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后媽帶著一家人出行,兒子被塞后備箱,生父不道歉!說孩子是自愿的,讓人費解。
- 這究竟是咋回事?
近日,“一9歲男童與生父繼母出行被安排后備箱”一事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其生母汪女士告訴記者,此事發生于2023年暑假,孩子隨其親生父親、繼母、爺爺、奶奶一起從佛山駕車前往桂林旅游,由于車輛前排座位有限,便把兒子安排在后備箱里。
7月16日,記者針對此事對孩子的生父進行求實,其生父劉先生對孩子坐后備箱一事表示承認,但他告訴記者,并非讓孩子全程待在后備箱中,“只有一兩個小時的高速讓孩子坐在了后備箱,其他都是坐在前排,就是擠了一點。”
劉先生稱,自己的車輛是越野車,前排與后備箱中間并無隔擋,流通的空氣并非使孩子感到悶熱。“我們是一路走著玩著,也并不是全程都在開車。”
劉先生回憶,在出發前,他曾征求過孩子的意見,是否想去桂林旅游,若一起去,車座位置有限,便不讓爺爺奶奶同行,若同意,就把后備箱清空,只帶一輛嬰兒車。
針對汪女士講述的孩子長期遭到生父與繼母的精神你虐待一事,劉先生表示否認,“那我是的親生孩子,每年給他讀5萬元的私立學校,我對他非常好。”
劉先生告訴記者,針對汪女士提出的民事訴求他不會認同,“我承認我的行為是危險駕駛,也承認讓孩子坐在了后備箱中,但關于對方說的其他問題我沒做,我也不會承認。”劉先生認為,他的做法并沒有違背孩子的意愿,不會對汪女士及孩子進行道歉。
- 可以肯定,讓孩子呆在后備箱的做法有錯,至少涉嫌危險駕駛和超載,但是否一定是虐待孩子,從現有信息難以直接判斷。
有一點毫無疑問,生父和生母,圍繞孩子進行過長時間的拉鋸。
比如坐后備箱一事發生在2023年暑假,已經過去兩年;2024年11月,孩子的撫養權變更至生母名下;生母稱,自己被生父一方以“侵犯隱私權、名譽權”為由起訴,索賠30萬元,并拒絕交接證件等致使孩子學業中斷數月,等等。
我們再梳理一下這起熱點事件的脈絡:那天出游時,總共7人,爺爺奶奶,生父后媽,后媽帶的一個孩子,生父的孩子,還有生父和后媽共同的孩子。
出游前,生父征求孩子意見,叫孩子坐后備箱,如果不坐,爺爺奶奶就有一個人去不了。如果孩子不坐就沒辦法出去玩,他就一個人得在家。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咋選?這也叫事前征求過孩子意見,說孩子是自愿的。
不得不說,生父的做法的確有些草率。為啥不讓幾個小孩輪流坐后備箱?這下給生母質疑的把柄,給人留有口舌。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