣一個謎團——
雍正繼位當晚,為何先一步去取傳位詔書的隆科多,卻在老十三胤祥奪下兵權,趕回暢春園勤王護駕之后,才拿著詔書出現?
要知道,隆科多從暢春園到乾清宮,再返回暢春園的距離,要比老十三從宗人府到豐臺大營,再趕回暢春園的距離近得多。
難道,真如大家所說的那樣,隆科多的姍姍來遲,是因為他在最后關頭,依舊選擇了觀望?
可問題是,在此之前,佟國維已明確告訴他,想押對寶,就必須聽從康熙的安排;而康熙不僅告訴他,默定的繼位人是老四胤禛,還恩威并施的向他許以了重利。
在這種情況下,隆科多真有必要再去觀望嗎?
而且,根據隆科多事后所說,是他扶老四上位的,這就說明,暢春園那晚,隆科多其實站隊的就是老四。
既如此,隆科多“消失”的那段時間,他究竟去了哪里,又干了什么?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這一謎團背后的真相。
詭異:消失的隆科多
死鷹事件發生后,隨著康熙的突然病重,緊張的氛圍頓時籠罩了整個康熙朝。
在此九子奪嫡的最后關頭,時任九門提督,掌管京城門戶,統領2萬兵馬的隆科多,一時間成了皇子們極力想要拉攏的對象。
用老八的話說,隆科多是足以扭轉乾坤的殺手锏。
然而,當事人隆科多卻沒有多么得意,反倒陷于不知如何押寶的迷霧之中。
在他看來,局勢晦暗不明,擺在眼前的,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獄的生死抉擇,押對了寶,飛黃騰達,位極人臣;押錯了寶,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正是清楚這里面的利害關系,隆科多才會向他的六叔——前任上書房老大佟國維求助,為他指點迷津。
事關佟氏一族的命運,佟國維自然沒有袖手旁觀之理,直接給出了明確的建議:
“現在唯一的路,就是等。你要知道,阿哥們找你,想拉你,難道皇上就不找你了?現在無論誰來找你,你都不要得罪他,也不要答應他,等到皇上找你,你就把寶全押上去。只有按照皇上的旨意擁立的新君,才是鐵穩的新君。”
在佟國維看來,為了心中默定的繼承人能夠順利登基,康熙必然會召見,甚至拉攏隆科多。
所以隆科多壓根就不用糾結,是該選老八,還是該站老四,亦或者是該靠近老十四,只需踏踏實實地等著康熙傳召就可以了。
畢竟,其他皇子能給的利,康熙也能給,但康熙能給的,其他皇子卻未必能給。
既如此,明明可以正大光明的獲利,又何必冒著可能會圖謀造反的風險押寶。況且,康熙也不可能沒有后手。
所以說,跟著康熙這個下棋人押寶,才是隆科多最保險的選擇。
聽了佟國維的話,隆科多豁然開朗,當即恭恭敬敬地給佟國維行了個大禮。
果然,叔侄談話不久,隆科多就被康熙秘密召見。可面圣過程中發生的事,卻遠遠超出了隆科多的預料。
作為掌管大清朝幾十年的最高統治者,為了確保隆科多能夠按照他的意愿行事,康熙并沒有直接開出價碼,而是對隆科多打出了一套恩威并施,外加感情牌的“組合拳”。
第一招:威懾。
以“勾結老八、老十四”的罪名處死隆科多,來擊潰隆科多的心理防線。
當隆科多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之時,康熙再將處死隆科多的圣旨,交由張廷玉保管,用這支懸而未發的箭,警告隆科多,不要動歪心思。
第二招:許利。
讓張廷玉宣讀另一份加封隆科多的圣旨。
其中,加封隆科多的官職和爵位,已達到位極人臣的地步,其他皇子即便想許以重利,來拉攏隆科多,也不過如此。
由此一來,就絕了隆科多因圖利而臨陣倒戈的心思。
第三招:感情牌。
拿出追比國庫欠款期間,被隆科多當掉的那把御賜寶刀。
以感情牌收尾,來為恩威并施的前兩招,再加上一層君臣情分的保險,以確保萬無一失。
在康熙的這套組合拳下,經歷了大驚大喜的隆科多,當即動容的表態:
“皇上,奴才是什么人,竟蒙萬歲爺如此期許之深,奴才今生今世就是粉身碎骨,也報答不了皇上的恩德。”
見時機成熟,康熙將早就寫好的傳位詔書交給了隆科多,讓他將其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按理說,有了佟國維的提醒、康熙的恩威并施,隆科多宣讀傳位詔書的這一環節,應該不會出現問題,可到了雍正繼位那晚,意外還是發生了。
那天,自覺大限將至的康熙,當著諸皇子與上書房大臣的面,宣布老四為繼位人,便咽了氣。
而謀劃已久的八爺黨,自然不會如此輕易的俯首稱臣。
老八先發制人,帶頭質疑老四繼位人的身份,在老十七為老四正名之后,老九又退而求其次的開始混淆視聽,表示康熙說的是老十四,而非老四。
就在雙方各執一詞,場面一度陷入混亂之際,被康熙欽點的托孤重臣張廷玉發聲了。
他先是制止了拳腳相加的場面,然后當著眾人的面,讓隆科多前往乾清宮去取康熙留下的傳位詔書,隨后命張五哥將老四扶去偏殿暫休,一起等待傳位詔書的到來。
可詭異的是,去取傳位詔書的隆科多,卻“消失”不見了……
線索:消失之后
明明隆科多已經表態,會助康熙默定的繼位人登基,為何在康熙咽氣之后,去拿詔書的隆科多卻詭異的消失了?
難道,隆科多是從當晚的局勢中,意識到了某種潛在的危機,這才讓他暫時無視了佟國維的提醒以及對康熙的承諾?
可若是如此的話,那晚暢春園究竟發生了什么?
在隆科多“消失”的那段時間里,暢春園的局面可謂是險象環生,驚心動魄。
被張五哥扶到偏殿的老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張五哥,金牌令箭的下落,而其目的,便是要憑此赦出被圈禁的老十三。
在此之前,鄔思道曾就波譎云詭的局勢,提醒過老四,老十三對他能否順利登基的重要性。
當時,死鷹事件剛剛發生,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的康熙,不僅沒有徹查死鷹事件,反倒先后貶了舉薦老四為太子的王掞,以及老四、老八、張廷玉等人。
見此,老四誤認為康熙此舉是在為老十四胤禵登基鋪路。
可老四的這種想法,卻被鄔思道給否定了。
以鄔思道對康熙帝王之術的分析,康熙不追查死鷹事件,不為老十四正名,恰好證明了康熙默定的繼承人不是老十四,大概率就是老四。
但是,即便康熙默定老四為繼位人,也不意味著老四就能順利繼位。
畢竟,與黨羽遍布朝野的老八,以及手握十萬大軍的老十四相比,無人可用,無兵可派的老四明顯處于劣勢。
一旦老八或是老十四動了武力奪嫡的心思,那么老四毫無反手之力。
在鄔思道看來,唯一能助老四扭轉局勢的,就只有多年帶兵,在軍中頗有威望的老十三:
“眼下只有一人能擎天保駕……十三爺不出獄,就算傳位給您,您也坐不住。
而鄔思道對局勢的分析和預測,可謂是相當準確。
死鷹事件發生后,老八就做好了武力奪嫡的準備。
老八之所以會有如此底氣,關鍵在于掌管豐臺大營兵權的成文運,是他的人。
在老八看來,有了豐臺大營做底牌,再有隆科多策應,那么大事必成。
正是因為有這種打算,在康熙駕崩那晚,前往暢春園之前,老八才會對下屬下達這樣一個指令:
“你們從西直門出城,立即前往豐臺大營,去見成文運成大人。叫他召集所有人馬,今晚不許睡覺,隨時等候我的指令。”
老八的想法很明確,只等康熙咽氣,便讓成文運包圍暢春園。
到那時,無論是改遺詔,還是毀遺詔,主動權都在他的手里。
也是猜到了老八會有所動作,在老四去暢春園之前,鄔思道特意要走了老四的關防大印,準備在關鍵時刻赦出老十三去勤王護駕:
“您放心去,如果到了申時還沒有您的消息,我就用這顆關防大印,派人放了十三爺出來,他有很多故舊部下,一呼百應,讓他們前去救你。”
從某種角度來說,暢春園那晚,老四是成王還是敗寇,完全取決于能否順利放出老十三,以及老十三能否奪回豐臺大營的兵權。
或許康熙也預料到了老四繼位當晚會有動蕩,所以提前將金牌令箭放在了偏殿的盒子里,并告知了張五哥。
見張五哥拿出了金牌令箭,老四當即命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找鄔思道,告訴鄔思道依計行事。
就這樣,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了四爺府,隨后又前往宗人府赦出了老十三。而得知形勢緊急的老十三,則馬不停蹄的趕往豐臺大營接管兵權,并一刀解決了老八的心腹成文運。
在這期間,暢春園內的局勢已瀕臨失控。
聽到康熙留有遺詔,八爺黨自覺不妙,主攻手老九一面呵斥張廷玉圖謀不軌,一面準備伺機離開去搬救兵。
而在偏殿聽到動靜的老四,立刻現身喝止。
此時的老四并不清楚,老十三那邊的情況,所以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讓老九離開。
也因此,面對執意硬闖的老九,老四顧不得繼位人的身份未定,直接命令大內侍衛圖里琛與德楞泰守住宮門,不許任何人外出。
見老四端起了皇帝的架子發號施令,一旁混不吝的老十不干了,當即叫囂了起來。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老十三終于趕了回來,這才徹底穩住了局面。
可緊接著,詭異的一幕又發生了——
老十三前腳剛包圍了暢春園,“消失”良久的隆科多,后腳就帶著傳位詔書出現了。
如此恰好,又如此“合時宜”。
真相:城門上的隆科多
為何勤王護駕的老十三,剛趕到暢春園,“消失”不見的隆科多,就詭異的出現了?
難道在此之前,隆科多的突然“消失”,跟老十三有關?
若是如此的話,在老十三前往豐臺大營空手奪兵權的那段時間,隆科多在哪里?又做了什么?
在意識到康熙大限將至的時候,打算在最后關頭“武力奪嫡”的老八,曾對老九、老十提及隆科多的重要性,并言明讓他倆想辦法拉攏隆科多。
而通過隆科多去找佟國維指點迷津的這一舉動,就說明老九、老十已經私下里找過他。
這就意味著,隆科多清楚,暢春園那晚老八奪嫡的底牌,是豐臺大營。
畢竟,八爺黨要想拉隆科多入伙,除了許以重利外,勢必會亮出握有的底牌,否則八爺黨又拿什么來說服隆科多跟著他們冒險呢?
而這就是隆科多會在取詔書時,突然“消失”的原因。
倒不是說,隆科多的突然消失,是起了站隊老八的心,而是隆科多清楚,即便他死站老四,那晚單靠他一個人,也根本無法保證老四能夠順利登基。
雖然他的手里有2萬兵馬,是當晚最厲害的殺手锏,可他的兵力卻遠不及豐臺大營。
一旦成文運在老八的授意下強攻,他只能憑借地利優勢暫時防守,卻根本沒有徹底平亂的能力。
這一點,從雍正在“八王議政”時說的一句話,就能得到驗證。
當時,八爺黨與隆科多勾結,準備以“兵諫”的方式逼雍正就范。雍正得知隆科多已控制了整個大內,當場氣急敗壞地對隆科多說道:
“你不要忘了,在城外邊還有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比你步軍統領衙門的兵力,要多上好幾倍。”
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
老四繼位當晚,除了老八這個威脅之外,還有一個在西北虎視眈眈的老十四。
一旦京城亂了,老十四正好就有了出兵平亂、勤王護駕的理由。
正是清楚這其中的兇險,隆科多這才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暫時觀望。
至于他在觀望什么,其實也不難猜測。
作為當晚的“安保隊長”,暢春園以及京城內所有重要人物的動向,隆科多都了如指掌。
因此,隆科多不僅知道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赦老十三,還知道老十三出城去豐臺大營奪兵權。
而他在觀望的,就是看老十三能否奪回兵權。
若能奪回,就意味著危機解除,到時他就可以拿著傳位詔書,履行他對康熙的承諾;
若不能奪回,那么他就只好識時務的向老八靠攏,將傳位詔書藏起來,或是作為投名狀交給老八。
而能讓隆科多在第一時間得知老十三是否成功奪回兵權的地方,就只有城門。
也就是說,隆科多消失的那段時間,很可能就待在城門上,看從豐臺大營趕過來“勤王護駕”的兵馬,是老十三,還是成文運。
這也是為何,老十三前腳剛包圍了暢春園,后腳隆科多就拿著詔書出現的原因。
畢竟,老十三從豐臺大營帶兵過來,必然是騎馬入城,而隆科多認出老十三后,還需要一點下城門樓的時間。
以上就是隱藏在隆科多“消失”一事背后的真相。
至于在“八王議政”前夕,老九、老十去找隆科多密謀兵諫時,隆科多為何會說,當初是他扶老四繼位的,原因也很簡單。
暢春園那晚,如果隆科多支持的是老八,那么老四必敗無疑!
要知道,沒有隆科多的默許,老十三根本就出不了城,既如此,又何談奪回兵權,敲定勝局呢?
所以說,那晚隆科多確實幫了老四,雖然他觀望過一段時間,但他也給老四提供了一個扭轉乾坤的機會。
結語
在波譎云詭的權力斗爭中,道理是假的,承諾與恩情也是假的,只有利益是真的。道理隨著利益轉,選擇以利益為導向,而承諾與恩情在利益面前,不過是一紙空談罷了。
還是那句話,在很多時候,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