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道
人造太陽如何點亮世界?森林火災、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如何預防?當AI拿起畫筆、當機器掌握人類的語言,我們的世界會有什么變化?生命活動究竟是誰在“幕后指揮”?納米技術又將引發怎樣的科技革命?……隨著7月15日“科學公開課”(第七季)啟幕,這個暑假,20位科學家將帶領全國中小學生開啟“科學之旅”。
據了解,“科學公開課”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主辦,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承辦,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國家開放大學協辦,自2022年開播,已進入第七季。
本季“科學公開課”充分考慮廣大師生和家長的需求,在內容上緊貼生活需求和社會熱點,同時也緊跟科技前沿,設置了“巨擘探秘”“預災尋策”“智啟未來”“悅享健康”“微納奇旅”五個課程系列。
從7月15日到9月9日,本季公開課共24堂課。從重離子加速器的頂天立地,到子午工程構筑的空間天氣地基綜合檢測體系;從地震的發生與防控,到星震的研究與探測;從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從基因編輯技術,到人工智能生物學;從納米黑科技,到可注射抗病納米機器人……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將不僅傳授科學知識,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還將傳播科學精神,為校本教學體系提供有益補充。
除常規課程外,針對每個主題系列課程還將安排主講專家的線上互動直播。公眾在收看過程中可以通過媒體平臺留言反饋疑惑和問題,主講人或相關專家在學科沙龍直播課上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本季“科學公開課”自7月15日起,每周二、四、六晚8點,在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華網客戶端、央視頻、中國青年報、科學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自媒體矩陣、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訊、抖音、嗶哩嗶哩、微信視頻號、搜狐傳媒、搜狐視頻、浙江廣播電視集團Z視介、中國教育報、北京青年報、西安發布、百家號、快手、知乎科學、小紅書、微博等媒體平臺同步直播。
直播結束后,公眾也可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中國科普博覽網站《科學公開課》專題頁面回看課程視頻。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