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房地產代建業務成為眾多房地產企業向輕資產轉型的重要賽道之一。
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典型代建企業新增規劃建筑面積同比增長17.6%。另據克而瑞數據,上半年,代建新增規模TOP20代建企業新增簽約建筑面積達109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整體拓展表現好于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上半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代建行業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代建費率回調等問題也隨之顯現。根據各地代建政策,目前代建費率普遍低于3%,明顯低于早期5%~6%的代建費率水平。
7月15日下午,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通過微信向每經記者分析指出,“近年來房企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涉足代建業務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已有超百家房企進入代建領域。隨著參與者的持續增多,代建管理費率的下降趨勢不可避免”。
劉水指出,盡管代建管理費率有所下調,但優秀代建企業依然憑借卓越的產品打造能力、成本管控能力、項目管理能力,以及后期的代銷、代運營能力等,贏得委托方的信賴。而且,部分企業更是通過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在細分領域建立了護城河。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今年上半年,代建市場在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行業“馬太效應”也進一步顯現。
克而瑞數據顯示,上半年,代建新增規模TOP20企業共新增簽約建筑面積約109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增速較今年一季度提升22個百分點,創近三年同期新高。
在TOP20代建企業中,有11家企業的新增簽約建筑面積在300萬~800萬平方米區間,5家企業超過800萬平方米。對比來看,上半年新增簽約建筑面積超300萬平方米的代建企業數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強者恒強”局面明顯。
具體到企業,截至今年上半年,代建新增規模位居行業前五的企業依次為綠城管理、旭輝建管、潤地管理、龍湖龍智造和藍城集團。
其中,綠城管理上半年新增簽約建筑面積達1989萬平方米,占據了TOP5企業總規模約37%,但高基數導致其同比增速僅為14%。
而旭輝建管和藍城集團的同比增速分別為20%和23%。其中,旭輝建管通過“政府代建+城市更新”的雙輪驅動策略,新增簽約建筑面積達876萬平方米。如其在西昌·閱山海等項目中融入彝族文化元素,成功打造了當地標桿項目。
龍湖龍智造、潤地管理上半年規模增長最為亮眼。其中,龍湖龍智造上半年新增簽約建筑面積852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的432萬平方米同比激增97%;潤地管理則憑借“6+2”產品線布局,上半年新增簽約建筑面積865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的422萬平方米大增105%。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頭部代建企業新增簽約建筑面積的類型中,政府代建逐漸成為代建企業“角逐”的重要“戰場”。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代建企業在政府代建方面主要涉及保障房、學校、體育場館等領域,部分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城市更新中的代建機遇。
以潤地管理為例,該企業在服務政府公共服務領域有著豐富經驗,上半年成功中標多個政府代建項目,其“6+2”產品線在保障房、學校、體育場館等領域形成顯著的差異化優勢。而藍城集團則通過臨安人才租賃用房項目,精準匹配戶型設計與人才家庭結構,榮獲多項政府工程獎項。
中指研究院預計,未來三年,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設施建設將釋放超5億平方米代建需求,成為頭部代建企業規模擴張的主攻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好房子”理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代建企業也開始在產品力上展開激烈競爭。
例如,鳳凰智拓建管打造的西安寶石花總部基地,融合商務辦公與四代住宅,成為西安城北首個高端綜合體;中原建業許昌天譽項目打造的下沉庭院會所,涵蓋書吧、私宴廳等12項高端定制功能;綠城管理的萬寧海語春風項目,將海南椰林、咖色外立面與度假景觀有機結合,實現了建筑與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
盈利空間壓縮,代建企業如何“突圍”?
目前,國內代建業務按委托方性質主要分為政府代建、商業代建和資本代建三類。
不過,每經記者注意到,代建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導致行業競爭日漸加劇,但代建費率卻在持續下行。截至去年底,代建費率已由早期的5%~6%降至3%以下。
據中指研究院對典型代建企業代建項目的統計,77.7%的代建項目代建費率在1%~3%之間,其中,42.7%的項目代建費率在1%~2%之間,占比最高。“近年來,隨著代建企業競爭加劇,代建費率持續壓縮,預計該趨勢未來還將延續。”
“當前,代建市場已步入大洗牌、大分化的階段,企業拓展規模相比前幾年有所放緩。未來,代建企業的綜合能力將受到更大考驗,包括服務口碑、產品打造力等。”7月16日上午,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總監謝楊春通過微信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代建市場整體已由之前的高速發展進入平穩發展的過渡期。
在謝楊春看來,當前代建市場企業可重點關注兩大方向:一是不良資產的盤活;二是深耕細分領域做好口碑。“這也是未來幾年代建企業嘗試的重要方向。”
“前幾年代建迅猛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地城投拿了大量土地,再加上各地保障房建設推進,代建項目眾多。然而,近幾年增量空間在減少,代建企業不得不尋求新方向。其中,不良資產處置已成為多數頭部代建企業重點探索的方向之一,如綠城管理正與多個資方合作盤活不良資產。”
謝楊春表示,在市場競爭加劇的當下,代建企業唯有深耕代建賽道,提升自身在細分領域的綜合能力,將產品口碑做到極致。“由于代建本身是輕資產模式,擁有良好口碑和優質產品后,可考慮與信托、不動產等金融機構合作。”
據每經記者觀察,面對市場競爭加劇,部分代建企業也在啟動戰略轉型。
其中,藍綠雙城推出“共建模式”,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實現“小股操盤”。在杭州新塘地塊項目中,其“借地于城”的設計理念使產品空間使用率超過100%,并通過股權綁定增強項目話語權。
再如中鐵置業簽約的廣州增城佳源華府項目,借助“預重整+重整+共益債+服務信托”的創新模式,成功盤活企業資產。作為項目的代建機構,中鐵置業為該項目提供運營、銷售、品牌等多方面服務,有效隔離項目風險,同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為行業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破局樣本。
劉水指出,代建行業已從“野蠻生長”進入“精耕細作”階段,委托方的選擇邏輯正從“規模優先”轉向“價值共生”。未來,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代建企業需更加注重品牌信譽,不以規模競速論英雄,堅持品質發展,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