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熄火”的中東,又一場大戰開打了,當時時間7月16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傳出了巨大爆炸聲,以色列再次不宣而戰,給出的理由是當地部署的敘利亞政權安全部隊,對當地的德魯茲族群構成了威脅。
事實上,以色列對大馬士革發動空襲已屬頻發事件,然而其公然針對敘利亞權力機構實施襲擊,則屬異常行徑。
對此,敘利亞外交部門明確表態,指出以色列此舉公然踐踏了敘利亞的主權,是持續對敘利亞進行侵略并干涉其內政的“不可接受的典型案例”。
然而,在虎狼中東,尤其對于以色列而言,比的是誰的拳頭更硬。
眾所周知,敘利亞國內各派系勢力錯綜復雜,各類武裝沖突頻發不絕。從表象來看,此次沖突似乎僅是又一次地方武裝勢力為爭奪地域控制權而爆發的內斗事件。然而,若深入剖析交戰雙方背后所依托的外部勢力支持,則能洞察到其中更為復雜的局勢與異乎尋常的態勢。
而此次事件的直接觸發點在于,由以色列提供支持的德魯茲民兵組織與獲得敘利亞臨時政權背書的阿拉伯貝都因民兵團體之間爆發了武裝沖突。
德魯茲武裝組織的彈藥補給渠道與以色列軍事基地緊密相連,而針對其陣地發起攻勢的阿拉伯貝都因民兵,在人員調動所使用的大巴車及重型裝備上,隱約透露出土耳其方面提供支持的跡象。
進一步觀察可見,當德魯茲武裝在沖突中逐漸處于劣勢時,以色列戰機隨即實施了直接空襲。
這一系列動態表明,這場看似局限于地方層面的沖突,實則是以色列與土耳其在敘利亞境內展開的一場代理人博弈,雙方通過扶持不同武裝力量,間接進行力量較量。
以色列所推行的戰略意圖在于削弱敘利亞的整體國力,推動其內部結構分化瓦解,同時堅決防止極端勢力在敘利亞境內取得統治地位。
再審視土耳其的動向,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國,該國在敘利亞的動蕩局勢中察覺到了戰略機遇,暗含將敘利亞納入其勢力影響范圍的企圖。
土耳其通過支持敘利亞臨時政府這一舉措,成為其深度涉足敘利亞事務、謀求在該地區政治主導地位的重要戰略手段。
不過曾經是中東強國的敘利亞,以前打不過以色列,如今更打不過,土耳其、敘利亞包括伊朗強烈譴責以色列。
但大家都知道這沒有用,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敘利亞境內交戰的各方已經就結束沖突而達成了具體步驟。
然而以色列此舉將特朗普置于尷尬境地。
要知道,就在六個月前,美國方面曾公開開出1000萬美元的懸賞,以追捕恐怖分子沙拉;
然而六個月后,在沙特舉行的一場活動中,特朗普不顧以色列方面的反對,與沙拉進行了親切握手,并對其個人勇氣予以高度評價,稱其為真正的勇士,同時還宣布將取消針對敘利亞的相關制裁措施。
就美國的外交策略考量而言,此前由巴沙爾領導的敘利亞政權,被視為伊朗與俄羅斯的重要盟友;而如今推翻巴沙爾政權的沙拉,盡管其過往曾有過針對美國人的暴力行為,但在美國看來,卻具備成為其新盟友的潛在可能性。
以色列卻不爽了。
如今的以色列,毋庸置疑是中東最狂的存在,即使美國施壓,以色列有時候也不聽。
但是以色列也不過是一個千萬人口的國家,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不知道以后的中東會發展成什么樣。
倘若巴以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那么當中東地區任何一個具備崛起態勢且國力強盛的國家,例如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或埃及,若該國還懷有強烈的復仇情緒,這是否會成為以色列面臨的一個更為嚴峻的潛在威脅?
再看土耳其,隨著局勢的變化,雙方都將對方視為自己野心的最大障礙,核心利益直接沖突,妥協空間極小,而這場沖突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從最樂觀的角度,就是互相忌憚,通過談判暫且擱置。
然而不按套路出牌的以色列,是否會再來個出其不意,還是未知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敘利亞這個國家,在強權國家永不饜足的野心驅使之下,地區局勢正無可奈何地邁向一個充滿更多不確定性且潛藏更大風險的未來。
信息來源:《以軍又轟炸大馬士革:美伊外長表態,安理會周四緊急開會》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