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黑夜里亮起一盞燈
作者丨何懷宏
↑赫拉克利特
在古希臘比較有名的人里面有五個叫“赫拉克利特”的人,其中一個是抒情詩人,一個是挽歌詩人,一個撰寫了馬其頓的歷史;一個成為一個樂師之后卻選擇了演小丑,還有一個就是著名的“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有些話確實不好理解卻又似含深意,比如說他有關睡醒、生死的一些話。在中文中,“睡醒”是“從睡夢中醒來”的意思,但是,人們的這種“睡醒”是不是也還是“如睡夢一般地醒著”?即他們以為自己醒著,卻并不知道“他們醒時所作的事情”的意義,再深究則還有哲人的究竟是“莊生夢蝶”還是“蝶夢莊生”的問題,我們普通人有時也說:“人生就像一場夢?!?/p>
但那是比喻。日常生活中“夢”“醒”還是好區別的,你掐一掐自己就知道了。赫拉克利特說:“清醒的人們有著一個共同的世界,然而在睡夢中人人各有自己的世界。” 有一些人“不知道他們醒時所作的事,就像忘了自己睡夢中所作的事一樣?!边@些話都還明白,而下面的一些話就不那么好懂了。他說:“人在黑夜里為自己點起一盞燈。當人死了的時候,卻又是活的。睡著的人眼睛看不見東西,他是由死人點燃了;醒著的人則是由睡著的人點燃了。生死、睡醒互相點燃?!?“死亡就是我們醒時所看見的一切,睡眠就是我們夢寐中所看到的一切?!彼嬲]我們“不可以像睡著的人那樣行事和說話。[因為在睡夢中我們也以為在行事和說話。]”但赫拉克利特又把睡著的人稱作“宇宙間各種事件的工作者和協同工作者”。
這是什么意思?這里所說“睡著的人”是不是指“死者”,或者是指大多數不能清醒地認識世界的人們?而無論在那一種意義上,是不是可以說“睡著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睡者”即“死者”的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那些長眠者的智慧并沒有死去而依然在照亮我們、點燃我們;在“睡者”即“蒙昧者”的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正是要由“愛智者”和“蒙昧者”合力創造世界。而在目前的這種“創世”中、在目前人類的這種狀況中是否還有一種深刻的奧秘?我們在黑夜里見不到太陽,看不到全部的光明,那么,讓我們也為自己點上一盞燈。我們有時走了那么遠,就是為了尋找一盞燈。
赫拉克利特生活的鼎盛年約在公元前504-501年。據《名哲言行錄》的作者第歐根尼·拉爾修說,赫拉克利特從孩提時代起就與眾不同;因為他年青時常說自己什么也不懂,盡管長大了他宣稱自己什么都懂。他不是任何人的學生,但是他聲稱“向自己學習”, 說從自己那兒學到所有東西。
他生平的以下這兩件事使他有些像中國商末的伯夷、叔齊兄弟,第一,據說他曾經把王位讓給他的兄弟;第二,他后來隱居到山里去,吃草根樹皮過活。但其他一些方面就不像了,比如說他贊美戰爭,也不肯餓死。雖然在古希臘的哲人中,他大概最接近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能夠脫離城邦生活的,不是神祗就是野獸,但他卻還不是神祗,也不想總作野獸。當這種隱居生活使他得了水腫病后,他返回了城邦,并給醫生出了一個啞謎,問他們是否能在大雨之后使大地干旱。醫生們弄不懂他的意思,于是他在一個牛棚里把自己埋了起來,希望牛糞的溫暖能夠排除他體內的有毒濕氣。但即使如此也沒有用。他在60歲的時候死去了。
被認為是赫拉克利特所作的著作,是一篇名為《論自然》的論文,被分成了三講,第一講是論宇宙,第二講是論政治,第三講是論神學。這本書被他藏在神廟中,并且據一些人說,他故意把它寫得非?;逎挥行屑也拍芸吹枚?,他惟恐親近會導致輕鄙。總之,他是和自己的同胞保持很大距離的,他沉默寡言,據說,當他被問及為什么保持沉默時,他回答道,“為什么?就是為了使你們喋喋不休。”
《論自然》這篇論文沒有能留傳到今天,以下我們所述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斷片。讀過這本書的人有的斷言這本著作不是在討論自然,而是在討論政府,說其中關于物理的部分僅僅只是作為示例而已。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本書是“行為的指南、整個世界的龍骨,對于一個人以及所有人都是如此”。
↑畢達哥拉斯
與比他稍早的畢達哥拉斯擁有眾多門徒不一樣,赫拉克利特是獨往獨來的,他內心想是對人群更悲觀、更失望,或者是更憤世嫉俗。尼采說赫拉克利特具有“帝王式的孤僻和自足”是不錯的,而赫拉克利特本來也確實是可以擁有王位。他內心一定非常驕傲,所以他必須退居末位。在哲學開始自己的行程時有這樣一些人物是幸運的:我們既看到了像米利都學派那樣如孩子般的好奇、單純和明朗,又看到像赫拉克利特這樣的如帝王般孤僻、晦澀的哲人。
他的著作早就以艱澀著名,有一個諷刺詩人(Scythinus)曾經著手將赫拉克利特的論文改寫成詩文。他寫了很多諷刺文,其中有一段說:“赫拉克利特就是我。為什么你們將我拖上拖下,你們不知道嗎,我的辛勞并不是為了你們,而是為了那些理解我的人。在我的眼里,一個理解我的人能值三萬,但無數的主人卻不值一文?!庇钟幸欢握f:“不要太過急躁著要將赫拉克利特這個愛非斯人的書讀到終點:在這條路上行走非常艱難。在那里有的是陰郁,黑漆漆的全無光亮。但是如果有一個開拓者作為你的向導,這條路將比太陽更加閃亮?!?/p>
蘇格拉底在談到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時說:“他所了解的東西是深邃的,他所不了解而為他所信仰的東西,也同樣是深邃的,但是,為了鉆透它,就需要一個勇敢的游泳者。” 尼采甚至談到赫拉克利特的晦澀的必要性,他曾引讓·保爾(Jean Paul)的話辯護說:“大體而論,如果一切偉大的事物——對于少數心智有許多意義的事物——僅僅被簡練地并(因而)晦澀地表達出來,使得空虛的頭腦寧肯把它解釋為胡言亂語,而不是翻譯為他們自己的淺薄思想,那么這就對了。因為,俗人的頭腦有一種可惡的技能,就是在最深刻豐富的格言中,除了他們自己的日常俗見之外,便一無所見?!钡J為,盡管如此,赫拉克利特還是沒有躲過“空虛的頭腦”的膚淺的解釋。
看來,自古至今,很多人都提出了如何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問題,這種理解顯然構成一個不小的困難。對赫拉克利特也許需要有一種特殊的閱讀,或更正確地說,需要多種多樣的解讀。他的晦澀,加上他又只是留下了一些對他思想的敘述和話語的斷片,使我們有些無所適從。讓我們放心的是,正如蘇格拉底所說,他是深刻的,甚至連他自己都可能不明白而只是相信的東西也是深刻的,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他的晦澀不是那種裝模作樣、故作高深的晦澀,也不是那種表達不清甚或沒有想清的晦澀,晦澀在他那里是一種自然本色,是思想自然而然的流露。
而且,事情還有另一方面。他的有些話其實又是再明白不過的了。第歐根尼·拉爾修也寫道:“他在著作中表述得非常清楚明白,就是資質最魯鈍的人也能了解,……他的文章的簡煉和豐富是無比的?!彼?,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實際有兩類話,一類是非常明白、樸素的,另一類才是晦澀、甚至有點兒神秘的。好像我們在漆黑的荒野里碰到一個聲音對我們說話,我們不知道誰對我們說話,聽到的有些話也好像沒頭沒腦。等到天明我們看清了說話者,這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人,一個也許和我們一樣在思想的曠野上踟躇的不眠者,我們放心了,夜里說的許多話也好理解了。黑暗有光明做擔保,有些晦澀的話有明白的話做擔保--擔保這不是胡說,倒是赫拉克利特有些明白的話琢磨起來又好像弄不懂,你還是得再細想。他晦澀的話讓人猜,他明白的話也讓人想。解釋赫拉克利特大概真得允許我們有一些猜想。
赫拉克利特的主要思想首先是一種火的學說。他認為火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火產生了一切,一切都復歸于火。他有時侯也說雷霆支配著一切,他所謂雷霆就是那永恒的火,而是否正是雷霆給了他的火的學說的靈感?其次,這也是一種永恒變化以及邏各斯的思想。結合于火的學說,一個最形象的比喻是: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一切皆流,無物常住。永恒的事物永恒地運動著,暫時的事物暫時地運動著。變化也是轉化:火生于土之死,氣生于火之死,水生于氣之死,土生于水之死。但根本的自然是火。
談到變化,赫拉克利特也說到水、說到河流,例如他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亦即人不能在同一狀況下兩次接觸到一件變滅的東西,因為變化是如此劇烈和迅速,甚至我們既踏進又不踏進同樣的河流(等于說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我們自身也是既存在又不存在。但他顯然更喜歡永恒變化的火的比喻、火的象征。
喜歡火涉及到他的價值和倫理觀點,涉及到他對于干燥靈魂的喜好。水火都是富于變化的,但顯然火要更干凈、更高貴。水還可能封閉,成為死水。而火永遠是變化的,如果看起來好像沒有變化了,那就是它已經死了,它已經燃盡了??赡且仓皇侵杆霓D化,它實際是永恒不滅的。水誠然可能萬古長流、萬古常新,但水很容易被污染,泥沙俱下,攜帶污濁、混于污濁。火不會被污染,它反而有凈化的功能,雖然它可能是短暫的。火也是近乎透明的?;鹑紵?,它是獨立的,它不是映照而是照亮,那是發自它自己的光和熱,那投射在地面、墻壁或別的物體上的是它自己的影子。它發出可見的光明和可感的溫暖。它幾乎可以燃燒一切,它燃燒過后不留下什么污濁。
當赫拉克利特說: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這是多么壯觀的一幅景象!這團活火中并不是均勻的,其中有燃燒也有熄滅、有光亮也有陰暗、有熾熱也有冷卻。可是,它們都是活躍的、是永遠不死的火的精靈。而火又還會變化,火還會變成海,這多么不可思議。海的一半是土,另一半是風,我們不再細說了,這一切變化都很神奇,重要的是變化,這是一種凈化的變化而非進化的變化,重要的是那統治一切的邏各斯。
一切都服從邏各斯,這邏各斯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過程。無窮的變化是轉化,又是一種對立的和諧。一切都為對立的過程所宰制。一切都充滿著靈魂和精靈。這種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一切都是斗爭所產生的。自然也追求對立的東西,它是從對立的東西產生和諧,而不是從相同的東西產生和諧。
對于人來說,這邏各斯也就表現為命運。赫拉克利特深切地感受到人作為有限的存在那悲劇性的命運以及不可避免的死亡。他說:“人怎能躲得過那永遠不息的東西呢?”這命運是一種偶然:“時間是一個玩骰子的兒童,兒童掌握著王權!”他自己也真的和小孩子們一起玩骰子。當他隱居在狩獵女神的廟宇附近時,據說他的同胞們曾請求他為城邦立法,他不理他們,因為在他看來,城邦早已風俗陵夷了。愛非斯人擠著來看他擲骰子,他向他們說:“無賴!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這豈不比和你們一起搞政治更正當嗎?”
但赫拉克利特雖然承認和接受命運,決非主張清靜無為,而是主張在斗爭甚至戰爭中求平衡與和諧。他說: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人。一切都是斗爭所產生的。神和人都崇敬戰爭中陣亡的人。
然而,在赫拉克利特看來,人們并不總是能認識到這一作為世界和人類命運的邏各斯。它雖然永恒地存在著,但是人們在聽人說到它以前,以及在初次聽見人說到它以后,都不能了解它。雖然萬物都根據這個邏各斯而產生,人們在加以體會時卻顯得毫無經驗。邏各斯雖是人人共有的,多數人卻不加理會地生活著,好像他們有一種獨特的智慧似的。
許多人經常像在夢中一樣不知道他們所做的——當他們做好事的時候,當他們做不好的事的時候,但尤其是當他們做不好的事的時候他們不理解,這倒常??梢詼p輕或豁免他們的道德責任——“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做的?!彼麄冏钣欣斫饬Φ臅r候倒是他們做不好不壞的事的時候。這些事情當然大多數是日常生活的事情,大多是技術性的事情。也就是說,無知和謬誤主要是出在價值判斷上。這句話的中國版本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他們聽人說了邏各斯以后是不是能理解?對一些人肯定是這樣的,但不會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問題出在“好像他們有一種獨特的智慧似的”,這樣他們先就驕傲了,他們就根本不屑去理會邏各斯了。
由此我們可引申出赫拉克利特有關人性和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思想:即他對人們中存在著的差別的認識,以及人們如何由這種差別而可劃分為多數和少數。這種劃分必須與知識、智慧、對邏各斯的認識聯系起來理解。這種劃分并不直接就是道德的劃分,而寧可說是知識的劃分。人們作出不好的事情主要不是因為他們的道德水準不夠,而是因為他們的知識水準不夠、即主要不是因為邪惡,而是因為愚蠢。于是,我們也許可以說,凡強調知識、智慧者是容易走向這一劃分的。后來認為“美德即知識”的蘇格拉底、以及將這一觀點推向政治領域、推向“哲學王”的柏拉圖也都傾向于這一劃分。
赫拉克利特說多數人對自己所遇到的事情不加思索,即受到教訓之后也還不了解,雖然他們自以為了解。最優秀的人寧愿取一件東西而不要其他的一切,即寧取永恒的光榮而不要變滅的事物??墒嵌鄶等藚s在那里像牲畜一樣狼吞虎咽,他們相信街頭賣唱的人,以庸眾為師。因為他們不知道多數人是壞的,只有少數人是好的。在赫拉克利特看來,一個人如果是最優秀的人,就抵得上一萬人。這種多數與少數之區分也表現在獻祭上,獻祭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內心是完全凈化的人所奉獻的,偶爾出現在一個個人那里的那種獻祭,或者少數幾個很容易數出的人那里出現的獻祭,另一種則是大多數人的物質的獻祭。
這種價值的差異表現于他們所追求的東西的價值差異。赫拉克利特批評多數人對幸福、快樂、純潔、享受的理解,他說:豬在污泥中取樂,在污泥中洗澡,家禽也都在塵土和灰燼中洗澡。驢子寧愿要草料不要黃金。如果幸福在于肉體的快感,那么就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是幸福的。許多人向神像禱告,這正和向房子說話是一樣的。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神靈和英雄。他們不知道,凡是在地上爬行的東西,都要被神的鞭子趕到牧場上去。
他批評,常常是毫不客氣地批評多數人,看來是要鼓舞起人超出日常生活的動物性快樂而去追求偉大的、高出于動物的東西,他使人感到在他那里有一種讓人欲罷不能的力量。他好像總在說,你愿意滿足于僅僅做找到草料的牛、選擇草料的驢子或在污泥中取樂的豬嗎?你難道不想尋求黃金嗎?你愿意只在地上爬行嗎?愿意被趕到牧場上去嗎?赫拉克利特似乎與多數人為敵,包括與討好甚至接近多數人的人為敵。而在這后面似乎是量永遠與質為敵。從價值目標上說,他憎厭多數是因為他渴望優秀和特異,不愿過饕餮或僅僅滿足物欲的生活;從事實判斷上說,是因為他認為多數人盲目自足,他們不思索、不反省自己生活的意義,尤其是不了解真理還“自以為了解”,這就阻斷了通往認識邏各斯的道路了。他恨愚蠢,而他最恨的一種愚蠢可能還是甘于愚蠢,甚至以愚蠢自傲。而他們本來至少應該掩蓋自己的無知,“掩蓋自己的無知要比公開表露無知好些”。這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憎厭更因他的這一看法而加強了,他認為:人人都秉賦著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思想是人人所共有的。
那致力于認識、反省和思考的是靈魂。人應當有、或者說人應當達到怎樣的靈魂?赫拉克利特用了一個感性的詞:干燥。他說他喜歡干燥的靈魂,說“干燥的靈魂是最智慧、最優秀的靈魂?!被蛘呶覀冞€要加上說:干燥而又芳香的靈魂。但靈魂看來并不是天生干燥的,它開始是濕的,“靈魂是從濕氣中蒸發出來的”。上升的生命就是蒸發,蒸發到最后就是干燥的靈魂。這當然和他的有關火的始基論有關。而對于靈魂來說,死就是變成水。對于靈魂來說,潮濕是不好的事情,變濕乃是快樂或死亡。一個人喝醉了酒,就像為一個未成年的兒童所引導。他步履蹣跚,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因為他的靈魂是潮濕的。
可是人不能不有水,也不能不要水,人有沉重、無奈的身體,有肉體的生命,身體里必須有水,肉體的生命也總是會渴望快樂之源。靈魂進入這種生命乃是快樂。這時靈魂與身體有一種緊密的聯系,正如蜘蛛坐在蛛網中央,只要一個蒼蠅碰斷一根蛛絲,它就立刻發覺,很快的跑過去,好像因為蛛絲被碰斷而感到痛苦似的,同樣,人的靈魂當身體的某一部分受損害時,就連忙跑到那里,好像它不能忍受身體的損害似的,好像它也是避苦就樂。但從根本上說,兩者是可以分離甚至對立的,我們的肉體生命生于靈魂的死,而靈魂生于我們肉體生命的死。靈魂看來不僅可以脫離我們的肉體生命,而且在那之后才獲得一種純凈的存在。
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就應當努力去期望和尋找自己真實的生命和靈魂的意義。這是一種在塵世未有窮期的探索。因為“靈魂的邊界你是找不出來的,就是你走盡了每一條大路也找不出;靈魂的根源是那么深?!钡?,“ 如果對意外的東西不作希望,也就不會找到它?!敝挥薪^不放棄希望,才庶幾有一些意外的收獲。我們必須做艱苦的努力,“找金子的人挖掘了許多土才找到一點點金子。”這句話觸及到我們的一種心情,或者愿望。在這里就是勞作的愿望。這里令我們最感親切的還不是那“一點點金子”,而是“挖掘了許多土”。最后,在你的墓志銘上也許可以寫上“我尋找過我自己”?!拔覀円矐斢浿莻€忘了道路通到什么地方的人?!庇涀∧莻€忘路者、迷失者或者慟哭而返者,他也畢竟尋找過他自己。
但赫拉克利特似乎對他當時的同胞有一種深深的失望,雖然他還是抱有一種超越現實的人類的渴望,他說,最美麗的猴子與人類比起來也是丑陋的。而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來,無論在智慧、美麗和其他方面,也都像一只猴子。在神看來人是幼稚的,就像在成年人看來兒童是幼稚的一樣。這里已經有了一種“猴子--人類--諸神”的序列。熱愛赫拉克利特的尼采會不會也從這一序列中得到過他的“超人”思想的靈感?
他卻又推崇法律的統治,推崇服從,對于他這樣一個似乎生活在法外的人,這乍看起來似乎是令人驚異的,但實際上并不奇怪。古希臘人相當普遍地尊崇法律,并認識到法律和自身自由的關系。赫拉克利特把法律比作“城垣”,說一個城邦應當用法律強固地武裝起來。人民應當為法律而戰斗,就像為自己的城垣而戰斗一樣。撲滅放肆急于撲滅火災。他又說,人類的一切法律都因那唯一的神的法律而存在。赫拉克利特的這一看法實際上是含有自然法的因素。
他曾責怪自己的同胞說:“可能你們不缺乏錢財,愛非斯人啊,這可要使你們放蕩了?!彼踔撩土业毓暨^愛非斯人,表面上看,他簡直是憎厭自己的同胞,但據德米特里(Demetrius)在一本《同名人》(Men of the Same Name)的書中說,他并不是不愛自己的故邦,盡管雅典人給了他最高的評價,他還是有點鄙視他們;而即使愛非斯人輕視他,他也將自己的家鄉放在了更優先的位置上。我們看他那樣激烈地批評自己的同胞,其實他心里想是有深愛和隱痛。
最后,我們想摘錄幾句赫拉克利特有些不好歸類的話,其中有些明白的話,也有些晦澀的話。有些很明白且明智的話如:“在變化中得到休息;服侍同樣的主人是疲乏的?!薄叭绻粋€人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滿足,對于這個人是不好的?!?“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這最后一句話特別值得我們記取。如果我們想要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幸福,當性格尚可改造時,我們不妨去培養那種我們認為會有助于這種幸福的性格;而當我們的性格已不好改造,我們好歹得認清我們的性格,從而在遇到挫折時至少不太怨天尤人地抱怨環境和命運。
有一些晦澀的話如“靈魂在地獄里嗅著。”這是什么意思?難道說靈魂已經盲了,聾了、啞了,已經失去了一切感覺卻還保留了嗅覺?或者說是地獄里太黑,它只能嗅。而它為什么要嗅呢?它一定是想尋找什么。在赫拉克利特那里類似這樣的晦澀話語,是記錄的誤差、是經歷了水火兵爨[cuàn]偶然保留下來卻失去全意的殘簡斷片,還是真的就是他這樣說的完整的一句話,而如果真的是他所說,他說這些晦澀的話時想到了什么?難道這只是些夢中囈語?而他下面的一句話也不知是不是夫子自況?他說:“(德爾斐神廟的)女巫用狂言譫語的嘴說出一些嚴肅的、樸質無華的話語,但她的聲音響徹千年。因為神附了她的體。”
那么,附著赫拉克利特的是哪種神靈?
何懷宏|著
文章僅用于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書杰《舊年華》新版
2025全新啟航
喜馬拉雅VIP會員暢聽
一檔懷舊的音樂人文節目丨融合文史哲藝丨治愈心靈
上圖掃碼 - VIP訂閱 -喜馬拉雅APP收聽
持續更新:1-2期/周
聽哲學獨家資源
↓文史哲福利群↓
上圖掃碼回復:福利資源
獨家0基礎哲學課
哲學100問
從古希臘到后現代
300期課程丨250張邏輯圖丨2500年哲學史
掃碼訂購 - 永久收聽(附文稿)
收聽方式
① 掃碼收聽
② 下載“小鵝通”APP(可下載音頻)
購課后領取邏輯圖
加助手微信號:zhexue100zhushou
閱讀全文訂購《哲學100問》(完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