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切實維護困難群眾的基本權益,確保每一筆“救命錢”都能發揮最大效用,暖到群眾的心坎上,隴縣財政局攜手相關部門積極作為,構建起全鏈條監管機制,全面加強對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的管理,全力筑牢民生保障的安全防線。
扎緊制度“籬笆” 夯實規范根基
制度是規范管理的根本。自今年起,隴縣財政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與民政等部門共同修訂完善了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管理辦法。該辦法清晰界定了資金申請、審核、撥付以及發放各環節的責任主體,并明確了標準流程,使得資金流轉全程“有章可循、留痕可溯”。與此同時,隴縣財政局實施精細化預算管理,依據上年度資金使用績效以及本年度救助需求的動態變化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有效提升了預算的精準性與前瞻性,從源頭上杜絕了管理漏洞。
做實動態核查 確保救助精準
精準救助是關鍵所在。針對救助對象識別這一核心環節,隴縣財政局與民政部門協同建立了常態化核查機制,按照一定比例對在冊救助對象進行隨機抽查。工作人員深入基層一線,逐戶細致核對家庭經濟狀況及人員變動信息。僅今年上半年,就及時清退了254名已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同時迅速將526名新出現的困難群眾納入保障范圍,真正實現了“應保盡保、應退盡退”,確保救助資金能夠精準地惠及最急需的群體。
強化績效“指揮棒” 提升資金實效
資金使用需注重實效。隴縣財政局引入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圍繞資金使用效率、救助對象滿意度以及社會公平性等關鍵維度,對救助資金的使用效果展開量化評估與全程跟蹤。評價結果直接服務于工作優化,作為總結經驗、查找問題、調整方案以及改進流程的重要依據,有力推動了資金分配更趨合理、使用更加高效,以有限的資金創造出最大的社會效益。
通過這一系列“制度 + 核查 + 績效”的有力舉措,隴縣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的安全性與規范性得到顯著提升,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愈發堅實可靠,社會救助工作的公信力與群眾滿意度也不斷增強。面向未來,隴縣財政局將持續強化監管責任,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全心全意為困難群眾托穩幸福底線,構建更為牢固的民生防護網。
文/ 任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