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很大
信號要抵達每個角落絕非易事
空天地一體化網絡
就是打破困局的關鍵
作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空天地一體化綜合業務網
全國重點實驗室(ISN)的科研人員
通信工程學院教授
國家級青年人才劉俊宇
一頭扎進這個領域
未來的空天通信藍圖
正被他一點點勾勒清晰
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咖專家云集的
“西電視界”系列視頻欄目——
《西電不無聊》
在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的神秘天地里
和劉俊宇教授去探索“新航道”
1
科研坐標:做國家需要的“真學問”
“我們的研究,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是劉俊宇常對學生說的話。作為ISN的核心成員,他所在的團隊肩負著攻克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卡脖子”技術的重任。實驗室自1989年立項以來,四次通過國家評估,2017年獲評“優秀”,更于2022年入選科技部首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
劉俊宇的研究聚焦“立體覆蓋”這一關鍵命題:如何讓衛星與地面網絡協同作戰,實現從局部到全球、從平面到三維的無縫通信?“我們不僅要追求大范圍立體空間的無縫覆蓋,還要追求局部區域的深度覆蓋”,他說,“我們團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筑智慧網,融空天地。”
2
破局低空經濟:一場提前四年的“起飛”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劉俊宇團隊的布局早已開始。2020年,在團隊帶頭人李建東、盛敏教授的引領下,他們率先啟動低空通信攻關。“這不是簡單的無人機聯網,而是基礎設施、制造、服務全鏈條的革新。”他這樣解讀。
他的團隊與中國移動合作,研制了相關的空中基站的設備,構建了地對空延展覆蓋的系統,該系統已在河南、陜西等9省市落地應用,將低空區域信號覆蓋率提升至90%以上。這項技術背后,是數百個日夜的測試——在實驗場蹲守、與工程師討論、反復調試設備……“解決真問題,就得真刀真槍干。”劉俊宇笑道。
3
育人哲學:讓科研“看得見摸得著”
“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研究生最喜愛教師”……面對榮譽,劉俊宇總說:“是團隊給了學生‘玩轉’高科技的舞臺。”他至今記得自己大四時跟隨導師史巖在研究所攻關雷達通信系統的經歷:“每天的開發環境就是實驗場,代碼和數據就是畢設,那種成就感無可替代。”如今,他延續了這一傳統:學生們的課題往往源于實際系統故障,論文數據來自真實基站測試。
劉俊宇期待,年輕一代能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賡續代代西電人矢志報國的紅色血脈,將家國情懷融入到對星辰大海的探索當中。
文案 、排版 / 白婼鑫
編輯 / 王冠玉
責編 / 王 格
出品 /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