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記者 路楊
7月13日,一場跨越三十載的文化盛宴“日中書畫篆刻交流展”在愛知縣美術館圓滿落幕。熱烈隆重的開幕剪彩儀式、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藝術家的來訪互動、川流不息的來場觀眾,讓本屆展事給人留下特別而又深刻的印象。
時值中日韓文化交流之年,中國駐名古屋副總領事季文斌、愛知縣副知事牧野利香、名古屋市觀光文化交流局長佐治獨步、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特別代表朱岱松等嘉賓先后在第三十屆“日中書畫篆刻交流展”的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隨后與愛知縣議會議員木藤俊郎、中部日本書道會常任顧問后藤汀鶯、《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代表鄭興、日中書畫篆刻交流會會長胡永華,一起為展覽會的開幕式剪彩。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交融源遠流長。三十年來中日書畫篆刻交流展不僅匯聚了兩國藝術家的匠心之作,更架設了一座文明的橋梁。在本屆展覽會上,教授徐龍寶、蘇巖聲和副教授馬亞平各自風格獨特的版畫力作給展會帶來了新的氣象。中國書協會員周思言和上海書協會員印在野書藝各異的大作以及中國美協會員邵黎陽、陶正、張翔和上海美協會員陸珠薈色彩斑斕的新作,深受到場歡眾的好評。朱衛、陸珠薈、王復冰、王琦芬、楊明月、殷緣的含意深刻的創作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吸引眾人駐足觀賞。
“日中書畫篆刻交流展”是旅日書法家胡永華創辦的日中文化交流事業,自1996年開始連續舉辦了三十年。無論是日中關系波濤起伏,還是新冠疫情肆虐,都沒有中斷,并曾多次組織中日兩國藝術家進行互訪交流,讓日本人民親身感受中國的滄桑巨變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同時也讓中國的藝術家了解大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藝術流派。反映出海外華人不畏艱難的民族意志和藝術家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民間友好的堅定信念。胡永華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中日兩國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本屆交流展,主辦方懷著對以往例屆展覽的崇敬與對未來的憧情,愿在筆墨丹青與金石銘刻的魅力中,共同續寫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名古屋市聘請胡永華為觀光文化交流特命大使,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聘請為海外理事。
出席展覽會開幕式的有:日本書法篆刻研究團體白圭社會長丹羽常見、副會長小坂克子,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項目主管周俊,謙慎書道會理事高橋京子,名古屋中國春節祭實行委員長陳秋楊,讀賣書法會參與楯多惠子,朝日文化學院副理事長鄧雪宏,中部日本書道會評議員鈴木志津子,名古屋華助中心副主任董剛,創價學會中部廣報部長平松和朗,日本中部上海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孫焱等中日兩國各界來賓一百余人。
展覽會的各后援方還分別向優秀作者頒發了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獎、愛知縣知事獎、名古屋市長獎,愛知縣和名古屋市教育委員會獎、中日新聞社獎、東海電視臺獎、《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獎。日本五大媒體之一的《中日新聞》也為這次展事的活動作了報道。
在慶賀酒會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包金鐘一展歌喉,為三十周慶的中日書畫篆刻交流展增添了歡樂的氣氛,表達了兩國人民對和平的熱切期待。
三十年的風雨兼程,藝術的力量,能超越國界,溝通心靈。期待日中書畫篆刻交流會與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再度合作,繼續丹青鑄就千秋誼,翰筆同揮書畫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