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中華網】【看看新聞】【廣州日報】(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隨手拍了一個菜品,竟然就得到了45萬元的罰款”。
今年3月,山東小飯館的張老板因為2個月前發布的一則視頻被有關部門找上門了。
她只是發了1個牛蛙與10多種昆蟲做的湯,就被定為“食用野生動物”“做廣告”,還要面臨罰款45萬元。
直到7月14日,她歷經2個月的波折才終于盼來了不予處罰的決定書。
讓人又驚訝又生氣的是,這個文件上的落款日期竟然是5月12日。
文書遲到2個月,對于張老板來說,她可是經歷了4個月的煎熬。
張老板每天都坐立難安,原本就賺不了大錢的飯館也沒法開門營業。
這次,就連人民日報都看不下去了!
最新后續
7月15日,臨沂市針對張老板發視頻被罰款45萬元的事情進行了通報。
對張老板提出罰款的蘭山區市場監管局在這次辦案的過程中,的確出現了不少問題。
在張老板發布的視頻里,她將“牛蛙”稱作“蛤蟆”。
相關部門并未進行深入調查,只根據視頻對她進行定性,認為她“涉嫌食用野生動物”還有著“打廣告”的嫌疑。
未能查證他們便又做出了罰款45萬元的處罰告知,這樣的行為明顯是處罰證據不足。
至于后續張老板提出的聽證申請,該部門也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組織聽證。
再加上不予處罰決定書沒有按照規定的7天內送達,都是明顯的執法程序不當。
為此,臨沂市決定將這次的執法行為進行撤銷,還對負責這項事情的5個工作人員提出了停職處理。
面對這樣的情況,人民日報也做出了評價。
人民日報直言,“執法一旦偏離法治軌道,不僅傷害個體,還會損害營商環境”。
相關部門必須要糾錯、追責,要懂得“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更要學會舉一反三。
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每次的執法行動經得起推敲,營商環境才能夠向好。
短短的17個字“處罰需證據、執法重程序,執法者不可任性”更是說到了民眾的心坎上。
在評論區里,網友們也紛紛贊揚起了人民日報的這番評論。
“小編可不可以幫我去考道法,直接驚艷我們的批卷老師”。
“這件事情終于得到重視了,相關部門提升執法水平真的很重要”。
“希望這個案子能夠好好收尾,提出的舉一反三要求,他們也能夠得到”。
不過雖然這件事情得到了處理,但是張老板歷經5個月才擺脫這次的麻煩,依舊讓人有些費解。
事情的發展
今年2月,張老板像往常一樣,拿起手機拍下了店內特色菜品 “蛤蟆湯”的視頻。
視頻里,那碗湯色清亮的“蛤蟆湯”旁,還放著些昆蟲食材,她隨手加了個手寫的“蛤蟆湯”標注,就這么發到了短視頻平臺上。
那時的她,想著不過是記錄下自己經營飯店的日常,也給熟客們看看食材,讓他們放心。
可誰能想到,這則平平無奇的視頻,竟在1個多月后掀起了軒然大波。
3月22日,張老板接到了蘭山區市場監管局的電話,對方說她發的視頻涉嫌非法廣告,讓她趕緊去配合調查。
當時張老板正在外地辦事,趕忙在電話里解釋,說自己一周內就回去,還立馬刪掉了視頻,生怕惹出什么麻煩。
哪成想,未能搞清楚狀況的她,竟然看到了一份《行政處罰告知書》被塞進了自己飯館的門縫里。
張老板拿起來仔細看看內容,結果心臟都要被提到了嗓子眼。
上面寫著她的餐館涉嫌發布法律禁止的廣告,還說她“拒絕配合調查”,要從重處罰45萬元。
經營小飯館賺來的都是辛苦錢,她一年都賺不到45萬元,這個天價數字簡直就是要把她逼上絕路。
最重要的是,張老板也并沒有過拒絕配合的想法。
她那時候離家幾百公里,并不能夠立馬趕過去,怕耽誤事情的她還申請了延期。
平復好心情的她,還趕緊在規定的5天期限里,提交了《陳述申辯書》和《聽證申請書》。
她反復強調自己的視頻不是廣告,更沒有違法使用野生動物當食材。
雖說嘴上說著是“蛤蟆湯”,但這個蛤蟆并不是中華蟾蜍,而是食用牛蛙。
然而面對這樣清晰明了的訴求,她并沒有得到一個處理結果。
接下來的3個多月,相關部門就像沒收到她的申請一樣,既不撤銷告知書,也不做最終處罰,對她的訴求置之不理。
時間過了這么久,張老板想起來,是不是因為自己家的親戚因為拆遷的事情和有關部門鬧得不愉快,自己才被“盯上了”。
之前還有人來求她從中幫忙勸勸這個親戚,畢竟這個親戚就在她的飯館工作,關系應該也不錯。
不過他們家里的關系雖然親近,但是在這種大事上也不好插手,最終也沒能有個結果。
直到7月4日,走投無路的張老板只好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那份《行政處罰告知書》。
過了6天時間,法院才終于立案通過,張老板也期待著趕緊給自己討回公道。
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當地融媒體中心便發布了通報,說是早在5月12日就決定不處罰她了。
并且當時他們就將這個結果,告訴了張老板本人。
張老板聽到也是一頭霧水,她根本沒有收到過通知,通話記錄里也沒有查詢到有關訊息。
直到7月14日早上,負責的工作人員才上門送來了《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
可上面的日期竟然是5月12日,她看到這遲來的文書,也氣得不打一處來,并且拒絕簽字。
畢竟在這個結果沒能到達的4個月里,她每天都得為這45萬擔憂。
自己小飯館的生意本來就賺不了多少錢,更別提面臨處罰之后的生意了。
隨著這件事情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關注到了這件事情,如今相關人員終于得到了停職的處罰。
結語
從天價罰單再到遲來兩個月的決定書,對于張老板來說不光是心理上的煎熬,也讓她的生意受到了損失。
如今相關人員被停職,執法行為也被撤銷,雖然讓這件事情有了結果,但也應該讓更多的人得到反思才行。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內容信息來源:【中華網】【看看新聞】【廣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