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特朗普給俄烏沖突設的這50天最后通牒,選的日子可真夠講究的——50天后正好趕在咱九三大閱兵前,9月1號。這時間掐得,跟算好了似的,讓人不得不琢磨:這通牒怕不是給歐洲或烏克蘭的,而是給中美俄仨大國劃了個“時間窗口”?意思大概是:俄羅斯,這50天你使勁打,能占多少地盤、撈多少好處趕緊的,50天后差不多就該畫句號了。要是特朗普真能來參加咱九三大閱兵,仨巨頭坐一塊兒嘮嘮,那這猜測多半就坐實了。
西方這邊還在為“錢從哪出、買誰的武器”吵得不可開交,50天估計都不夠他們吵的,更別提讓軍火廠恢復產能了。俄軍現在每天耗1.5萬發炮彈,是烏軍的近十倍——1200萬發夠打800天,要是每天耗3萬發,也夠打400多天。
九三大閱兵就是個好機會。普京說要來,特朗普也暗示想去,既然都有這意思,不如干脆搞個“三巨頭峰會”。特朗普這50天通牒,潛臺詞普京肯定懂:趁這50天,能搶多少是多少,等9月3號見面,多少給中美倆面子。到時候俄軍拿著占的地盤簽停火協議,仨大國也算給世界一個交代——不然還能咋著?俄羅斯畢竟是有核武庫的“上三常”之一,你只能勸,沒法逼。美歐這三年半施壓還少嗎?沒用,只能靠談。這年頭,也就仨巨頭坐下來拍板的事兒才算數,其他國家談了也是白談,說翻就翻。
要是中美給普京個臺階,他多半不會不接——俄烏沖突說不定9月3號后就能見著和平的影子。但問題來了:要是歐洲和烏克蘭不接受咋辦?那就只能接著打。這50天決戰期,誰勝算大?不好說,但戰線不會說謊。目前看,俄軍贏面可能更大——為啥?烏克蘭背后是松散的聯盟,各懷鬼胎;俄羅斯是鐵板一塊的主權國家,盟友的生產力還比整個歐洲強。
咱看幾條新鮮事兒就懂了。7月14號,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直接跳出來,反對歐盟給烏克蘭設1000億歐元基金,說“錢扔在打不贏的戰爭里,不如和平解決”,還戳破了:“現在占優勢的是俄羅斯,烏克蘭快輸了,歐盟得承認戰略錯了。”得,美國剛說要援烏,匈牙利先唱反調。
更有意思的是法國和意大利——7月16號說,不摻和北約給烏克蘭買美國武器的計劃。他倆跟匈牙利不一樣:匈牙利是窮,不想浪費錢;法意是算盤打得精——援烏可以,但得用自家武器,不能讓特朗普賺錢。原來北約秘書長呂特跟特朗普合計,要從美國買武器給烏克蘭,這倆立馬不樂意了。馬克龍說要“買歐洲產的武器,幫自家軍工回血”,意大利也說“寧愿給烏克蘭自家防空系統”。說白了,想借戰爭撈軍火訂單,讓自家工廠轉起來——誰愿把錢給美國賺啊?
波蘭更絕,外長西科爾斯基說:“武裝烏克蘭的錢,不該讓歐洲納稅人出,該用俄羅斯凍結的資產買美國武器。”態度挺堅決,就是不想掏錢。
現在也就德國、荷蘭、英國和北歐幾國還支持特朗普,南歐國家全不買賬。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說得直白:“幾千年了,西班牙就沒見過俄羅斯兵,憑啥要漲軍費?”直接拒絕把國防開支提到5%。你看,這就是聯盟——跟當年六國抗秦似的,看著人多,實則各打各的小算盤,雷聲大,雨點小,嘴上喊得兇,動手比誰都慢。
這50天決戰期,倆月都不到,說不定烏克蘭還沒等來歐洲的援助,朝鮮特種部隊就已經上烏克蘭戰場了。俄軍早就夸過朝鮮特種兵——神槍手多,擅長打移動靶,烏軍放的小型無人機,不少是他們用步槍直接打下來的,真刀真槍頂上。這跟歐洲派些換皮兵、雇傭兵完全不是一回事。
真等朝鮮特種兵上了戰場,美國歐洲能咋辦?制裁?人不在乎;宣戰?敢嗎?烏克蘭最多搞點偷襲,炸炸莫斯科、圣彼得堡賺點輿論,根本改不了大局。
說到底,老話咋說的?“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松散的聯盟再大,也頂不上一個真心實意的鐵哥們兒——這道理,放之四海皆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