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瓊斯,出身于佛羅里達州,大學受教于天普大學名帥約翰-錢尼麾下,搭檔隊友亞倫-麥基、里克-布倫森在1993年NCAA錦標賽一路打進八強,最后遇到當年掀起旋風的密歇根五虎才最終落敗出局。
隨后,埃迪-瓊斯在學校又待了一年時間,在拿到了天普大學所屬的大西洋十大聯(lián)盟最佳球員之后,選擇投身1994年NBA選秀大會,最終在首輪第10順位被湖人選中。
對比來看,94屆選秀雖然不如后來96年那樣閃耀,但攤開名單看也絕對是人才濟濟。狀元郎是大學時就已久負盛名的格倫-羅賓遜,榜眼和探花則是當年共享最佳新秀的賈森-基德和格蘭特-希爾,第8順位還有后來的熱火隊友布萊恩-格蘭特,17順位還有他的大學隊友亞倫-麥基。
回看90年代初期的湖人,才剛剛結束80年代的Show Time王朝,一眾老將先后退役,球隊正需要年輕球員接班,而埃迪-瓊斯正好補上了這個空缺。當時的NBA在喬丹初期完成三連冠之后,聯(lián)盟掀起一股追逐天賦球員的風潮,而湖人自然也不例外。
而對于埃迪-瓊斯,作為被看好的首輪新秀,他擁有和喬丹類似的身高體型,體能條件優(yōu)異的同時,防守預判出色,不管是一對一盯人還是團隊協(xié)防等方面都相當有優(yōu)勢。而當時有線電視轉播逐漸興起,這些精彩畫面不斷被轉播,而長相清秀的埃迪-瓊斯快速成為焦點人物。
隨著奧尼爾在1996年加盟湖人掀起一股洛杉磯崛起風潮,埃迪-瓊斯也順勢搭上了這班列車,在1997年和98年接連入選全明星,來到了他NBA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個巔峰時刻。
回看當時,埃迪-瓊斯的人氣完全不輸聯(lián)盟中任何球星,作為洛杉磯的當紅炸子雞, 多家球鞋品牌紛紛爭取和他簽約,最后甚至是打動了即將成立個人品牌的邁克爾-喬丹親自出馬。
在偶像親自來面談之后,埃迪-瓊斯終于決定和Jordan Brand簽約,成為該品牌初代首發(fā)五虎之一,除了埃迪-瓊斯之外,另外四人分別是雷阿倫、邁克爾-芬利、德里克-安德森、文-貝克。從這個角度來看,足以看出當時埃迪-瓊斯的火熱人氣。
但可惜好景不長,湖人在1996年和夏洛特黃蜂達成交易,由黃蜂在13順位選來高中畢業(yè)的天之驕子科比,再將迪瓦茨交易到黃蜂以換取科比。
而作為當時的球隊老大哥角色,埃迪-瓊斯和科比之間的相處一直足夠融洽,只是因為位置重疊,再加上湖人連續(xù)在季后賽失利,外界開始把矛頭指向埃迪-瓊斯,最終瓊斯在縮水賽季只打了50場比賽,賽季中期和隊友埃爾登-坎貝爾一同被送到黃蜂,換來了射手格倫-萊斯。
來到黃蜂這支小球隊,埃迪-瓊斯理所當然的成為球隊頭牌,而他也在1999-00賽季打出自己的生涯巔峰,場均20.1分4.2助攻2.7搶斷均是生涯最佳水平。在離開湖人后再次入選全明星,連續(xù)第三年入選防守二陣,第一次入選最佳三陣,同時也幫助黃蜂一舉沖上東部第四。
可惜的是當時的對手巔峰艾弗森帶隊的76人,黃蜂在系列賽中完全難以限制他,最后4場比賽草草出局。當賽季最終由湖人擊敗步行者拿下總冠軍,這也是埃迪-瓊斯第一次和總冠軍擦肩而過。
雖然球隊沒有走到最后,但埃迪-瓊斯的努力并不是完全沒有人看到。2000年之后,東部強權熱火連續(xù)第三年被宿敵尼克斯擊敗,帕特-萊利繼續(xù)改變球隊體質(zhì),而埃迪-瓊斯就是他的目標,最終策劃了這筆由埃迪-瓊斯+安東尼-梅森,以換取賈馬爾-馬什伯恩、PJ-布朗的九人大交易。
從當時聯(lián)盟的整體球風,以及埃迪-瓊斯的打法都被認為非常適合搭檔一名防守型中鋒,這也是為什么當時很多人都看好他和莫寧的內(nèi)外組合。而作為正值巔峰的埃迪-瓊斯,他也能夠彌補熱火后場哈達威因為身高和年齡漸長造成的防守問題,再加上大前鋒位置上有布萊恩-格蘭特的加入,帕特-萊利一舉實現(xiàn)了后場-前場-內(nèi)線的完美防守體系,希望能在后喬丹時代挑戰(zhàn)總冠軍。
只是非常遺憾的是,莫寧在悉尼奧運之后被診斷出危及職業(yè)生涯的重病,賽季開打前就確定缺陣,熱火在這種不確定的狀況下走向2000-01賽季。
所幸當時東部大多數(shù)球隊都還處于調(diào)整階段,而球隊進攻端有哈達威和梅森兩位組織好手,埃迪-瓊斯則成為挑大梁的靈魂人物,布萊恩-格蘭特則是頂上了莫寧缺陣后的禁區(qū)短板,熱火在當賽季意外的拿下50勝,位列東部第三,最終還在賽季最后階段等到了莫寧的回歸。
不過可能是常規(guī)賽消耗過大,也可能是莫寧突然回歸打亂了球隊一整個賽季的體系戰(zhàn)術,熱火在季后賽首輪就慘遭瓊斯前東家黃蜂橫掃出局。雖然瓊斯表現(xiàn)不差,但熱火系列賽中場均輸分超過20分,以近乎羞辱的方式結束了這個賽季。
接下來的兩個賽季,球隊主力哈達威、梅森、莫寧等人因為各種原因先后離隊,熱火完全變成了瓊斯的球隊。但體質(zhì)上已經(jīng)變成了平庸球隊,而瓊斯本就不是球隊第一人的風格,熱火在那兩年戰(zhàn)績不佳,時常讓人看到埃迪-瓊斯在場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落寞身影。
雖然戰(zhàn)績不佳,但熱火在選秀大會上得到了機會。帕特-萊利在2002年選中卡隆-巴特勒和拉斯瓦爾-巴特勒,2003年更是選到韋德,同時抓住機會在2005年開賽季前交易到奧尼爾,讓埃迪-瓊斯回歸最合適的組織角色。
正是這一年,熱火終于在闊別八年之后再次打進東決,但因為韋德在第五戰(zhàn)遭遇拉傷,熱火苦戰(zhàn)七場后落敗出局,而瓊斯在后3場比賽的隱身表現(xiàn)也讓他的熱火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2006年,瓊斯在一筆涉及13位球員的交易中被交易到灰熊,雖然灰熊當賽季穩(wěn)定打進季后賽,但第一輪就被小牛橫掃出局,而尷尬的是,熱火卻在當年拿下總冠軍,這也是他職業(yè)生涯又一次和總冠軍擦肩而過。
在交易到灰熊后,瓊斯其實已經(jīng)進入職業(yè)生涯晚期,最終在2007年1月底被灰熊裁掉,隨后短暫重回熱火。但想要依靠他改變球隊已經(jīng)是相當困難了,在進入季后賽后,熱火也是毫無意外的被公牛橫掃出局,埃迪-瓊斯的二進宮最終草草收場。
來到2007-08賽季,埃迪-瓊斯選擇和小牛簽下一年合約,但36歲的他已經(jīng)無法提供幫助了,出賽47場,場均僅僅3.7分1.5助攻,在打完當賽季之后便宣布退役,留下了一個從未踏上總決賽地板的遺憾故事。
回看埃迪-瓊斯的球風,防守價值自然是穩(wěn)定在線,他的主要問題在于進攻,不論是運球、突破,或者投籃,都沒有達到聯(lián)盟最頂級水平,這也導致他欠缺得分爆發(fā)力,難以承擔起爭冠球隊的第一人角色。
黃蜂時期,球隊陣容其實相當完整,內(nèi)線有坎貝爾、德里克-科爾曼,小前鋒梅森分擔組織,后場則有大衛(wèi)-韋斯利和逐漸成熟的巴郎-戴維斯,瓊斯的任務其實相當簡單;而在南下熱火之后,他的缺點就逐漸暴露出來,熱火前四年,球隊陣容變動很大,2001-02賽季,隊中沒有其他得分手,瓊斯是絕對王牌;但2003-04賽季,隊中有韋德、奧多姆、巴特勒等人,但瓊斯的場均得分也在17分的出色水平。
縱觀整個職業(yè)生涯,瓊斯的單場最高得分也就是38分,而對比參與他交易的另外兩位主角,格倫-萊斯單場最高的56分,六個賽季打出過單場最高40分;馬什伯恩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兩次單場50分,甚至在退役前的賽季,場均得分都在20分水平。得分爆發(fā)力明顯勝過埃迪-瓊斯不少。
但另一方面來看,瓊斯作為副手就相當合格了,進攻端不占球權,空切走位和接球出手都屬于穩(wěn)定水平,個性低調(diào)不愛出頭。但或許恰好是這種個性,導致球隊一出現(xiàn)交易跡象,他就非常容易被擺到交易貨架之上,這也是造成他生涯后期到處流浪的原因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