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壇中藏著一位"天選之子",那便是曹植曹子建。
謝靈運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就是說曹植的才華能把天下無雙,當時再也找不到一個和他媲美之人。
曹植同時是曹魏政權的公子,注定要混跡于權力政治之中。可這位詩文中的王者,因為自己的性格,根本就不適合混政治。
他灑脫率真,高興了就邀上三五好友縱酒高歌,全然不顧朝堂禮儀;他感性沖動,常常憑著一時興起做事,把權謀算計拋到九霄云外。
在曹操還未決定選哪個兒子當自己繼承人時,曹植的操作卻讓父親接連失望。
曹植好酒,一次竟然借著酒勁耍酒瘋闖了司馬門,還有一次曹操派他去救援曹仁,他卻喝得酩酊大醉,連軍令都接不了。
再看曹丕簡直是曹植的反面。他深沉內斂,懂得藏起自己的鋒芒,這是玩政治必要的條件之一,從而司馬懿、陳群這些老謀深算的重臣都站在他這邊,幫他出謀劃策、拉攏人心。
一邊是屢屢犯錯的天才,一邊是穩重會來事的兄長,曹操心里的天平漸漸傾斜。為了曹魏的未來,他選擇了老成持重曹丕。公元217年,曹操正式立曹丕為世子。
這場兄弟間的較量,以曹植的慘敗收場。史書記載,曹植得知消息后,"悵然自失,數日不朝"。他或許到這時才明白,自己的性格不適合玩政治,可是令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未來的命運有多么無奈。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權力的寶座一旦坐實,曹丕眼中昔日的兄弟手足,便成了心頭一根難以拔除的芒刺。
他不僅不讓他靠近權力中心,還總想著找機會羞辱他,甚至動了殺心。大臣華歆揣摩上意給曹丕出主意:“不如用才學考驗他,要是他做不出來,就有理由殺他了。”曹丕深以為然。
一日,曹丕借“同游”之名召曹植入洛陽。行至宮苑,恰見兩頭雄牛抵角相爭,互不相讓,塵土飛揚,吼聲震野。沒過多久,其中一頭牛漸漸體力不支,被另一頭猛地一頂,失足掉進了旁邊的枯井里,沒了動靜。
曹丕目光一閃,計上心來,對曹植說:“弟弟才華蓋世,你看這情景,就以此作一首詩吧。不過孤有個要求,‘牛’‘井’‘斗’‘死’這幾個字不能提,再加個時間限制,馬跑完一百步,詩必須作完在,怎么樣?”
百步的距離,不過眨幾下眼的工夫。周圍的大臣們都屏住了呼吸,這哪是作詩,分明是要給曹植立下馬威呀,要是完成不了,后果不堪設想。
曹植當然知道哥哥的用意,為了活命也不得不從。他的大腦飛速運轉,手指在馬背上輕輕敲著節拍,未幾一首詩已經脫口而出: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相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話音剛落,馬還沒走完一百步。眾人仔細一品,無不驚嘆。“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用 “肉” 代替牛,“凹骨” 指代牛角,巧妙地避開了 “牛” 字。
“相遇塊山下,相起相搪突”,“塊山” 說的是土丘,“搪突” 描繪出爭斗的樣子,卻沒提一個 “斗” 字。
“一肉臥土窟”,“土窟” 不就是井嗎?“臥” 字暗示了死亡,又避開了 “死” 和 “井”。
最后兩句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更是借牛感嘆自己,不是才華不如人,只是時運不濟,一腔抱負難以施展。
曹丕聽了,臉上有些掛不住,大臣們也紛紛稱贊曹植才華過人,他的殺心只好暫時收了起來。
可曹丕心里還是不服氣,沒過多久,又給曹植出了難題:“弟弟,你再作一首詩,七步之內完成,還得寫出咱們兄弟的關系。”
曹植知道,這又是一場生死考驗。他邁開步子,走一步,想一句,還沒走完七步,就吟出了那首流傳千古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里用豆和豆萁來比喻兄弟,直白又感人。曹丕聽了,仿佛看見當年那個追著自己喊"哥哥等等我"的小阿植,正站在豆萁堆里,眼淚滴進滾燙的鍋里。
"罷了。"曹丕揮了揮手,"弟弟做的好。"暫時放下了殺曹植的念頭。
曹植雖然靠著自己的才華一次次躲過殺身之禍,卻被遠遠地安置在封地,再也沒能回到政治舞臺的中心。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