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公斤,這個數字讓洛馬高管們夜不能寐,每架F-35都需要這么多稀土,而中國掌握著全球90%的加工能力。
更要命的是,2024年洛馬某機密項目直接虧了20億美元,雖然官方諱莫如深,但業內都知道,供應鏈出了大問題。
當質疑聲說制裁"雷聲大雨點小"時,這些數字在說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慢性死亡"?
作者-山
稀土卡脖子,洛馬"失血"20億美元
說起洛馬的困境,得從那個420公斤的數字說起。這不是什么神秘代碼,而是每架F-35隱形戰機所需要的稀土材料重量。
要知道,F-35項目可是洛馬的搖錢樹,全球訂單超過3000架,涉及金額高達2400億美元。可就是這樣一個金光閃閃的項目,如今卻被稀土卡住了脖子。
中國控制著全球60%的稀土產量和90%的加工能力,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洛馬想要的釹、鏑、鋱這些關鍵材料,絕大部分都得從中國進口。
F-35的電機系統需要大量釹鐵硼磁鐵,雷達系統離不開鋱和鏑,這些稀土元素就像人體的血液一樣,缺一不可。
2024年的財報顯示,洛馬某個機密項目虧損了20億美元。雖然官方沒有明說具體原因,但業內都心知肚明,供應鏈危機是罪魁禍首。
成本飆升了30%,交付周期延長了12%,這些數字背后是洛馬真真切切的"失血"。就像一個病人在慢慢貧血,表面上還能撐著,但身體機能已經在衰退。
更讓洛馬頭疼的是,這種"失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續性的。每一架F-35的生產都面臨著稀土短缺的風險,每一個交付延誤都意味著客戶的不滿。
這就是"慢性死亡"的開始——不是一刀致命,而是讓你在痛苦中慢慢衰弱,直到再也無法正常運轉。
90%加工能力,中國稀土為何成了"王炸"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稀土這種"土"怎么就成了制裁的王炸?說實話,這里面的門道可深了。
首先,稀土雖然叫"土",但它們可不是普通的土壤,而是17種金屬元素的統稱。這些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確實不算稀少,但開采和提煉的技術門檻卻很高。
中國在稀土產業上的優勢可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從儲量來看,中國擁有4400萬噸稀土儲量,占全球的36.7%。
但更關鍵的是加工能力。中國的稀土加工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從開采到提煉,從分離到深加工,一條龍服務。
相比之下,美國雖然也有稀土資源,但加工能力幾乎為零。就拿MP Materials公司來說,它是美國最大的稀土生產商,預計到2025年底也只能生產1000噸釹鐵硼磁鐵。
而中國早在2018年的產量就達到了13.8萬噸,這是什么概念?138倍的差距!這就像是螞蟻和大象的對比,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技術門檻也是個大問題。稀土的分離提純需要復雜的化學工藝,不是有錢就能馬上搞定的。就算美國政府砸了4.4億美元來發展本土稀土產業,短期內也難見起色。
這就好比你想學做菜,光有錢買最好的食材和廚具是不夠的,還得有技術和經驗。而中國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幾十年的優勢。
所以,當中國祭出稀土這張牌時,就像是在poker桌上突然亮出了王炸。洛馬這樣的軍工巨頭,瞬間就感受到了什么叫"被人卡住命脈"。
不只洛馬,整個美軍工體系都在"缺血"
洛馬的困境并不是孤立的,整個美國軍工體系都在經歷著同樣的"缺血"癥狀。這就像是一場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個倒下,其他的也跟著搖搖欲墜。
波音、雷神這些軍工巨頭同樣面臨著稀土短缺的問題。波音的導彈系統需要稀土,雷神的雷達設備也離不開稀土,沒有一家能夠獨善其身。
更要命的是,這種影響還在向盟友國家擴散。日本、韓國這些美國的鐵桿盟友,原本計劃采購F-35戰機,現在都開始猶豫不決了。
日本的防衛省官員私下里抱怨,F-35的交付一再延期,價格還在不斷上漲。原本預算夠買100架的錢,現在可能只夠買80架。
韓國的情況也差不多。韓國空軍原本計劃在2025年接收一批F-35,但現在得延期到2026年。這對于面臨朝鮮威脅的韓國來說,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與此同時,歐洲的競爭對手卻在趁機發力。法國的達索公司、英國的BAE系統公司,都在向那些對F-35失去耐心的客戶推銷自己的產品。
這就好比是一場搶食大戰。原本洛馬占據著高端軍機市場的主導地位,現在卻因為稀土問題頻頻出狀況,給了競爭對手可乘之機。
美國政府雖然著急,但也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建設稀土產業鏈需要時間,技術突破需要時間,而洛馬等不起這個時間。
最可怕的是,這種"缺血"狀態還在持續惡化。隨著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不斷完善,美國軍工企業獲得稀土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
這就像是一個慢性病患者,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在慢慢衰竭,而醫生卻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案。慢性死亡,說的就是這種狀態。
"慢性死亡"剛開始,洛馬還有救嗎?
面對這種困境,洛馬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這家軍工巨頭正在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從"慢性死亡"的泥潭中爬出來。
首先是尋找替代供應商。洛馬把目光投向了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國家,希望能夠分散稀土供應的風險。
但現實很殘酷。澳大利亞雖然有稀土資源,但加工能力有限。加拿大的情況也差不多。至于巴西,稀土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根本指望不上。
更要命的是成本問題。從這些國家采購稀土,成本比從中國進口要高出2-3倍。這對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洛馬來說,簡直是要命的打擊。
其次是技術突破。洛馬投入了大量資金,與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高校合作,試圖開發出不依賴稀土的新材料。
但科技突破哪有那么容易?就拿替代釹鐵硼磁鐵來說,科學家們研究了十幾年,至今還沒有找到性能相當的替代品。
第三是政府支持。美國政府不僅投資稀土產業,還在考慮對中國稀土征收高額關稅,試圖逼迫洛馬等企業轉向其他供應商。
但這種做法的副作用也很明顯。關稅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F-35的價格會進一步上漲,國際競爭力會進一步下降。
最讓洛馬擔心的是時間。在高科技軍工領域,時間就是一切。每一天的延誤,都意味著競爭對手的進一步領先。
中國的殲-20戰機正在批量生產,俄羅斯的蘇-57也在加速發展。這些戰機不存在稀土供應鏈的問題,在成本控制上有天然優勢。
更讓洛馬頭疼的是,在無人機、高超音速武器等新興領域,競爭對手已經開始彎道超車。洛馬把太多精力用在了解決稀土問題上,在創新方面已經開始落后。
所以,洛馬還有救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內很難有根本性的改善。"慢性死亡"這個過程可能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結語
制裁的高明之處不在于一刀砍死,而是像慢性毒藥,讓對手在壓力中慢慢窒息。
洛馬的遭遇只是開始,掌握關鍵資源的國家將在未來博弈中占據主動。
面對供應鏈武器化的新時代,你覺得還有哪些"稀土式"的殺手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